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比較快李東波

    客舟繫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夏夜泊舟所見的景色,境界闊大,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在作客他鄉時的那種孤獨寂寞,在異地做客,使詩人相當敏感,對身邊的防範和感應都達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

    “客舟繫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詩人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陰旁泊舟,只覺得湖光月影映照著船篷,帶給人絲絲的涼意。這句寫出了詩人在船篷中,卻明顯感覺到外面的湖影水氣帶給自己的涼意。 後面兩句說月光被搖碎,讓人心酸不已。對於詩人來說,這月光或者代表著他的理想,或者思念。這讓人想到第一句裡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別離居多,也許詩人正在面對一場別離,這讓詩人覺得悵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夏夜中的涼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這時詩人走出船篷來“尋涼”了:“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詩人見到的是萬頃湖面上水波動盪,搖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波心蕩,冷月無聲”;聞到的是陣陣荷花的香氣傳來;感到的是微風拂面,夜露溼潤。短短兩句詩寫出了三種感覺,相互作用,“月光”、“風露”、“荷香”,都是使人心生涼意的事物,放在一起,營造了一個令人心曠神怕的“清涼世界”。“萬頃”、“一天”對仗工整,境界空曠悠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谷歌網盤又曝“不相容”Edge瀏覽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