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禿筆書生
-
2 # 福鼎妙逸茶者
楷書要寫得靈動傳神還是比較難的。篆隸楷行草五種字型,一般人認為楷書最簡單。按個人看法,其實楷書是最難寫好的。因為楷書的字大家都認識。楷書筆畫寫得到不到位,一目瞭然;楷書的字寫得好寫不好,只要稍有點書法知識的,都能點評一二。
所謂靈動傳神,就是我們俗話講的字要“活”,而不能“死”(呆板)。
中國書法的歷史發展,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是,以篆、隸、草、楷、行為順序。從這個發展順序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一點楷書學習的門道了。(現在許多人都堅持書法入門為楷書,其實書法入門還有一種選擇,即從篆、隸書體入門。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即楷書要寫得靈動傳神,其它字型也要下一定功夫。如此,你寫楷書之時,眼中就不僅僅只有楷書參照物了(其實現在市面上很多楷書字帖的字,看上去真的很呆板!),而能將其它書體中的“靈氣”或“神采”溶入楷書之中。當然,這其中對楷書寫得“活”幫助最大的字型,是行楷。 我們可以看趙孟頫的楷書之所以成一大家,就是他在行楷方面的建樹。
供參考。
-
3 # 快樂書法
楷書要寫的靈動,按照歷史的選擇和現實的臨創經驗,愚以為:
一、首先,從法源的選擇上,需避免進入誤區。唐楷歐陽詢,虞世南,李邕,褚遂良,柳公權,顏真卿,尤其是歐,柳,顏因和趙孟頫被世俗合稱四大家,初學的朋友由於對書法知識瞭解不充分,手頭可供選擇的法帖又少,因此隨大流選擇歐,栁,顏為範。而歐,柳的法帖被宋人斥之為一筆書,清人評其為截鶴續鳧,大小一倫,言其乏意趣,少變化。事實上歐,柳傳世的作品即法帖,全部是用於歌功頌德的碑文和墓誌銘,因此寫的很莊重,很正式,過於規範,這類作品因其功用當然不能寫的靈動,更不能加入情趣性的元素;學顏體利於將來寫大字,但顏體筆力重,筆畫粗,初學甚至小有所成的書家都極易寫的粗濁黑笨。所以自宋人以來,歐,柳無名家效法。主要是因為歐,柳把各自的風格發揮推到了極致,後人沒有絲毫改動變化的餘地,書法上無可變通的碑帖不宜學,古人的選擇,有其歷史正確的巨大成因,宋之後的人放棄此類風格的承襲,當然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至於末流書家沈度,黃自元的館閣歐體,其功用主要是為科舉教學示範,在書法史上沒有任何地位。唐楷中,傳李邕的墨跡《出師表》足可為法,傳承者趙孟頫,其《三門記》,《妙嚴寺》,《膽巴碑》等亦是習楷的最佳式範。
褚遂良《陰符經》《雁塔聖教序》亦可為法,但其於顏體相對立,筆畫瘦勁,字形疏朗,極易寫
的細軟鬆散。
智永《真草千字文》,史載其受皇帝欽命手書800本賜予佛寺及當朝王公貴族以為識字習書的範本。此帖最能反映唐朝社會本真而實用的標準的楷書風貌,而非紀念碑墓誌銘式的一本正經的呆板。
學楷,如果以李邕,智永,趙孟頫為法,寫出來當然不乏靈動。
二,筆法方面強調書寫性。所謂的‘‘藏頭護尾’’,是筆畫入筆收筆時筆尖的微妙動作,需在李邕,智永,趙孟頫,顏真卿墨跡本中仔細體會。筆畫是自然寫出來的,不是一些劣質教科書所標示的描畫出來的。作為一種實用為主的字型,古人絕不會機械到又描又畫又作,這樣的話其效率何在呢?從唐人墨跡中,這個問題昭昭然,當無存疑。所以只要筆畫是一筆寫出來的,而且其角度,位置準確,粗細長短合度,這樣寫出來的楷書必然靈動。
-
4 # 狂喜淡墨a
楷書,通俗講有正楷行楷隸楷,如何寫出靈動傳神,不呆板,此命題,要達到的這種境界,需要穎悟書法要旨,正楷,法嚴謹,字方正,方寸不可多或不可少,恰到正中,穩健,闆闆正正,取靈動,靈活,不呆板,從辯證從屬關係上講,極乎少之又少能達及。一則楷要正,正則有法束縛,無捆怎成整。
那麼靈活的楷,法與意,之間的比例,法度多有失靈,靈所指是人的高境思維,讓字如靈性之活脫,那必靠人之本,故要求有意之情性,才有味,才能靈性之活脫。
楷由晉發展到唐,越來法精而靈缺少,到清則愈加少活潑了。
故想要寫出靈活,降法之束,晉楷,法性與意性最合宜,
故靈活生動,不呆板,復興晉楷。
-
5 # 書法苑
蘇軾說,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意思就是說楷書難以寫得飄揚靈動,草書難以寫得端嚴莊重。
楷書尤其是唐楷,結構嚴整,法度森嚴,想要寫出如蘇軾所說的那樣——飄揚,的確需要對書法理解深刻。那麼如何將楷書寫得靈動呢?
首先,透過刀鋒看筆鋒。這句話是啟功先生所說的,告訴我們要透過碑刻理解古人刻碑前文字的本來面貌。碑刻文字,是古代工匠根據書者所寫的內容,用刀將文字複製到石材上的。在鐫刻的過程中,由於材料的不同,刻手會為了簡便省略很多細節,以致改變原本書法面目,字會變得越來越趨於規範很、規整。況且,鐫刻過程中,很多字的細節根本無法得以展現。
這就要求我們在看碑刻時,要根據碑刻反映的字的面貌,揣測古人當初書寫出來的本來面目,因為書跡能夠表現書者在書寫時候的細節,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起承轉合、映帶連線,這對於我們將字寫得靈動是大有好處的。
其次,可以多參考一些比較靈動楷書,比如趙孟頫的《三門記》等作品,雖是規整的楷書,但它還稍稍具有行書的意味。用筆沒有一般唐楷的刻意注重起筆收筆,而是更加簡單快捷地書寫。其他還有一些楷書作品,比如褚遂良的《陰符經》、倪瓚小楷等,都可以參考。
再次,楷書與行草書互相參考。提起唐代,我們都知道唐楷,尤其是顏真卿、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創造了唐楷盛世。拋開褚遂良具有行書筆意的楷書不談,就看歐虞顏幾個楷書大家,他們除了楷書外,基本在其他書體上也都有很深造詣,比如歐陽詢《夢奠帖》《卜商帖》,行書與其楷書用筆一脈相承,可以給我們在行書、楷書如何轉換上帶來啟示。另外虞世南的行草書《汝南公主墓誌》,瀟散虛和、姿態風流,同樣可以佐證其楷書來歷。顏真卿更不必說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圓潤渾厚的用筆也是和其楷書一致的。這些我們都可以在學習楷書的時候加以參證,相信對書家其他書體的深入臨習,會對學習其楷書有很大益處的。
最後,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強化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連帶關係,不要在寫字的過程中有太多的用筆動作。其實寫字的過程,是將學習過的用筆方法再現的過程,真正熟練了毛筆的特性,一些用筆動作是很輕微的,寫起字來是順暢的,是舒服的。太多刻意的動作,會消解字的靈動。對於字的結構也需注意,不應一味追求規整,而要多看古人字內結構的精妙處,什麼叫疏密有致、什麼又叫開合有度,說的是普遍道理,可最終要憑的,還是每個人對書法的理解。
-
6 # 孟慶一美術館
寫字要取法得當,要學會正確的使用中鋒,側鋒,逆鋒。還要學會鋪毫,轉筆,拖筆。要正確運用指尖,手腕,肘部,肩部和腰部的為量。要識紙,何謂生宣,熟宣,半生半熟的宣紙,還有草筋,絹帛的效能。行筆要慢,切忌那種貌似瀟灑的一揮而就。要反覆揣摩,研究各種碑帖,要讀懂各種風格字型的間架結構。要藏鋒,不要鋒芒必露。中國文化講究含蓄,力在筆中,而非在外表。所謂外圓內方,力透紙背。凡此種種,幾句話也說不透徹,要在練習中反覆體會。
-
7 # 千千千里馬
“楷書如何才能寫得既靈動又傳神”呢?
首先我們看歷史上有沒有既靈動又傳神的書法呢?
事實上,楷書從鍾繇到王羲之都是既靈動又傳神的。
唐代書法家褚遂良、薛稷的書法作品就是很有靈動和傳神之美的書法。
褚遂良的書法。宋代宋徽宗的楷書“瘦金體”書法,那就更有傳神和靈動之美了。
至於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楷書,更是獨立創造了非常靈動傳神的“行意楷書”,把楷書直接推向靈動和傳神的法度化的層次了。。
薛稷的書法作品。所以,楷書是有既靈動又傳神這種書法的。如果我們想寫出這種書法的特點,直接學習這種書法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如果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樣的書法,如何學得既靈動又傳神呢?
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只要解決好兩個問題就可以了。
第一,學會欣賞書法之美。
書法的美,其實是包含了靈動和傳神的。如果你認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都是呆板的書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宋徽宗的書法作品。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三家的書法,都是登峰造極的楷書法典,才被後人推為楷書法典。
如果他們的書法都是呆板的書法,恐怕中國唐代以後就沒有書法家了。
因為太多的書法家,都是學習歐顏柳書法的。
薛稷的書法作品。例如,宋代的“宋四家 ”中,除了米芾最後學習顏真卿,其他三位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蔡襄都是學習顏真卿的。
五代書法家楊凝式是學習歐陽詢書法的。現代書法家啟功先生是學習柳公權的,他的楷書,也是又既靈動又傳神的著名書法家。
你們這些書法家是如何做到把楷書寫得既靈動又傳神的呢?
宋徽宗的書法作品。我們透過梳理書法學習的一般規律,認為,如果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只要把“四法三筆”做好了。
寫出既靈動又傳神的書法作品,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二楷書寫得很呆板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
所以,第二,要把楷書寫得既靈動又傳神,就要學會“四法三筆”
對於初學書法者來說,最不在意的,和做不好的第一個層次就是:
1起筆
2行筆
3收筆
除了這三筆,還有“接筆”。
以上我們說的起筆、行筆、收筆、接筆就叫“四法”。
這是把一個字寫出來的根本大法。無論寫什麼字,你不可能沒有“起筆、行筆、收筆,接筆”吧?
其中,“起筆:行筆,收筆”是每一個筆畫的大法。把“起筆、行筆、收筆、接筆”合起來,才是一個字的大法。
書法,首先要寫好一個字,然後才能寫好每一個字。
趙孟頫的“行意楷書”。我們初學,還不是寫好一個字的問題,而是寫好每一個筆畫的問題。
所以,初學書法首先把“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處理好,你的楷書,就一定能寫好。
接筆問題,涉及書法結構。如果筆畫寫好了,在談結構,也就容易多了。
我們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不要說結構好不好,首先筆畫沒有“起筆、行筆、收筆”,或者每一個筆畫就很死板,怎麼會寫出“既靈動又傳神”的楷書呢?
至於我們提到的“三法”即,筆法、筆意、筆勢。主要用來檢驗我們寫得好不好對不對。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也可以在臨摹書法作品的時候,注意分析,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就可以了。
-
8 # 趙文升1393
楷書怎樣寫才能靈動傳神,也就是不能呆板,要寫的即大氣有靈秀,楷書本身就不好寫,要的是真工夫,筆筆到位,間架緊湊,如果有一點寫不到位,外行都能看出來,所以楷書練到一定程度時還要練行書和草書,這三體要相互練習,如果你光練楷書,不練幸草,你的字再練也是呆板的,不靈巧。如你光寫行書,草書,不練楷書,你的字沒有骨氣,是漂浮的。只有這樣,具備楷,行,草三體的常識技法,你的楷書才能寫的靈動傳神。
-
9 # 神韻軒書法
朱和羹《臨池心解》說:"楷法與作行草,用筆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筆出之,則全無血脈。″就是指寫楷書要有呼應關係。
一個字的所有筆畫不是獨立的,是有內在聯絡的,筆斷意連的,有生氣的一個整體。
楷書要寫出靈動傳神而不呆板的效果。字勢要有欹側。還有就是楷書行書結合學,寫楷書要有行草之意,讓點畫之間氣息流動。使筆畫的靜止狀態活起來。
智永《楷書千字文》,剛勁有力,呼應顧盼,靈動傳神。(下圖是智永所書《楷書千字文》單字。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回覆列表
楷書要寫的靈動,除了在掌握所臨習的帖以為,你得多得其他行書,草書帖,唐孫過庭《書譜》有言“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他反對如繪畫般寫字,學習楷書不可一味的寫楷書,容易把字寫死,無生氣,同時兼習行草書能賦予楷書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