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是超越科學實證主義正規化而趨向於構建一種“以人為本”的心理學思潮。它源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20世紀60~70年代得到了迅速發展。它一方面以克爾凱廓爾等的存在哲學為基本觀點的理論為源頭,另一方面以西方現代哲學中胡賽爾現象學為方法論基礎。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角度出發來研究人的心理。
當今,人文主義心理學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心理學中的一種主要正規化和革新運動,被稱作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精神分析並駕齊驅的“第三勢力”。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文化和政治局面動盪不安的結果。在當時美國社會在表面繁榮的背後面臨著許多尖銳的矛盾危機和異化現象,一方面是由於美國身陷越戰,反戰運動風起雲湧。另一方面源於經濟增長與科學發展所帶來的通貨膨脹與失業危機。此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受到了懷疑和衝擊,導致了當時以年輕人為主流的反文化運動的產生。他們張揚搖滾音樂,主張透過毒品、政治、社會和“性意識提升”以及另類的生活方式等來解放並擴張人的“自我意識”。在當時反校園文化、嬉皮士運動、吸毒、性解放、青少年犯罪、自殺、大學生失業、現象十分嚴重。許多人陷入心靈孤獨、情感焦慮、價值危機、意義感喪失等心理衝突中難以自拔。對於這些由社會文化所導致的這些病態社會和心理危機,當時盛行的心理分析、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精神病治療技術模式顯得手足無措、無能為力。因此一種提供“自由、自主並向經驗開放”,以探索人的“心理生活新方式”為己任、強調對人自身價值潛能發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也就應運而生了。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誕生與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致經歷了形成、興起、發展三個階段
1954年馬斯洛等人出版了《動機與人格》這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之作,1956年4月馬斯洛等人發起並創立了人本主義研究會,討論了人類價值的研究範圍問題。次年10月組織了“人類價值新知識”研討會。1958年,英國學者約翰·庫亨在其著作《人本主義心理學》中首次闡述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主張。這些重要的事件和活動標誌著人本主義行心理學的形成。
到了20世紀六十年代,專門的學術刊物《人本主義心理學雜誌》於1961年春正式出版,1962年心理學家布根塔爾在加利福尼亞心理學會議上發表題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一個新的突破》的學術演講。1963年夏,75位人本主義心理學者在費城召開會議正式建立了著名的“美華人本主義心理學會”。1969年該學會改名為“人本主義心理學會”由此成為了國際性學術組織,也就是著名的AHP。這也標誌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
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人本主義心理學迎來了一個迅速發展時期。1971年美國心理學學會正式接納人本主義心理學會為該會的第32個分會,到1975年美國已經有281和單位加入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發展中心,其他13個國家也有50多個與人本主義心理學有關的學術組織與機構中心。後來人本主義心理學又分化和產生出來超個人心理學派,成為了當今人本主義心理學發展的一個新取向。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主張
人本主義心理學指出,心理學應該從我們“人”的維度去關注人的那些“基本東西”,把人從生物-物理學觀點的遏制和束縛中解放出來。因此人本主義心理學大致堅持以下五項原則。
只有承認主觀經驗的獨特性,才會更多地關注個人的潛能和自由。
2.整體和綜合的人生觀
人本主義心理學不主張把人及其經驗分析為固定的結構、元素、型別、屬性和功能。
3.人是自主而自由的
人有生物和物理的侷限,但從根本上說人是自主而自由的。
4.避免用簡化主義
堅信意識經驗的本真性,避免用化簡主義(物理的還原主義)的立場對待意識現象。
5.人的經驗豐富不可窮盡
任何一種心理學理論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的概括人的經驗之豐富意義和無窮變化。
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理論和觀點
1.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心理學
(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2)馬斯洛自我實現論
(3)馬斯洛高峰體驗論
2.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
(1)羅傑斯的人生觀
(2)羅傑斯的自我論
(3)羅傑斯的治療觀
(4)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育觀
3.羅洛·梅的存在心理學
(1)羅洛·梅的存在感理論
(2)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3)羅洛·梅的焦慮理論
4.超個人心理學(被認為是心理學“第四勢力”)
(1)意識論
(2)超個人心理治療
五、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貢獻
1.人本主義心理學把人的本性與價值提到心理學研究物件的首要地位,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應該貼近人的心理特點,探討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心理問題,開拓了心理學研究人類諸多高階精神生活的新領域。
2.人本主義心理學促進了心理學的學科建設,把人的意識和經驗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特徵和功能,特別是對人的高階意識經驗的系統發掘,拓展了心理學的科研物件範圍促進了人的意識問題在高階階段上的復歸,代表著心理學的發展與進步。
3.人本主義心理學在方法論上,反對以方法為中心,強調以問題為中心來選擇方法。堅持以問題為中心,整體化的綜合研究正規化及方法論體系,為了研究人的高階心理意識經驗,發展出許多新的技術方法與手段,像馬斯洛的整體分析法、羅傑斯的Q方法、羅洛·梅的存在主義心理分析法和弗蘭克爾的意義治療學方法等。
4.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在組織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療領域均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組織管理學上,馬斯洛的需要機動理論為行為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在教育領域,羅傑斯的教育思想引發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潮,該思潮成為了二戰以來最有影響的三大教育學說之一。在心理治療和諮詢方面,人本主義心理學觀作為當代西方心理治療三大流派之一,使得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在臨床心理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侷限
1.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的出發點總體上仍然沒有擺脫西方傳統人性論和本能論的歷史侷限,因而使得其許多重要理論缺乏清晰的理論基礎,難以經受得住社會實踐的檢驗和批判以及科學理性的反思與論證。
2.人本主義心理學雖然沒有否認社會環境對人的自我實現、自我超越方面的影響作用,但許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所理解的社會多指“抽象的社會”或是“富人的社會”馬斯洛等人所講的健康人格和自我實現也多指在富裕條件下人們的關心的內容。一旦社會經濟條件惡化,自我實現與個人超越也就失去了社會基礎。
3.神秘主義傾向
人本主義心理學沒有擺脫傳統哲學方法色彩,他們所提出的一些內省生物學、解釋學方法難以被量化,不為多數人所接受。尤其是人本主義後期分化出的超個人心理學更是由於其研究正規化科學性不強,帶有濃烈的神秘主義色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應有的學術地位。
參考文獻:
【1】葉浩生.心理學史[M].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2】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M]. 華夏出版社, 1987
【3】弗蘭克·G·戈布林.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M].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
【4】吉爾根.當代美國心理學[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2
【5】車文博 黃冬梅.美華人本主義心理學哲學基礎解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
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是超越科學實證主義正規化而趨向於構建一種“以人為本”的心理學思潮。它源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20世紀60~70年代得到了迅速發展。它一方面以克爾凱廓爾等的存在哲學為基本觀點的理論為源頭,另一方面以西方現代哲學中胡賽爾現象學為方法論基礎。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角度出發來研究人的心理。
當今,人文主義心理學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心理學中的一種主要正規化和革新運動,被稱作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精神分析並駕齊驅的“第三勢力”。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文化和政治局面動盪不安的結果。在當時美國社會在表面繁榮的背後面臨著許多尖銳的矛盾危機和異化現象,一方面是由於美國身陷越戰,反戰運動風起雲湧。另一方面源於經濟增長與科學發展所帶來的通貨膨脹與失業危機。此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受到了懷疑和衝擊,導致了當時以年輕人為主流的反文化運動的產生。他們張揚搖滾音樂,主張透過毒品、政治、社會和“性意識提升”以及另類的生活方式等來解放並擴張人的“自我意識”。在當時反校園文化、嬉皮士運動、吸毒、性解放、青少年犯罪、自殺、大學生失業、現象十分嚴重。許多人陷入心靈孤獨、情感焦慮、價值危機、意義感喪失等心理衝突中難以自拔。對於這些由社會文化所導致的這些病態社會和心理危機,當時盛行的心理分析、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精神病治療技術模式顯得手足無措、無能為力。因此一種提供“自由、自主並向經驗開放”,以探索人的“心理生活新方式”為己任、強調對人自身價值潛能發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也就應運而生了。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誕生與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致經歷了形成、興起、發展三個階段
1954年馬斯洛等人出版了《動機與人格》這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之作,1956年4月馬斯洛等人發起並創立了人本主義研究會,討論了人類價值的研究範圍問題。次年10月組織了“人類價值新知識”研討會。1958年,英國學者約翰·庫亨在其著作《人本主義心理學》中首次闡述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主張。這些重要的事件和活動標誌著人本主義行心理學的形成。
到了20世紀六十年代,專門的學術刊物《人本主義心理學雜誌》於1961年春正式出版,1962年心理學家布根塔爾在加利福尼亞心理學會議上發表題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一個新的突破》的學術演講。1963年夏,75位人本主義心理學者在費城召開會議正式建立了著名的“美華人本主義心理學會”。1969年該學會改名為“人本主義心理學會”由此成為了國際性學術組織,也就是著名的AHP。這也標誌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
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人本主義心理學迎來了一個迅速發展時期。1971年美國心理學學會正式接納人本主義心理學會為該會的第32個分會,到1975年美國已經有281和單位加入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發展中心,其他13個國家也有50多個與人本主義心理學有關的學術組織與機構中心。後來人本主義心理學又分化和產生出來超個人心理學派,成為了當今人本主義心理學發展的一個新取向。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主張
人本主義心理學指出,心理學應該從我們“人”的維度去關注人的那些“基本東西”,把人從生物-物理學觀點的遏制和束縛中解放出來。因此人本主義心理學大致堅持以下五項原則。
只有承認主觀經驗的獨特性,才會更多地關注個人的潛能和自由。
2.整體和綜合的人生觀
人本主義心理學不主張把人及其經驗分析為固定的結構、元素、型別、屬性和功能。
3.人是自主而自由的
人有生物和物理的侷限,但從根本上說人是自主而自由的。
4.避免用簡化主義
堅信意識經驗的本真性,避免用化簡主義(物理的還原主義)的立場對待意識現象。
5.人的經驗豐富不可窮盡
任何一種心理學理論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的概括人的經驗之豐富意義和無窮變化。
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理論和觀點
1.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心理學
(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2)馬斯洛自我實現論
(3)馬斯洛高峰體驗論
2.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
(1)羅傑斯的人生觀
(2)羅傑斯的自我論
(3)羅傑斯的治療觀
(4)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育觀
3.羅洛·梅的存在心理學
(1)羅洛·梅的存在感理論
(2)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3)羅洛·梅的焦慮理論
4.超個人心理學(被認為是心理學“第四勢力”)
(1)意識論
(2)超個人心理治療
五、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貢獻
1.人本主義心理學把人的本性與價值提到心理學研究物件的首要地位,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應該貼近人的心理特點,探討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心理問題,開拓了心理學研究人類諸多高階精神生活的新領域。
2.人本主義心理學促進了心理學的學科建設,把人的意識和經驗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特徵和功能,特別是對人的高階意識經驗的系統發掘,拓展了心理學的科研物件範圍促進了人的意識問題在高階階段上的復歸,代表著心理學的發展與進步。
3.人本主義心理學在方法論上,反對以方法為中心,強調以問題為中心來選擇方法。堅持以問題為中心,整體化的綜合研究正規化及方法論體系,為了研究人的高階心理意識經驗,發展出許多新的技術方法與手段,像馬斯洛的整體分析法、羅傑斯的Q方法、羅洛·梅的存在主義心理分析法和弗蘭克爾的意義治療學方法等。
4.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在組織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療領域均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組織管理學上,馬斯洛的需要機動理論為行為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在教育領域,羅傑斯的教育思想引發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潮,該思潮成為了二戰以來最有影響的三大教育學說之一。在心理治療和諮詢方面,人本主義心理學觀作為當代西方心理治療三大流派之一,使得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在臨床心理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侷限
1.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的出發點總體上仍然沒有擺脫西方傳統人性論和本能論的歷史侷限,因而使得其許多重要理論缺乏清晰的理論基礎,難以經受得住社會實踐的檢驗和批判以及科學理性的反思與論證。
2.人本主義心理學雖然沒有否認社會環境對人的自我實現、自我超越方面的影響作用,但許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所理解的社會多指“抽象的社會”或是“富人的社會”馬斯洛等人所講的健康人格和自我實現也多指在富裕條件下人們的關心的內容。一旦社會經濟條件惡化,自我實現與個人超越也就失去了社會基礎。
3.神秘主義傾向
人本主義心理學沒有擺脫傳統哲學方法色彩,他們所提出的一些內省生物學、解釋學方法難以被量化,不為多數人所接受。尤其是人本主義後期分化出的超個人心理學更是由於其研究正規化科學性不強,帶有濃烈的神秘主義色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應有的學術地位。
參考文獻:
【1】葉浩生.心理學史[M].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2】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M]. 華夏出版社, 1987
【3】弗蘭克·G·戈布林.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M].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
【4】吉爾根.當代美國心理學[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2
【5】車文博 黃冬梅.美華人本主義心理學哲學基礎解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