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彼岸歷史

    一句話:這是因為劉秀太低調,不符合華人的宣傳口味,他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降低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

    一、華人的喜好

    華人最自豪而且最喜歡宣傳的是什麼?

    對整體,是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所以,三皇五帝等半人半神的傳說也被納入正史,而且對漢、唐、元、清的版圖尤其津津樂道;

    對個體,是開疆拓土、武功赫赫。於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成吉思汗被千古推崇,而給億萬黎民百姓帶來福祉、讓其實現安居樂業的漢文帝、景帝、宣帝以及宋仁宗、明宣宗們,在歷史教材中僅僅是一筆帶過甚至是絕口不提。

    二、劉秀偏離了華人的喜好

    光武帝劉秀無論是文治武功,還是個人品行,都幾乎無可挑剔,他的綜合實力在中國歷史上絕對能排到前三。但是很遺憾,如前所說,他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降低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

    首先是謙虛低調。他雖然光復大漢、接續劉姓江山,但是,他起事的初衷根本就不是為了個人私利和野心,而是他認為作為劉姓宗室,有責任終止王莽的胡鬧、恢復祖上的基業。所以,從起事之日起,他就一直心平氣和、不溫不火、按部就班,即使在天下大勢已定,他於洛陽稱帝后也一直保持著一顆平常心。有一個細節可以證明。割據隴右的軍閥隗囂首鼠兩端,派馬援分別出使蜀地的大成(白帝公孫述)和洛陽的東漢想探探口風,結果,在迎接儀式上,曾經是馬援發小、盤踞彈丸之地的公孫述趾高氣昂、盛氣凌人,一副窮人乍富的井底之蛙之相。而同樣是迎接,當馬援來到洛陽的時候,卻發現在柔和的夕陽下,劉秀一襲布衣,隨隨便便地坐在大殿之下的臺階上,微笑著等待著他的到來。那一刻,馬援清晰地看到了人心的向背和帝國最後的歸屬。

    其次是關注民生。雖然帝國在公元36年完成平蜀後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但實際上,從公元25年稱帝的那一天起,他就像先祖文帝和景帝一樣,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休養生息、發展經濟上。經過王莽理想化的胡折騰和公元紀年前後的農民起義以及統一戰爭,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帝國已經是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劉秀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把主要精力和舉措放在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上,尤其是絕不輕啟戰事。像對於隗囂和公孫述,他不僅先禮後兵,而且是數次往來忍無可忍才出兵征討。再比如西北方向的匈奴,借帝國初建、百廢待興無暇西顧之機,不僅頻頻在邊境挑起事端,而且全面接管西域各國。面對西域各國的求援和眾將的請戰,劉秀絲毫不為之所動,不惜把數萬邊民內遷也不派兵出征。因為首先他清楚當前發展經濟穩定民生的重要性要遠大於征討匈奴;其次是他明白帝國的財力還不足以撐起一場戰爭,即使打贏,也是雙輸的局面。在徵隗囂時他一句話很能反映他的心境:“每一發兵,頭須為白。”在這裡可以對比著想一下:如果換了漢武帝劉徹,他會因為保全民生而放棄抗擊匈奴的“偉業”嗎?

    三、光武帝一點也不弱

    光武帝實力如何,偉人最有發言權。

    毛澤東同志不僅熟讀史書,而且喜歡作批註。對光武帝劉秀,他就在《後漢書·光武帝紀》中這樣評價到:“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尤其是對他在昆陽大戰中以一千大破王莽軍四十萬評價極高,並作為以少勝多的戰例收入他的名著《論持久戰》。在這裡,偉人的話一句頂一萬句!

    但就這麼一位堪稱“千古一帝”的皇帝,就因為沒有像漢武帝劉徹一樣打匈奴、通西域、開疆拓土,沒有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樣吐納天下、萬國來朝,也沒有像成吉思汗一樣縱橫歐亞、大揚國威,而被華人和歷史教材選擇性地輕視和忽略。看來,我們部分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有待調整。

  • 2 # 我的乾坤

    雖然劉秀是一代開國之君,建立了不遜於任何君主的千秋功業,但他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至少是和他的蓋世功業不相稱。

    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雖然劉秀實為一開國之君,但他紹漢統,國號依然取“漢”。而西漢又是一個名君輩出,輝煌無比的朝代。在這樣的對比下,東漢顯得黯淡許多,作為開國之君的劉秀自然失色不少;

    其次,劉秀的東漢雖然也有“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這樣的輝煌,但更多的時候是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政,政治上顯得非常黑暗。這樣的情況使得他的子孫,亡國之君漢獻帝的名氣都比他還大。一個偉大的君主,需要站在一個偉大的舞臺上才能顯出他的偉岸挺拔,如高祖武帝之於西漢,太宗玄宗之於大唐。可劉秀雖然是一個偉大的君主,但東漢並不能說是一個偉大的朝代;

    第三,劉秀是一個仁慈的皇帝,可我們的文化傳統已經習慣了皇帝是一個殺伐決斷,剛猛凌厲的角色。說到這一點,真是覺得有些替劉秀不平。那些讀史寫史的讀書人,也算是可憐的。不說秦皇漢武,就是秦二世隋煬帝這樣的暴君都似乎更使世人感興趣;

    第四,那些著名的帝王,他不但是站在一個偉大朝代的肩膀上,也是站在一幫有明星效應,可謂為超級大腕的臣子基礎上。如秦始皇之李斯蒙恬王翦,劉邦之漢“初三傑”,漢武帝之衛青霍去病董仲舒,唐太宗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雖然劉秀也有“雲臺二十八將”,可影響實在有限,加起來都沒諸葛亮那麼有歷史的穿透力。紅花還需綠葉扶,劉秀在這點上也失分不少;

    第五,劉秀以柔道治天下,不尚邊功。相比那些有作為的君主,大多總是和外族人幹過幾仗,勝也罷,敗也好,這些戰爭總是能激起後人的強烈興趣,當國君主的知名度自然也水漲船高。

    在這一點上,其實我們應該感受到的是劉秀的偉大仁愛。當時東漢基本可說是沒有外患,匈奴已經分裂為南北兩支,對中原的威脅不大。而東漢初年,因為王莽亂政,農民起義和劉秀的統一戰爭,戰亂時間長達二十餘年,國家已經非常羸弱,國力已經非常疲憊,民生已經非常凋敝,確確實實需要長時間的休養生息。至於有些人說的西域問題,劉秀已經說的很明白,“中國初定,未遑外事”。自己的百姓溫飽都成問題,還去管別人的事幹嘛。這真正體現了劉秀“天地之性人為貴”的感人思想。

    劉秀不願以百姓的屍骨去墊高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這實在可稱之為偉大,可卻使自己的知名度遜於他人。

    第六,劉秀的對手雖然強悍,但沒有幾個在歷史上很有名氣。這是一個反面的“紅花還需綠葉扶”的原因;

    第七,劉秀善待臣下,沒有製造那些讓後世人爭來吵去的屠戮功臣的話題,也沒有做殘殺降將降卒的不義之事;

    第九,劉秀是一個個性內斂平和的帝王,為人為君為政皆是如此。而歷史總是更青睞那些霸氣十足,性格稜角分明的君主,如秦皇漢武等;

    第十,劉秀的私生活很簡單,很純潔,很檢點,沒有八卦緋聞流傳於世,歷史也是需要有娛樂精神的,可劉秀恰恰就缺少這個;

  • 3 # 一縷清風00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在歷史上作為帝王堪稱完美,人們很難看到他的緋聞,他象所有開國皇帝一樣具有雄才大略,特別是他在善待功臣問題上,被世人廣為稱道。為什麼這樣一個完美的開國皇帝在歷史上存在感不高呢?劉秀是不是完美皇帝姑且不談,但是劉秀的歷史地位不僅僅要看其自身的歷史功績,更重要的還要依託於他所開創的王朝。從這個角度上看,劉秀的地位低於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是很正常的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堪稱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好的皇帝,幾乎找不出有什麼緋聞暇疵,也沒有什麼兇暴的惡行劣跡。劉秀還是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東漢的天下也是打下來的,趁王莽新朝綠林、赤眉起義之機,劉秀兄弟招兵買馬討伐王莽,南征北戰掃滅各路豪強恢復大漢江山,其中最大的障礙和威脅是更始皇帝劉玄。劉秀無論從人品上還是從成就上都很優秀,尤其是他善待開國功臣,這一點讓後人對他大加讚賞。他對陰麗華的完美愛情讓無數人羨慕,他對廢后郭聖通的待遇,也讓郭聖通成為歷史上結局最好的廢后。這些都說明了劉秀的優秀。可是,他生錯了時代,偏偏生在中國兩大重大歷史時期之間。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改革失敗,導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其中最為強大的是赤眉軍,劉秀和哥哥劉演也參與了,劉秀因為卓越的軍事才能,在領導反莽成功後,逐個剪滅了各個義軍,建立了以洛陽為都城的大漢政權,史稱東漢,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後第三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從歷史上看東漢雖然比較短暫,只有一百八十多年。

    這些關於劉秀的事蹟,曝光度太低了。就連我們學的歷史書上,關於東漢的那個時期,也僅僅是用了一個章節,一帶而過的,我們似乎僅僅知道的是,東漢基本上是亡在了宦官的手中。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些,還是因為三國,三國和東漢交替的時間,也正好是曹操和劉備、孫權爭奪天下的時候。很不幸的是三國這段事蹟,好像比西漢更能讓人樂意敘說,就是因為羅貫中那部三國演義小說的問世,帶來了大量的流量。這麼光彩無比的三國,一下就把東漢的輝煌給掩蓋住了,使東漢頓時沒有了,哪怕一丁點的光輝。

    因此,劉秀沒有取得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一樣的歷史地位,更多的原因在於東漢王朝的歷史地位不如那些王朝。而這實際上是由於其後世子孫的無能導致的。如果東漢王朝也是明君輩出,那麼自然就會抬高劉秀的歷史地位。可謂是子孫無能殃及祖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ga的wonderful u中文諧音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