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滿滿一個兜
-
2 # 馬宏傑
你缺的只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隨時都能抬起來拍攝的手。
旅行的時候拍的人文攝影照片比較破碎,不一定能連成故事但是每一張碎片是紀實攝影。
那如何做到在旅行中拍到好的人文紀實攝影,無非兩個問題,裝置和素材。
關於裝置最好把相機掛在身上或者把手機上的相機設定成能快速開啟的模式。有些畫面轉瞬即逝,如果因為沒有及時拿出機器而錯過了畫面,那就得不償失了。
在火車上拍了40多年的王福春
接著就是素材問題,基本上有兩種獲取素材的方式:第一種——遇見
不刻意找素材,主要拍攝遊覽路線上的人和事。那就要求拍攝者在遊覽過程中要多加留意周圍發生的人和事,類似於街拍。
這更加要求拍攝者能夠更快的進入環境,快速做出反應按下快門。記錄一些你沒有見過的,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有故事的……。
“擁有愛情就擁有一個小小的世界,只有在列車這個有限的空間,愛才有如此卓越的表現。一雙溫馨的眼神,演繹著無聲的動情戀曲。”《火車上的華人》 王福春
《火車上的華人》 王福春
《火車上的華人》 王福春
第二種——尋找
想拍出一個地方的古韻就去當地有特色的小鎮。近幾年全國評選出了很多特色小鎮,選擇一兩個自己感興趣的小鎮去拍攝小的專題也是可以的。
如果能參與到當地的傳統節日,接觸傳統民俗,那樣你的素材可不是一般多了。
或許可以去採訪當地人和你鏡頭裡面的人物,聽聽不同的故事。
這一種就要求攝影師充分了解遊覽地的歷史和基本情況,恰當的選擇拍攝地點,拍攝一些有意義的作品。
美國某小鎮上偶遇的一群小夥伴
玻利維亞頭骨祈福日
“一個小時前,我們把心願放進氣球裡,然後放飛了它們。”
“那你的願望是什麼?”
“站起來。”《人在紐約》 布蘭登·斯坦頓
魯迅筆下的紹興氈帽和依然帶著它的紹興老人
人文紀實攝影其實很好拍的,旅遊是一個很好的拍攝方式。旅行本身就是以一個遊覽者角度去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旅遊中記錄下的每一幕都可以算是人文攝影。不要讓定義嵌住了你的思想,勇敢的按下快門。
-
3 # 縱橫視覺ZoneFoto
其實作為紀實類攝影,很多專業的攝影師並不是邊旅行邊去拍攝的,職業紀實類攝影師在拍攝之前就會有一個“劇本”,他們早就知道自己該拍攝哪些內容,有的甚至計劃了很久,比如他要拍攝哪些地區,當地的人文環境背景又是怎麼樣的,當地的氣候和治安等等都是需要紀實類攝影師進行事先規劃的。當然我所說的都是一些職業攝影師需要做的事情,鑑於你寫到旅行拍攝,那我就建議你自己去多看看著名的美國攝影師史蒂夫麥柯里拍攝的照片吧,他為美國國家地理拍攝了很多的專案,可以說是相對於其他職業的紀實類攝影師所拍攝的作品更有旅行的味道。當然就算是所謂的旅行拍攝,其實也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職業精神的,舉個例吧,史蒂夫麥柯里在青藏高原的一次拍攝,那天他恰巧經過一個山脈,那是在下午5點左右的時間,一速光線強烈的照射到遠處行駛過的火車,就像一條巨龍馳騁在高原之上,十分的壯觀,當然這個是在他第二次的拍攝才抓到了這個畫面,第一次他錯過了,之後他就搜尋了關於這輛火車的時間資訊等等,第二天才做到拍攝的萬無一失。
回覆列表
旅途中的紀實照片,個人覺得是最珍貴的回憶之一,這要比那些擺拍出來的圖圖有含量的多,但之所以珍貴,你必須付出更多才行。
首先,你的眼睛要隨時待命,不能在走馬觀花中迷失,在那些震撼打動你的瞬間出現時,馬上舉起相機去捕捉。
其次,不光是為家人或是自己拍攝,你也可以根據要去的地點提前做好功課,為你的主人公設計一個主題,圖五就是在貧困山區中的一所學校中抓拍的,即使屋內燈光昏暗、無比簡陋,但也是屋外孩子們的嚮往所在。
然後是你的興奮點在哪裡?本人因為孩子的原因,假期都會帶他旅遊,而給孩子抓拍,就是我旅行的樂趣之一,時過境遷,歲月流逝,回頭看來,曾經的過往曾經的歡笑,是我與他最為珍貴記憶,每個地點我都會抓拍一組畫面,所謂一組就是大景、中景、特寫和微距的組合,所以,旅拍就是要緊貼你的興奮點去抓拍。
要想留下更多,你付出也要更多,開始時你可能會感到比較累,但習慣成自然後,你拍的美圖被大家認可,至少你自己特別開心的時候,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後,祝早日找到紀實拍攝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