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撲天空

    現今,家長是以成績來恆量自己的學生,而學校又是以成績來考評教師,上級又是以成績來考評學校,其結果是素質教育越喊越響,現實中的越來越應試了,可以這樣說,以考分為準則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不變,任何形式的素質都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不以考分做為錄取學生的標準,我們應該怎麼辦?這是我們面對的首要問題,改革是要進行,是需要過程,這個過程太長了吧。面對現代的教育現狀,怎麼辦?

    其實,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都太高了,讓他不停的學習,上培訓班,奧-數班,拉小提琴等等。在這種壓力下,孩子往往就完全沒了童年。做為一個好的老師,只要能夠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有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強,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獨立等。沒有必要一定讓他背出生詞,解出一個數學題,只要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個個都不會成為社會的危害品就好了。

  • 2 # 閒人渡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看了大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基本上千篇一律都是在抨擊現代教育是如何的不堪。我有點好奇大家真的都從事過基礎教育工作嗎?我先宣告,我自己並不是老師,但是我曾經也是個學生。

    現代教育針對具體到個人的教育來說,肯定是有各種錯漏和不足的,這毋庸置疑。但是真沒如此不堪,甚至可以說,面對全社會人群來說,目前的教育是基本上合理且公平的。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並不矛盾

    很多人一開口就是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很多人說應試教育是逼我學,素質教育是我要學。這完全是誤解了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對學生的性格,思維和價值觀的教育,這是不能用考試來衡量成績的,而即便是學生自己根據興趣要學的東西,比如美術,音樂,甚至足球,這都是技能教育,最後還是要用考試來判斷學的好壞,迴歸了應試教育。另外,所謂說素質教育是我要學,這應該是自己沒做過基礎教育工作的人的自以為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玩,比如喜歡繪畫,喜歡音樂,喜歡足球,首先是因為他覺得這是一種有趣的遊戲。當他學習到裡面的理論知識,比如繪畫中的素描,音樂中的樂理知識,足球的體能訓練。孩子一樣會覺得非常枯燥,不見得就比學習文化知識更刻苦認真。我見過太多孩子,剛開始家長是在引導興趣,孩子也樂意去學,但是最多一兩年,就完全沒了興趣,或者是興趣隨時轉移變化的例子。當然,有極少數孩子的確是能做到始終如一,愛一門鑽一門,這正是素質教育想達到的要求,就是對性格的培養。可是這畢竟是極少數,我們的教育不是為極少數人服務的,是要面對所有人,而且絕大多數人只是普通老百姓。

    換個角度來說,素質教育希望得到的結果是讓學生有更理性的思維方式,更中肯的情緒和行為的控制。試想,一個有著理性思維方式和中肯的情緒行為控制的人,又怎麼可能應付不了應試教育中的考試?現在那些應試教育中所謂的學渣,其真正缺乏的,往往是自制力太弱,做不到專心致志去讀書,思維方式有所偏頗,不能沉下心來認真學習。所以,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其本身並不衝突,應試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因素。

    我們的現代教育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

    一定會有噴子開始狂噴這個說法,我們說點實際的,中國神舟八號發射的時候,參與的工程師平均年齡29.5歲。而同期美國航天工程人員的年齡是43歲。你們有想過我們這些29歲的人,繼續成長到43歲的時候,那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用美國同行的話來說就是“可怕”。此外,歐洲英國開始引進中國的教育方法,尤其是數學方面的教育,也是因為認同中國的教學方式更有效果,更能出人才。這裡面我個人覺得中國需要向西方學習的是從小引進哲學思維的學習,這在中國是缺乏的。我看過一些法國小學生的課本,他們會教一些哲學方面的邏輯,簡單的方法論之類的。涉及笛卡爾,席勒,馬克思等等,但是都是邏輯知識,並不是讓你背誦這些人的出生年月日。這一點我覺得很贊。

    老師這是個群體,不是個人,不能以偏概全。

    很多人在罵我們的老師怎麼自私,怎麼貪婪。我也承認的確有這樣的老師存在,而且也不少。因為我自己就遇上過。但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有哪個群體都是清一色的好人嗎?即便是為人父母,也有多少父母並不稱職。要求老師完美化,本身就是個很幼稚的思想,完全忽略了父母的教育職責。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如果一個孩子性格偏激,思維極端,這往往和老師無關,而是因為家庭因素造成的。我毫不諱言有些老師當真可恨,甚至因為某些行為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一生。但是因為這些個案,就去否定整個老師群體,我還不至於如此幼稚。就好像網上新聞時不時會有父母虐待孩子的事情,我不會因為這些新聞就說全中國的父母都是一個樣啊。這就是一種無知的偏見,類似於那些地域攻擊的人,因為抓了一個河南籍的小偷,就開始罵所有河南人都是賊。我就不信某個地方或者群體全都是好人,或者都是壞人。(我並不是河南人,我是北京人在上海)這種無知的偏見絕不是老師教給他的,更多的可能是他自身的價值觀扭曲。而他扭曲的價值觀往往是他自身經歷和家庭環境導致的。

    你願意你的孩子有十二年快樂的青少年,還是有六十年輕鬆的人生?

    再就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孩子”。聽上去真的很美好,很感人,簡直催人淚下。我們在強迫孩子學習,強迫孩子讀書,讓孩子的童年不快樂。那麼問題來了,假設一個孩子的壽命是平均年齡72歲,我們讓他在十二年讀書的時候過得很輕鬆快樂,可是社會是現實的,想要有個好的職業和前景,對於全世界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就是好好學習,獲得知識,以期比他人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可是他在十二年快樂的兒童少年時光都在快樂,如何能讓你的孩子在以後的六十年裡比別人過得輕鬆自如?我問過不下十幾個社會基層(不是底層,就是一些普通職員)的中年人,他們如果回到少年時期,是否會放棄以前的快樂而認真學習。100%的人回答是一定會。

    也有人會說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那就去讓這些人試試面對一個班幾十個孩子,你如何讓每個孩子快樂的學習?你連自己家一兩個孩子都弄得焦頭爛額,面對幾十個孩子豈不是要瘋了?如果我遇上一個填鴨式教育,題海戰術的老師,我會覺得這個老師可能不是那麼精明,但她一定是負責任的,是真心想讓孩子優秀的老師。

    現代教育正適合於現代的環境

    從以上可知,現代教育正是因為現代的環境和孩子的需求而形成的,肯定會有種種不足,這不奇怪,也不值得義憤填膺。時代在變,教育方式也在變。做個好父母,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 3 # 使用者7550522957399

    那天教育局來檢查一箇中學的減負情況學校和老師把學生都提早放學了作業也沒什麼佈置學生都高興死了我們問他們今天怎麼這麼早就放學了學生說今天檢查早放了那麼檢查好第二天又恢復老樣子了這是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4 # 江流天地之踏浪無痕

    一、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家雖然歷來重視教育,但重視的力度,從來沒有今天這麼大。在2019年中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瞭教育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持續保持4%以上。中央和地方成立專門的教育領導小組,這是史無前例的。你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公辦教育到民辦教育,從校外培訓機構整頓到幼兒教育,逐步加大教育投入,國家出臺了許多相應的政策,教育的紅利期已然來臨。

    二、教育現代化正在逐步實現。中國現代教育的現代化水平正在逐步實現,現在已經到了最後關鍵階段。這已經是有目共睹了。教育裝備越來越先進,學校修得越來越漂亮,教學儀器裝置越來越先進。絕大多數學校配置了多媒體裝置和網路教室,學生可參與網路直播學習,可以在平板電腦上聽課、刷題,與老師線上互動,在網路上完成作業並獲得實時反饋,很多原來想都不敢想的學習方式,今天變成了現實。如今的學習,已經不是隻有基本課本的時代了。從國家層面來說,《教育現代化2035》的制定,無疑為教育現代化的最終實現,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教育環境越來越多元化,教育管理卻越來越困難。雖然說宏觀層面國家很重視教育。但學校微觀層面遇到的具體的問題越來越多。教育的管裡和懲戒權被剝奪,教師的神聖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部分家長溺愛孩子,學生越來越不服管教,手機、遊戲干擾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社會浮躁,民眾和媒體對教育不夠寬容和理解,讀書無用論依然佔有一定的市場。教育改革被吹得神浮其神,對解決這些問題的研究卻鮮有涉及,這是讓每一個人值得深思的。

    四、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方法論滿天飛,教師無所是從。現代的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高考改革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這是現代教育最為可喜的成就。但各種課改流派五花八門,各種理論滿天飛,今天這個模式,明天那個建構,今天這個專家,明天那個專家,但沒有那個專家的觀點可以讓人完全信服 。說實在的,教師如果都按照專家的模式教學,怕要把孩子教懵圈。所以基層教師,一般都安心於自己的教學,沒有也不會跟著這些所謂的改革論者的方法走。歸根結底,講練結合,就是老師教學的不二法門。花樣再多,該講還必須講,該練還是必須連,無非是探究講得精要,練得有效的問題。所以各種花樣,也只是講練教學的輔助和作料而已。

    五、期望:我們的現代教育,在國家高度重視的大環境下,應該摒棄喧囂,迴歸理性,教育是要在潛移默化中傳承,潤物無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個世紀逝去的那些明星裡,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