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五絕有興寄,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它採取了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複雜心情。 此詩前二句化用了漢武帝《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為“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地暗示著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后土的歷史往事,並引發聯想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為。兩者何其相似,歷史彷彿重演,這意味著什麼,又啟示些什麼,詩人並不予點破,運用了留白手 段。然而題目卻點出了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了震驚的。這不是由於個人遭遇而被震驚。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一 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於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陣北風把他這朵白雲吹得老遠,來到了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 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複雜的。總的來說,是在即景起興中抒發著歷史的聯想和感慨,在關切國家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可謂百感交 集,愁緒紛亂。 詩的後二句明確地說穿了詩人複雜紛亂的心情。“搖落”用《秋風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於宋玉《九辯》 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用以指蕭瑟天氣,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 “心緒”並非只是個人的失意。“秋聲”即謂北風,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瞭前二句所蘊 含的複雜心情的性質和傾向。 實際上,這詩的表現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 此詩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詩人有寄託,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為什麼,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採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 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彷彿受到歷史的某種啟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只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 是這一點,卻構成了一種獨有的藝術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
這首五絕有興寄,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它採取了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複雜心情。 此詩前二句化用了漢武帝《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為“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地暗示著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后土的歷史往事,並引發聯想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為。兩者何其相似,歷史彷彿重演,這意味著什麼,又啟示些什麼,詩人並不予點破,運用了留白手 段。然而題目卻點出了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了震驚的。這不是由於個人遭遇而被震驚。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一 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於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陣北風把他這朵白雲吹得老遠,來到了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 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複雜的。總的來說,是在即景起興中抒發著歷史的聯想和感慨,在關切國家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可謂百感交 集,愁緒紛亂。 詩的後二句明確地說穿了詩人複雜紛亂的心情。“搖落”用《秋風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於宋玉《九辯》 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用以指蕭瑟天氣,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 “心緒”並非只是個人的失意。“秋聲”即謂北風,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瞭前二句所蘊 含的複雜心情的性質和傾向。 實際上,這詩的表現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 此詩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詩人有寄託,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為什麼,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採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 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彷彿受到歷史的某種啟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只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 是這一點,卻構成了一種獨有的藝術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