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65375850720

    壽縣古城牆,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儲存完好的城牆之一。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因此,歷代對其城垣修築頗為講究,屢毀屢建,日益堅固。如清末狀元孫家鼐所記:“城堞堅厚,樓櫓崢嶸,恃水為險。”據光緒《壽州志》記載,今壽縣城牆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明清時曾多次修因,迄今完好。 作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壽縣古城牆位於安徽省壽縣,屬宋至清古建築,歷經900多年的滄桑後,如今亟待修復。

    城牆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區域性牆垣改用石塊壘築,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城內原建有涵道,與城外相通。東西涵看牆之上,分別鐫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字樣。涵口之上築有月壩,與城牆等高,既利於城內積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節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氾濫時,只要關上城門,滴水不入。同時,透過涵口觀察水位,還可以比較城內外水差。這一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儲存完好的城牆。城牆為宋代重築,爾後迭有修葺。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 10米。城有四門,並各有甕城,其中西甕門北向出,北甕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甕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定,不僅有利子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牆基,於城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週擴城泊岸,保護城牆不被水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亙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洩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1991年,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裡人”。細讀碑文,品味歷史,您或許會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示。望著那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人們覺得這古城彷彿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鉅著,她的博大和精深,會令您痴醉留連。[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話道“眼見為實”,但人有時會被眼晴所欺騙,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