回覆列表
  • 1 # 大頭兒子和棉花糖妹妹

    如何引導孩子建立自信,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鼓勵孩子勇敢的去表達去嘗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看到很多新鮮的事物,他都想去嘗試,不要因為他不會做,認為他的行為就是一種破壞,而去制止他,這樣孩子的熱情就會被熄滅。比如三歲左右的孩子看到大人包餃子的時候,他也想去摻合一下,如果你總是試圖把他趕走,制止他,那麼他會更想嘗試。索性給他一塊麵,讓他自己趕皮,在他的遊戲的嘗試中,你會發現,他做的越來越好。

    第二,要適當的給予誇獎和獎勵。當孩子做對了一件事,或某方面有進步的時候,一定要給予肯定誇獎或者是獎勵。口頭上的表揚,一定要讓他意識到父母對他的行為驕傲,獎勵不一定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吻,一個擁抱,或者是配陪他做一件他喜歡做的事情等等。比如,你購物的時候讓他幫忙拿東西,他做到了,一定你要表揚他,可以親一下他的額頭,並且對他說謝謝你寶貝兒,你真是媽媽的好助手。他會很高興,下一次,他在幫忙的時候,他會很爽快的答應。

    第三,允許孩子犯錯,孩子犯了錯誤之後,不要著急,不要一開始就批評孩子。要靜下心來告訴他,他的言語或是行為是錯誤的,告訴他錯誤的原因,讓他認識到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他仍是一個好孩子,媽媽會更愛他。

    第四,對他害怕的事情,要陪他一起去面對,幫助他克服膽怯,樹立自信。比如孩子不敢跟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時,大人要陪他一起去,親自示範如何跟小朋友打招呼,如何爭得他們同意一起玩,這樣反覆幾次,孩子自己就有自信了,慢慢他也就學會如何跟別的小朋友交往。

  • 2 # 楊大錘的錘子

    你好,我來說說我的心路歷程

    我就是一個極度缺乏自信心的,這一路走來,不斷的跟自己內心的自卑做鬥爭。

    我感覺缺乏自信跟家庭教育方式和學校教育都有關係吧!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要真正做到多一份鼓勵,少一份責備。也許很多家長可能覺得這太簡單了,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對於孩子,我們不鼓勵放錯,但允許放錯。在北京地鐵上,一個六歲的小孩把地鐵票弄丟了,然後他媽媽就火冒三丈,當著那麼多人狠狠的打他,儘管他疼得嗷嗷直叫,但他媽媽就是不消氣,這就是典型的愚昧無知的家長,人不管多大,都有自尊心。一張地鐵票也就三五塊,孩子的自尊心是無價的。

    我性格很自卑,是因為我小時候的經歷也很慘,那是我剛剛記事,也就七八歲的樣子,一次村裡來了個賣玩具的三蹦子,農村裡長大的我從來沒見過玩具,看中一個小坦克特別喜歡,八元錢。讓我家人買,不給買,還拿眼睛瞪著我。最後我搜集了家裡的廢鐵,鋼管,去換了那個小坦克。結果,讓我媽媽追過來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我踹了好幾腳,還讓我退了去,結果人家做買賣的還不退,眾人都在邊上看著哈哈大笑。回家,我爺爺也是經常用討厭我的眼神瞪我!我那時候讀懂他們的眼神就是討厭我,不喜歡我,不待見我,還經常責備我是白養我(農村裡罵人的話)!心中充滿了氣憤、恐懼和無奈!類似這樣的事經歷太多了,給我內心留下了很多揮之不去的影子。久而久之,變得非常不自信,生怕犯錯誤被打被罵!

    所以,現在我有了孩子後,格外在乎,孩子要買玩具,只要不過分都能滿足,而且,多誇獎,多鼓勵,即使孩子吃飯把碗打了,飯撒了,只要不是故意的,就不去責罵,碎碎平安,因為孩子他知道自己犯錯,已經自責了就行了,我們要平和的告訴他,下次注意,不能放同樣的錯誤。

    學校教育

    在學校教育方面,也是受過很多的傷害,我們屬於甘肅偏遠的山區農村!那裡經濟條件很窮,人們的思想意識更窮。這裡的老師跟我們大家心目中老師辛勤園丁的形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最大的差距就是,老師的師德師風跟如今的老師沒法比!上小學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習不太好,經常受到老師的體罰。輕到臉上打大嘴巴子,打的你留鼻血,嚴重的話就是,抓出十個學生,兩個兩個對打耳光,(後來聽別人說,監獄懲罰犯人的方式)就是我跟你面對面站著,你打我一巴掌,我打你一巴掌,不能耍賴,老師在邊上看著呢,讓使勁大,兩同學,你使勁打我,我更用力打你,結果就是惡性迴圈,誰都痛苦的不行,鬼哭狼嚎。直到半小時後老師說停才行。還有個老師喜歡用棍棒敲學生的脖子,有一次一個同學脖子上面使勁敲一下,差點斷了氣,把老師也是嚇了一跳。這種懲罰當時給學生帶來了莫大的傷害。每天上課都在這種恐慌中度過,而有一些學生是學校老師的子女,他們犯錯或者回答不上問題,其他老師也得給保留三分面子,從來沒動過手。這種區別對待,也會讓人覺得低人一等。那時候,每天捱打後,回家從來不說,一直都壓抑在心理!也不知道如何去疏解內心的痛苦和憂傷。久而久之,內心只剩越來越多的自卑。所以,學校教育也很重要,尤其小學,各方面都處在成長階段。

    如今,社會發展了,時代進步了,尤其是城市,老師的素質及教育方式更加文明和人性化了。如果在學校真碰到什麼傷害,家長要多關心,詢問,儘快做心理疏導!把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 3 # 蛩嗚齋主

    過去老一輩家長帶孩子有個經驗叫學話談,現在很少人記住了,就是讓乍懂還懵乍巧還拙的孩子跟著家長訪親戚拜師友,目的就一個觀摩大人的言談舉止禮儀定數。現在沒那麼多的窮講究了,我們沒必要強迫孩子學大人,不過我想說的是家長自己應當刻意做出好表率,不管是出行乘車,訪親問友,迎來送往,尤其遇到急難,當著孩子面要顯出理智、鎮靜、處理事主次有序,當機不亂,這是什麼?其實就是你留給孩子的主見和定力印象,久而久之會成為孩子自信心的來源,還是那句話,少說多做,等著他遇事玩不轉時主動問你,那時你再假裝被動地傳授道理收效會更好。放心,孩子平常把你的自信已看在眼裡,雖然嘴上不說,實際他在心裡把你當作了父師,一會請教你的。

  • 4 # 小彭視覺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和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罵孩子,或者埋怨。如果家長太強勢,往往孩子會自卑或者缺乏自信。所以,孩子缺乏自信,要多鼓勵,支援孩子,給孩子營造積極樂觀的生活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隻鵝產多少鵝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