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陳奕迅鳥巢演唱會上,他先唱了一遍國語版《好久不見》,之後與之迴應地唱完了《不如不見》。
《好久不見》裡更多的是一幅幅場景和幻想,孤獨期待,只是想見一面。這個重逢的故事尚未發生,只是你在心裡一遍遍構思那些寒暄的臺詞和畫面。因為未發生,所以渴望有增無減。
而《不如不見》就是這一份渴望的成全。
頭沾溼無可避免
倫敦總依戀雨點
乘早機忍耐著呵欠
完全為見你一面
尋得到塵封小店
回不到相戀那天
靈氣大概早被汙染
誰為了生活不變
歌曲開篇如同畫畫一樣,勾勒出了整個框架和背景。倫敦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小雨陰綿不斷,絲絲點點像藤蔓緊纏住你的思緒,不可避免地頭髮沾上了細細雨點,氤氳著清冷雨氣。為了再見她一面,你忍受著睏意打著呵欠,搭乘早班機來到了倫敦。淅淅瀝瀝的雨滴滴答答落在你的這一份期待和想念上。
在倫敦街道上慢慢走著,看著細雨飄過灰黑的滄桑的磚牆,在倫敦特有的霧朦朦中尋到你們以前常常去的那家小店。
然後,見面寒暄。
一切都和現象中有些差別,從前一起的從容自在被扭捏尷尬所取代,好似惺惺做戲的關心和問候用來掩飾彼此心裡的不安和彷徨。
曾經的那個她大概早已被世俗社會所汙染,流年之下,一切變了又變。
沒有一個人可以在歲月中安之若素。
當時此刻,你們是否也有過如此這般想見的人?
想見一個人,卻又一直未見面。
於是,當你每次在匆忙的人群中擠上回學校的公交,以為她還會在行駛中的公交車上搖搖晃晃地拉著你的手臂。看到朋友圈別人推薦一部曾讓你們感動流淚的電影,會一個人默默的再次開啟電腦,直到螢幕上字幕都已消失。在遊戲店裡不經意瞥到她一直想要的一款遊戲CD,下意識的就抽出來緊緊拿在手裡。去舊日裡常去吃麵條的店,學著她開始放醋,從前你是極其拒絕的,如今漠然吃著,才驚覺不自然間,連口味都變成她喜歡的。
於是,在心裡無數次構思相見的場面,見面時的穿著,寒暄的第一句話,應該揮手握手還是大方來個擁抱,或者躲在街角默默注視就好。所有的場景,都如同電影導演在心裡一遍遍不斷重演又喊著Cut 。
當你終和她面對面時,之前所有在腦海裡演習過的場景根本不起一絲作用,兩人故作平靜的掩飾著尷尬,東拉西扯的聊著無邊際的話題。
於是,你發現昔日單純可愛整天在你身邊嘰嘰喳喳的女孩兒真的長大了。你發現曾經你們一起聽過的歌念過的詩都隨著歲月而逝了。你發現,你們的生活除了共有的回憶之外再無可以交叉的點。你發現,她笑起來的眼角開始有了絲絲細紋,才猛然驚覺,你和她,都不再是從前戀愛的那兩個人了。而再見一面只是告訴你,你和她相愛過如同在沙灘上留下字跡,大浪捲來,縱然你尋遍,也再無痕跡。
越渴望見面然後發現
中間隔著那十年
我想見的笑臉只有懷念
不懂怎去再聊天
像我在往日還未抽菸
不知你怎麼變遷
這渴望中的見面怎麼會一如從前,十年的間隔,所有的生活習慣可能都變了,中間丟失的這十年怎樣才能補得回來。你心裡想見的那個人,一直都是記憶裡的模樣,舊日的愛好,舊日的習慣,舊日的天真。而我們,終歸會離散於時間的盡頭,這份想念不過是懷念。
林夕只用了寥寥數語,配合著陳小霞溫柔有力的曲調,細緻描述了一個物是人非的故事和一些殘忍的道理。每次聽這首歌都像是捱一刀,開頭只是詫異驚駭,血泊泊的自傷口冒出來,還不知道痛,等到魂魄定下來,那才痛入心脾。
其實故事最傷痛的不在於那一結,而在回頭相見那一路。
人生是變動的,經年之後,即便雙方真的能再談話、喝酒,也不能再如從前一般推心置腹,暢所欲言。耿耿於懷和念念不忘不如都化成遺憾和回憶儲存於生命裡,把曾經相愛裡彼此美好如初的樣子刻在心底深處,就此永遠告別。
只有這樣,那一份渴望才不會虛擲空投,被扼殺,消失在客氣和虛偽之中。
歷經千帆之後,依舊是下著小雨的倫敦街道,一個人慢慢走著,忽已明白:即使再見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見。
愛情如此,友情亦如此。
在21日陳奕迅鳥巢演唱會上,他先唱了一遍國語版《好久不見》,之後與之迴應地唱完了《不如不見》。
《好久不見》裡更多的是一幅幅場景和幻想,孤獨期待,只是想見一面。這個重逢的故事尚未發生,只是你在心裡一遍遍構思那些寒暄的臺詞和畫面。因為未發生,所以渴望有增無減。
而《不如不見》就是這一份渴望的成全。
頭沾溼無可避免
倫敦總依戀雨點
乘早機忍耐著呵欠
完全為見你一面
尋得到塵封小店
回不到相戀那天
靈氣大概早被汙染
誰為了生活不變
歌曲開篇如同畫畫一樣,勾勒出了整個框架和背景。倫敦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小雨陰綿不斷,絲絲點點像藤蔓緊纏住你的思緒,不可避免地頭髮沾上了細細雨點,氤氳著清冷雨氣。為了再見她一面,你忍受著睏意打著呵欠,搭乘早班機來到了倫敦。淅淅瀝瀝的雨滴滴答答落在你的這一份期待和想念上。
在倫敦街道上慢慢走著,看著細雨飄過灰黑的滄桑的磚牆,在倫敦特有的霧朦朦中尋到你們以前常常去的那家小店。
然後,見面寒暄。
一切都和現象中有些差別,從前一起的從容自在被扭捏尷尬所取代,好似惺惺做戲的關心和問候用來掩飾彼此心裡的不安和彷徨。
曾經的那個她大概早已被世俗社會所汙染,流年之下,一切變了又變。
沒有一個人可以在歲月中安之若素。
當時此刻,你們是否也有過如此這般想見的人?
想見一個人,卻又一直未見面。
於是,當你每次在匆忙的人群中擠上回學校的公交,以為她還會在行駛中的公交車上搖搖晃晃地拉著你的手臂。看到朋友圈別人推薦一部曾讓你們感動流淚的電影,會一個人默默的再次開啟電腦,直到螢幕上字幕都已消失。在遊戲店裡不經意瞥到她一直想要的一款遊戲CD,下意識的就抽出來緊緊拿在手裡。去舊日裡常去吃麵條的店,學著她開始放醋,從前你是極其拒絕的,如今漠然吃著,才驚覺不自然間,連口味都變成她喜歡的。
於是,在心裡無數次構思相見的場面,見面時的穿著,寒暄的第一句話,應該揮手握手還是大方來個擁抱,或者躲在街角默默注視就好。所有的場景,都如同電影導演在心裡一遍遍不斷重演又喊著Cut 。
當你終和她面對面時,之前所有在腦海裡演習過的場景根本不起一絲作用,兩人故作平靜的掩飾著尷尬,東拉西扯的聊著無邊際的話題。
於是,你發現昔日單純可愛整天在你身邊嘰嘰喳喳的女孩兒真的長大了。你發現曾經你們一起聽過的歌念過的詩都隨著歲月而逝了。你發現,你們的生活除了共有的回憶之外再無可以交叉的點。你發現,她笑起來的眼角開始有了絲絲細紋,才猛然驚覺,你和她,都不再是從前戀愛的那兩個人了。而再見一面只是告訴你,你和她相愛過如同在沙灘上留下字跡,大浪捲來,縱然你尋遍,也再無痕跡。
越渴望見面然後發現
中間隔著那十年
我想見的笑臉只有懷念
不懂怎去再聊天
像我在往日還未抽菸
不知你怎麼變遷
這渴望中的見面怎麼會一如從前,十年的間隔,所有的生活習慣可能都變了,中間丟失的這十年怎樣才能補得回來。你心裡想見的那個人,一直都是記憶裡的模樣,舊日的愛好,舊日的習慣,舊日的天真。而我們,終歸會離散於時間的盡頭,這份想念不過是懷念。
林夕只用了寥寥數語,配合著陳小霞溫柔有力的曲調,細緻描述了一個物是人非的故事和一些殘忍的道理。每次聽這首歌都像是捱一刀,開頭只是詫異驚駭,血泊泊的自傷口冒出來,還不知道痛,等到魂魄定下來,那才痛入心脾。
其實故事最傷痛的不在於那一結,而在回頭相見那一路。
人生是變動的,經年之後,即便雙方真的能再談話、喝酒,也不能再如從前一般推心置腹,暢所欲言。耿耿於懷和念念不忘不如都化成遺憾和回憶儲存於生命裡,把曾經相愛裡彼此美好如初的樣子刻在心底深處,就此永遠告別。
只有這樣,那一份渴望才不會虛擲空投,被扼殺,消失在客氣和虛偽之中。
歷經千帆之後,依舊是下著小雨的倫敦街道,一個人慢慢走著,忽已明白:即使再見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見。
愛情如此,友情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