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夜航船水手

    1、敢不敢挑頭

    劉邦剛剛釋放去服役的農夫,帶領一幫跟隨者往芒碭山轉移,路上遇大蛇擋道,劉邦斬蛇而過。我們都知道,‘大蛇’在古代人眼裡是什麼分量,蛇跟老虎、狗熊不一樣,有相當程度的神秘色彩在裡面。就是現在的農村,‘蛇’依然有神秘色彩。斬蛇,不單是考驗勇力,也是考驗心力,不信邪。

    2、捅婁子?不怕,及時修補

    就拿斬蛇這件事來說,當時是解決了路的問題。引出了新問題,眾人心裡是有疑慮的。斬了蛇,會不會得報復啊,那可怎麼辦啊。後面關於‘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應時出爐,不但穩住人心,還將神秘色彩披到自己身上了。本來都是一幫平起平坐的哥們兒,就從這個補救措施,再加上平時名望的積累,有了層次感了。

    還有個例子,就是劉邦先到關中之後,派人守住關口,不讓項羽進關中。項羽破關而入,駐軍霸上,想打劉邦。劉邦知道後,冒險參加鴻門宴,智過鬼門關。不要小瞧這個鴻門宴,這是劉邦對錯誤主動買單的代表作。不糾結,不逃避,冷靜分析,果斷冒險做補救,又有能力把補救計劃落實,這一點我非常佩服。韓信很可能就是從這各鴻門宴才想去劉邦那兒碰碰運氣的。

    3、便宜之計和長久之謀都圍繞一個目標

    我們看看封王與平異姓王。

    當年鴻溝議和,雙方準備罷兵。劉邦在張良、陳平建議下撕毀協議,追擊出兵。但是單靠劉邦的力量不足以消滅項羽,當時正是一絕勝負的千載良機,劉邦權衡利弊,違心承諾裂地封王以得到韓信、彭越等人的援兵。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果然此後利用機會逼反各異姓王,讓隱患爆發,滅除最大的離心力量。

    當然劉邦的手段,不完全依賴武力,有很多政治手腕。立劉姓王算也是一個權宜之計。為什麼呢,當時劉邦年事已高,眾功臣年富力強勢力錯綜複雜不能跟除去異姓王一樣靠武力消滅,只能另想他法--效法周初---封同姓王。劉邦知道透過勢力的消長,將來同姓王會是帝國的隱患。劉邦對吳王劉濞說過‘漢興五十年後,東南反,那不會是你吧?’。但是,當時形勢需要扶植王室的力量,他必須要做。與之對應的,就是對人事的安排,可團結的功臣核心力量放手使用,治國理政:蕭何-曹參-王陵、陳平依次拜相。軍事上重用周勃。中央主幹力量保持穩定,政策延續,讓劉姓做皇帝的理念慢慢的深入人心。那麼將來,哪怕是劉姓諸侯王再興風作浪,沒有民變,則難有大作為,政局會重新平衡。雖然不可控,但是這個風險值得冒。

    所有這些便宜之計也罷,長久之謀也好,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家天下在服務。

    4、自知之明

    往往很多人多劉邦會用人,自知之明正是知人善任的基礎。

    我們看到,鴻門宴前,張良問劉邦與項羽誰厲害,劉邦琢磨琢磨說不如項羽。同樣的事,在漢中時,蕭何,韓信等人與劉邦談論起項羽來的時候,劉邦都是承認不如項羽,但是,他不但明白自己不如對手,同時,他不甘心,認為有辦法可以改變現狀,所以才與這些人討論這件事。這也是自知之明的非常關鍵的一點,不但知道、承認實力的差距,還想找對策去扭轉,知道其中充滿艱辛,仍然決心去做。

    治國不如蕭何,謀劃不如張良,掠地不如韓信,然而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長處,用好人才,而不與手下爭才名。

    5、當老大,啃硬骨頭,又得硬,又得韌

    很多人以為,劉邦得了天下,屬於偷來的。我們承認,劉邦在滅秦的時候,的確遇到的對手比項羽遇到的對手要弱。然而,就是這個被認為‘弱’的人,敢去攻擊最強的項羽。敢於自己在滎陽一帶帥兵直接面對項羽。

    在滎陽劉邦有多慘呢,一直被壓著摩擦,只有項羽跑回去照顧後方的時候,劉邦才能把丟的地盤再奪回來。一次靠派人假投降自己才逃生,一次破城的時候只有駕車的夏侯嬰一起逃走,一次胸部中箭差點掛掉。就這麼慘,他沒有縮到關中不出來,一直敗,一直打。派遣韓信的支線包抄策略也沒有動搖過,雖然抽調過很多兵馬,但是從沒有把韓信他們調回來。

    也是靠這個,所有的豐沛功臣,沒有不服的。老大,啃的是最硬的骨頭,雖然沒有什麼戰神的稱號,但是其中的分量大家都心裡有數,因為他一直在挑戰最強的,敗不可怕,活著就是勝利,活著就接著去挑戰,自己會越來越強。這個經過也是劉邦削平異姓王的底氣。

    看到現在網上也好,朋友聊天也罷,很多人說形勢不好。有些行業也確實感受到了壓力,所以,我從劉邦身上琢磨點藥,看看有用沒?

  • 2 # 值得回憶的歷史

    劉邦中國古代第一位白手起家的,依靠農民起義而成功的皇帝,締造了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劉邦年輕的時候不學無術,像一個混混,不過人很有正義感。在一次押送罪犯的路上,犯人逃跑,劉邦最後乾脆不幹了,讓他們各自逃命去,他也一樣,他逃去了芒碭山,秦律劉邦當斬。

    恰逢此時陳勝吳廣起義,沒想到起義的激烈程度真麼大。秦始皇時,北築長城,修阿房宮,修驪山陵墓,修馳道等,百姓被壓迫的好慘,人民苦不堪言,每天都在生離死別之間,起義之火熊熊燃燒也是百姓心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劉邦藉此時機,在他的家鄉沛縣,舉起了反秦的大旗。

    劉邦的同鄉有蕭何,盧綰等集合三千人響應陳勝吳廣起義,這些是劉邦起初的資本。被眾人推舉為沛公,不久後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駐軍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於是,劉邦進駐關中。入關後,和父老約法三章。

    項羽的得知劉邦滅秦後,大擺鴻門宴,劉邦九死一生,逃了出來。鴻門宴後,劉邦被封漢中王,封地在巴蜀。項羽本想困死劉邦的,不成想劉邦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在張良的輔佐下,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突破三秦防線。韓信為劉邦正式和項羽爭天下鋪平了道路。

    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終於擊敗項羽,統一了全國,大漢朝就此建立的。

    在一次慶功宴上,他這評價自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是一個善於發現人才,虛懷納見,駕馭臣下的人。

  • 3 # 潤潤和七仔

    不從劉邦的個人品格來說,單單是他建立了漢朝就已經足夠了。要知道現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的身份證上的民族就是這個漢字。

  • 4 # A十維空間

    首先,我認為中國歷史上對中國5000年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人就是漢高祖劉邦。因為有了漢高祖劉邦,才有了漢人文化。在秦朝統一之前中華民族沒有形成漢族文化。因為各個國家分割分裂,進行統治,各自有各自的文化。沒有中華大一統的思想和文化根基在裡邊。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六國。但是秦朝統一以後的到現在2000多年時間。中原地區一直在醜化秦始皇。暈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秦始皇不是中原地帶誕生的文化,而是屬於西安,咸陽地區,但是那邊遠文化,也就是我們把它稱為蠻族人。漢高祖劉邦,雖然布衣出身。但是其有豁達的胸襟,超人的膽識,和仁慈的胸懷。能廣招天下豪傑知人善用善用。最終打下了漢朝的基業。同時也奠定了漢族人文化。漢人也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有的稱呼。有時我就想什麼樣的人才算人才。我認為像漢高祖劉邦這樣的,能夠塑造的人,有無限潛能的人,才算有人才的特質。一個只遵守傳統文化,遵守規則和原則,被束縛的人思想禁錮不能開放,不能接受新鮮事物不能變更的人,只能呈一時之強,稱不上偉人。和同時期的楚霸王項羽相比,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沒有貴族氣氛,又沒有受到高等教育。但是其能夠隨著形勢和敵我力量的變化,各種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不斷進行挖潛內在力量,不斷對自己的內心和戰鬥力進行塑造和錘鍊,使自己從弱逐漸變強。他個人的鬥志,和他活出來的人性獨特的魅力,非常值得我去學習因為他不拘無束,敢愛敢恨。對在2000年前的人是非常難得,他的某些生活作風,品質,如厚黑學、不受約束的生活方式。一直影響著後人們。

  • 5 # Hickaizen

    中國這片土地之所以出現包容性很強的各族人,追溯最遠應該是秦朝,秦國經過不斷的融合,增強了國力,客觀上統一中國先秦時期的各族,但秦朝享國時間很短。繼承和發揚這種趨勢正是劉邦,從這一點來說他確實功不可沒。

    中國的媒體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成功之後,那這個人以前的生活就是磨鍊。否則,有誰知道劉邦五代以上祖先的名字呢?在成功之前的劉邦,就是個混混,不要貼金說什麼,他整天l混吃混喝是結交人才,沒有他的結交,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就,這是混賬話。誠然,劉邦混混生活讓他與樊噲、盧綰等人結識。但是,這個前提是他們是市井之徒,這幫人有個特色--樸素,不是有詩說: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就是當時的寫照,也是實情罷了。

    劉邦的成功應該來說是運氣成分很大,主要原因是:一、當時楚王不甘心作為傀儡,任由項羽家族擺佈,他需要助力;二、楚王要樹立老大榜樣,必須選擇有點實力,但又不是太強的人,這樣的人容易受他控制,劉邦很適合這兩點。因此,壓低項羽家族,楚王選擇宋義為上將軍,派劉邦西進,在此之後,劉邦吸收了為他平定天下的張良、韓信、酈食其、陳平以及後來的英布、彭越。後面這些人是劉邦定天下主要的力量,所以說劉邦前半生的生活就是個混混,相比之下,後來的劉秀,同樣種地也可以幹這些事情。

    現在很多東西害人不淺,要警惕。

  • 6 # 心向青山

    我們被稱為漢族,其源頭便在劉邦。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當從當時的時代和對後世的影響兩方面來看。

    1,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2年,從陳勝起義到劉邦稱帝,這是中國歷史上變局最大的七年,僅僅七年的時間秦崩、楚亡、漢興,秦始皇絕對不會想到最終取代秦朝的是當年那個在服徭役修阿房宮時指著秦始皇說“大丈夫當如是”的亭長劉邦。

    劉邦最終戰勝了霸王項羽,得益於其成功的戰略――親自與項羽對峙滎陽、韓信北上、彭越英布擾亂項羽後方。

    劉邦戰勝項羽得益於其強大的識人和將將才能,漢初三傑能為其用,項羽一個范增都容不下。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其本身是戰國時代的人,好遊俠,信陵君魏無忌是其一生的偶像,臨終還親自去參拜其陵墓,並令人世代守護墓地。

    所以劉邦能夠網路當時的能人義士在身邊,其為人大度不拘小節,絕非後世為了襯托項羽而塑造的小人形象。

    2,從對歷史的影響來看,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平民登基稱帝的人,實現了陳勝所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宣言。

    中國與歐洲不同之處在於政權上下可以流通,其方式一為考試,即後世的科舉,方式二為造反,造反起於陳勝成於劉邦,激勵著後世一代代的英雄豪傑。

    劉邦建立了漢朝,而漢族、漢字、漢語、漢服等均源自漢朝,因此劉邦是漢文化的奠基人。

    劉邦自然不是奔著開創漢族去的,但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歷史作用除了看其當時的歷史作用外,還要放寬歷史的視角,從整個中國的歷史的影響力來看。

    因此,劉邦的歷史作用無疑是被低估的,假如與同時代的羅馬帝國相比,如果說秦始皇與凱撒相當,那麼劉邦便是奧古斯都屋大維。

  • 7 # 帝國烽火

    劉邦即漢太祖高皇帝,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劉邦是在秦始皇后對中國統一貢獻的又一偉人,劉邦推行的是秦始皇的帝業,而項羽推行的是霸業,霸業一兩代還好,時間一長國家又將陷入到戰國紛爭的時代。劉邦推行的霸業,延續了秦朝的郡縣制,後期劉邦又是到處征戰異性諸侯,維持了中國 的統一。

    劉邦建立了統一的漢朝,使漢王朝與匈奴有一戰之力,匈奴是打不贏統一的中原王朝,而一旦中原王朝陷入內亂,則匈奴就會各個擊破,所以統一的漢朝減少了外族的入侵。

    劉邦開闢了中國農民階級當皇帝的先河,對古代士族有一定的衝擊,闡釋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對孔孟之道的“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肯定,使中國後世歷代賢達必須考慮人民的生活,對廣大勞苦大眾有一定的好處。(春秋戰國基本都是貴族戰爭,人民只有受國軍驅使的命運)

    劉邦是一位大政治家,為國用賢,最終戰勝項羽;死前安排好後世,穩定了朝局,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乏雌性激素,每天喝黃豆漿可以提高雌激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