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通玄道人
如果你活著更有價值的話,那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你死了更有價值的話,那就是士可殺不可辱。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型就是越王勾踐。士可殺不可辱的典型就是文天祥。
-
3 # 普天同慶賀九州
那要看什麼事,我個人理解,士可殺不可辱,大多指的是被俘的將軍,義士。敵人條件苛刻,欲使投敵叛國。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大丈夫當以大局為重,怎能賣國求榮,遂!寧可掉其頭顱,也絕不苟合!
大丈夫能屈能伸多半指的是,受了委屈還能不計前嫌,胸懷坦蕩,包攬萬物!在無傷大體的情況下,能屈能伸,拿的起放的下!
-
4 # 流長4
謝謝:士可殺不可辱和大丈夫能屈能伸並不矛盾。前者"士可殺不可辱"指人的鬥志,意志鋼強,勇敢,忠心,信念。寧可轟轟烈烈地英勇就義而決不投降爬著偷生。後者"大丈夫能屈能伸",指具備前面的忠心信念鋼強英勇之外,還具有堅持鬥智,智取必勝的信念,暫時退守,擇機奪取最後的勝利。其實現者看似矛盾但實標並不矛盾,而是整體的統一。
-
5 # 大雪2006
《禮紀.儒行》“儒者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意思說,有修養的文化人,可以之相親密,但不可以威脅,可以之接近,而不可以逼迫,可以殺,而不可以侮辱。又說,“儒有忠信以為甲冑。”意思說,有修養的文化人,將忠信的品格當做像鎧甲頭盔一樣的來護身,保護自己的人格。
中國古代讀書人,非常注重品格修養,一個人沒有修養,道德不高尚,還算什麼讀書人?仁義禮智信,以義最為重要。義的最高修養是民族大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國家,為民族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這是最高的義。士可殺不可辱,講的就是這種民族氣節。一個人可以為自己奮鬥,可以為家族奮鬥,但這種奮鬥必須同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聯絡在一起。愛國愛家,家國情懷,這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基本修養,也是基本道德要求。
中華民族曾經飽受屈辱,強權霸凌,多災多難,差點滅種。是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誌士,探討民族救亡之路,犧牲自我,殺身成仁,普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民族大義的悲壯之歌。戊戌變法,看看六君子慷慨就義,發出的悲壯之聲,士可殺不可辱。辛亥革命,看看秋瑾的烈女之歌,慷慨就義,士可殺不可辱。抗日戰爭,看看趙一曼的鋼鐵意志。敵人用盡了酷刑,火烙,竹籤子釘手指。趙一曼對敵人說,你們還有什麼殘酷手段?把你們的全部殘酷手段都拿出來,全都用在我身上試試,你看怎麼樣?驚得動刑的敵人呆若木雞,完全不可理解。這樣的民族大義,錚錚鐵骨,是真正的民族脊樑。
我們可能做不到,但我們總不能忘記他們。中華民族成千上萬的這樣的民族誌士,才換來了今天的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英雄,也是全人類最偉大的英雄,我們最敬重的毛主席,他本來是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把全家命運寄託在他身上,讓他接班。他本可以收租,帶領全家,過上小康日子。但是他辜負了他父親的希望,他把窮人欠他家的債務收據燒掉了,把自家財產分給了窮人,把自家土地分給了窮人。帶領全家出去鬧革命,犧牲了六位親人。他一生未吃過補品,逝世時還穿著帶補丁的衣服,連美國總統尼克松都深受感動。對毛主席的偉大人格表示深深的讚揚。這就是民族大義。士可殺不可辱的民族精神。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中華民族。他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永遠銘記的英雄。中華民族永遠都不會忘記他。
至於說大丈夫能屈能伸,那不過是英雄策略而已,不足掛齒。何時伸,何時屈,學點辯證法,用唯物史觀看問題。在處理具體問題上,沒有哲學上的思辨,不能全面的,歷史的,聯絡的看問題。不能站在人類發展,民族發展,事物發展的最高層面,怎麼深,怎麼屈,都是盲目的,感性的。能伸能屈的最高評判標準,就是能準確的預見事物的結果和未來。例如毛主席一伸,北韓戰爭一仗,讓帝國主義至今膽戰心驚,記憶猶新。換來今天的和平。毛主席準確的預見,趕超美國,大約70年時間。事物的發展果然如此。還有鄧主席,鄧主席一屈,韜光養晦,悶聲發大財,關於建黨100週年,建國100週年的預見。事物的發展,果然如此。這兩位中華民族的大英雄,西方那些所謂人物,那是無法比擬的。一個開發商,胸無點墨,揮舞大棒,不服,再來二棒,不服,再來三棒,讓全人類笑掉大牙,真的懷疑是否有偏執型精神病。不在一個檔次,那就無法評論了。
-
6 # 華山論壇論劍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回答:怎麼理解士可殺不可辱和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矛盾?一一從表面上來看,這是在要求或是衡量一個男人秉性和他的志向時,是有些矛盾;不過在應用的實際意義上、以及對一個人衡量價值的份量上來看,這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志向,相互配襯的必然統一;更是標榜一個男人,使他的志向,能夠更加獨立完善的樹立起來,當然能把這倆點統一用來、做為規化自己行動準則的男人,他將會是人們心中的偶像或是英雄……。
“士可殺不可辱”這一鐵骨錚錚,彷彿能震撼山河的誓言。單單一個“士”字首率當先,讓人們一眼就能想到和做到:當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受到外來侵犯任意踐踏凌辱時;作為一個有血性的男兒志士們,必須以身先士卒“寧可頭斷,血流”的精神,也要匹夫有責的保家衛國……。那麼,自古至今不正是這個首當其衝計程車字,給我們造就出許多可歌可泣的男兒志士們,以這個“士可殺不可辱”的豪邁氣勢,才使我們這條享有幾千年盛譽的“華夏巨龍”,始終遨翔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嗎?!
當然,大丈夫能屈能伸這種委屈求全的韌性、所產生出來的睿智,則是把士可殺不可辱的這種勇氣,合二為一的大智大勇結合起來,更使人們樂此不疲的,把它當做一個完整完美的要求,用來加以衡量給男人們的一個標準。這也且實是能使一個男人,在為面對大多數人的利益面前、當以捨棄自我,或是忍辱負眾的做出一番表率來。
不是嗎?自古以來便己有的韓信“胯下”之辱,趙王勾踐“臥薪嚐膽”的忍辱負重;以及我們近代史上,那些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可磨滅功勳的地下工作者們 ,哪個不是說明:“士可殺不可辱,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這倆句豪言壯語,非單不是什麼矛盾,而是兩者合二為一的一種大智大勇?既使是在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用來突出讚揚,表現一個男人獨立的完善完美!
-
7 # 莘縣村民
我只是有這感覺:
“士”,有大志。為實現抱負,可以忍辱負重(屈)。忍受不公待遇,忍受小人冷眼,忍受惡劣環境。成就偉業,沒有不受磨難的。
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吧。
小人“伸”也伸不到哪裡去。靠諂媚上位,那叫“纏”,如藤蘿纏大樹。
某“士”被敵方俘獲 我,除投降無計可施。寧可被殺,也不苟活(辱)。
某“士”原有志向,輔佐明君(賢王,等)成就事業。君王(或其它“肉食者”,東翁、主子)卻不以國士待之。言不聽計不從。當“士”確實感到報國無望,大志不酬,則寧可死,也不被小看(辱)。
這叫“士可殺不可辱”吧。
似乎,無法實現理想,只苟活 ,才是士心裡真正的“辱(恥辱)”。暫時處於劣勢叫做“屈(屈尊)”。
回覆列表
人們做事,衡量某事值不值得去做,經常是在看那件事的隱性利益。
這也是“可殺不可辱”與“能屈能伸”最大的區別,即隱性利益的多少。
曾聽說,【勇氣這種東西很奇怪,你非但看不到,感覺不到,也根本沒有法子證明的,所以一個真正有勇氣的人,有時在別人眼中看來反而像是個儒夫。】
可殺不可辱和能屈能伸都需要勇氣,決斷的勇氣。所以,由於兩句話的本質都是勇氣,因此它們並不矛盾。
除了勇氣之外,還有智慧。或者有些人可能把這理解為“退路”,也可以。但總之,這是一種對價值的衡量,而這種衡量是隨著情況變化而變化了。
身處困境,如果沒有能力扭轉局面,或者說沒有扭轉局面的希望,“能屈能伸”就是沒有意義的,既然是無論怎樣也改變不了的狀況,本著利益原則,就不該多捨棄哪怕半分利益來委屈自己。純粹的賠本買賣,除了傻瓜,這世上沒人做的。
但若還存有扭轉局面的希望,“可殺不可辱”就是多餘的,它只會令眼前的利益進一步受損。
所以從利益角度講,不論哪一條,最終也是在為自我的利益服務,因此它們也不矛盾。
“可殺不可辱”與“能屈能伸”是有前提的,就是“實力”。沒實力的人,超脫於“可殺不可辱”與“能屈能伸”之外。
因為他們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