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壺清茗品春秋

    朱元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皇帝,出生是家庭異常貧困,靠租種地主土地為生。朱元璋父親朱五四為人忠厚老實,勤儉節約,雖然一年風裡來、雨裡去,一年到頭,辛辛苦苦打下的糧食多半交給地主,遇到災荒年地主不減租,生活更加艱苦,遇到好收成,就要加租。朱五四一家,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朱元璋的二哥、三哥只能入贅別人家當上門女婿。在朱元璋12歲的時候,朱五四帶著大兒子朱重四一家,還有朱元璋,他們的女兒遷到孤莊村租種地主劉德的土地。

    這時期,朱元璋有幾個夥伴,其中一個叫劉秀的,他父親就是劉繼祖。而劉繼祖有個兄弟就是地主劉德。兩個人雖然是兄弟,但是卻性格迥異。劉德吝財,劉繼祖樂善好施。劉繼祖與朱五四家比鄰而居,關係比較密切;朱五四是劉德家的佃戶,朱元璋就為劉德放羊,雖然賣盡力氣,但劉德還是經常嫌牛羊沒吃飽,而訓斥他。在至正四年的春天,朱家遭受了沉重打擊,朱五四染上瘟疫去世,朱元璋的大哥重四去世,侄子聖保夭折,母親陳氏也染病去世。此時的朱元璋家徒四壁,不僅無錢給父母大哥買棺材,就連墳地都沒有。沒有棺材,裹著草蓆也可下葬,沒有墳地,就沒法下葬了。朱元璋只得和二哥朱重六一起央求地主劉德,請他發善心給塊巴掌大的墳地,但劉德“呼叱昂昂”,不僅不給土地,還把他們臭罵一頓。而劉繼祖知道這件事後,立刻叫上妻子婁氏,來到朱元璋家中,對朱元璋兄弟兩個說,你怎麼不早說,我家有的是地,你們看那塊地適合做墳地,就隨便挑吧。兄弟兩人找來兩條破草蓆,把父母屍體裹上,放到卸下的門板面上,抬到劉繼祖的地頭埋葬了。這無疑對朱元璋是雪中送炭,令朱元璋倍加感激,永生難忘。

    朱元璋登基後,為了感謝劉繼祖,追增已故的劉繼祖和他的夫人,為義惠侯和義惠侯夫人。並在追贈誥文中寫到“朕昔寒微,生者為衣食之苦,其死者急無陰宅之難”“爾劉繼祖發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樂葬黃考、妣於是,至今難忘,朝夕懷之切切”。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劉繼祖夫婦死後,他的兒子劉秀無依無靠,也去投奔成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朱元璋解下自己佩劍送給他,讓其擔任自己親兵。朱元璋攻下南京後,劉秀也想立功疆場,但卻被朱元璋回絕,朱元璋以“不忍讓恩人之子身處險境”為由執意讓他和另一位恩人汪氏乾孃的兒子曹秀在自己的身邊。後來,劉秀以葬父母為由迴歸故里,其後,劉氏子孫乃朱元璋老家當中,最為信任的家族。在鳳陽、中都時代享受著各種各樣的優惠,而這種光環、各類優惠、賞賜的綿延時間比明朝立國時間還要長久!

  • 2 # 豫北老崔

    歷代大一統王朝的君王差不多都是貴族出身,只有漢朝劉邦和明朝朱元璋乃是底層出身,兩人的傳奇經歷就是一部勵志劇。

    朱元璋相對於劉邦來說出身更加貧苦,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原來叫做朱重八,看到名字我們也會知道當初朱元璋的生活是多麼艱苦,在元朝的統治之下,漢人連一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

    朱元璋的父親喚作朱五四,後來朱元璋發跡以後給其父取名為朱世珍,朱五四雖然是個勤勞的老農民,但是在當時並不是你勤勞就可以衣食無憂的。朱五四為人忠厚,又是節儉之人,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發愁一家人的生存,一年辛辛苦苦到頭來家裡根本就沒有什麼餘糧,還要交租交稅賦。可以說朱元璋一家人從來就沒吃過飽飯,由於經常拖欠地主的租金,過的是顛沛流離,經常搬家。

    朱元璋出生的時候,上面還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家人在元末亂世之下的生活可想而知。對朱五四而言,別說給自己的孩子娶媳婦了,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解決。朱五四沒辦法,只能把男孩嫁給別家做上門女婿,也是為了讓孩子們成個家有飯吃。

    面對如此清苦的一家人,朱元璋從小就給地主劉徳家放牛來維持生計,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朱元璋16歲的時候,旱災、蝗災,並且瘟疫四起,讓朱元璋一家人餓死了4個,只剩下二哥、大嫂和大哥的小兒子。

    身為人子那怕自己在苦也得給二老披麻戴孝,讓二老入土為安,可是沒錢買棺材、壽衣,沒有墳地,朱元璋只能去求地主劉德,能給塊墳地安葬一下父母。萬萬沒想到地主劉徳直接拒絕朱元璋,還說什麼朱元璋一家給他做事是給過錢的,借錢借地萬萬不行。

    哥倆安葬了父母之後,朱元璋還要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以後怎麼生存,在老家是沒活路了,無奈之下朱元璋之身一人當了皇覺寺的和尚,後來皇覺寺也是在大災之年不堪重負養不起這麼多和尚,主持隨即就打發了一批和尚出去化緣,說是化緣其實就是討飯,自然朱元璋也是被趕出去化緣的和尚之一。

    朱元璋在化緣之後的生活,想必大家都是瞭解的,參加義軍,被馬皇后相中成為郭子興的義子,直到後來開國稱帝。

    古人都講究衣錦還鄉,朱元璋做了皇帝更加得回老家看看了,當回到老家看到自己住過的地方不由得發出感慨,這時的朱元璋時刻想著兩個人,一個是好心人劉繼祖,一個不肯施地的劉德。

    可是這個時候劉繼祖已經去世,朱元璋依然忘不了劉繼祖的恩情,朱元璋下令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義惠侯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劉繼祖妻婁氏也被朱元璋敕封為侯夫人。那位為富不仁的劉徳朱元璋並沒有對他進行處罰,反而賞賜了劉徳一些土地並免去劉徳一家多年徭役、賦稅。

    劉繼祖好人有好報,一個善意的舉動換來子孫後代差不多三百年的貴族身份和榮華富貴,劉徳雖然為富不仁,畢竟事情沒有做絕,也得到了該有的懲罰,面對劉繼祖一家的富貴劉徳顧及腸子都要悔青了,這也許就是對劉徳的懲罰吧。

  • 3 # 燕山史話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看似嚴刑峻法,對待功臣苛刻嚴厲;但是他對待鄉里鄉親甚至對不給他墳地的地主劉德也是寬宏大量,給予了地“三十頃,免十年稅”;更何況明太祖的好鄰居劉繼祖了,只不過是報答都報答到劉繼祖兒子劉英身上了。本文將詳細說明。

    △劇照:朱元璋葬父

    朱元璋的“好鄰居”—劉繼祖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在志順年間來到鍾離西鄉,並在第二年(公元1339年)遷到太平鄉孤莊村,開始租種地主劉德的土地,這個時候的朱元璋還叫朱重八。

    朱元璋的悲慘之年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的時候,對於朱重八而言是天都要快塌下來的一年,那怕他當上皇帝后肯定也對此記憶深刻:那一年長達幾個月沒有下雨,大地龜裂,乾旱伴隨著蝗災,把僅有黃苗吃吃的乾乾淨淨,江淮地區爆發了大瘟疫。四月初六,朱重八父親朱五四得瘟疫而死;四月初九,大哥朱重四也撒手人寰,重八小侄子也病死;二十二日,朱重八母親病死。

    幾十年過後,這塊寶地被後人視作“龍窩”;六百年後,此地在今天已是國家重點保護單位。

    △今日坐落在安徽鳳陽的明皇陵

    朱元璋多次報答劉繼祖兒子劉英

    劉繼祖在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三月病故,同年十一月劉繼祖夫人婁氏病故,此時朱元璋還沒當上皇帝。

    一報劉英

    劉英在父母雙亡後,無依無靠,投奔了當時已是紅巾軍領袖的朱元璋,朱元璋見到他並知道劉繼祖情況後悲喜交加,史載他“慘怛動容”,解下了自己的佩劍給了劉英,並讓他做自己的貼身護衛,日夜陪伴。

    二報劉英

    在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時候,朱元璋令劉英返回故里厚葬劉繼祖,並著手為朱元璋父母墳營建做準備;並在這一年四月,任命劉英等二十家為親鄰,守護寢園。在古代這是一種類似於“朱戶”的崇高待遇,而“朱戶”是天子“九賜”的一種。

    △劇照:當上皇帝的朱元璋

    三報劉英

    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長子朱標等人回故土祭祀、拜謁;劉英專程到應天迎接,拜完陵墓之後,太子重賞了劉英一家。

    四報劉英

    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時候,皇陵要修陵牆。劉英等鄰居的祖墳均在皇陵範圍之內,官員打算拆遷並上報朱元璋,朱元璋特批不進行拆遷並允許鄰居祭拜他們的先祖。

    五報劉英

    在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時候,劉英的兒子劉鑑被接到南京國子監讀書,糧食、衣物都免費提供,朱元璋還多次召見劉鑑,只不過劉鑑突然病死,但朱元璋對此依舊念念不忘。

    △朱元璋畫像

    六報劉英及劉繼祖

    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九月,朱元璋追贈劉繼祖為義惠候,劉繼祖妻婁氏為候夫人,朱元璋還親筆寫下《追贈義惠候劉繼祖誥》和《追贈義惠候夫人婁氏誥》,並在誥中深切緬懷感激劉繼祖夫婦。一位開國皇帝為農民去寫誥,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鮮有的。

  • 4 # 瀚海說史

    朱元璋是個農民皇帝,從草根逆襲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實屬是千萬裡挑一的機率。雖然他做皇帝時候心狠手辣,嗜殺成性,特別喜歡殺貪官狗官,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為王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為國為民。他到底還是個一心為民的好皇帝呀,體恤百姓疾苦,也很有道德感,特別是對他一籌莫展的時候給他雪中送炭的恩人乃是做到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程度。

    這樣的話從何說起呢?故事的發生背景是這樣的:朱元璋原是貧苦農民出身,本就來家裡人多,糧食不夠吃,後來一鬧饑荒,他的父母與大哥先是逝去,後來剩下的親人相繼離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大嫂以及大哥和大嫂的小兒子存活於世。

    血濃於水的家人不幸去世了,他們就算是沒錢風光厚葬這些亡親,怎麼說也得要薄葬一番。可是朱元璋的家裡早就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了,他們甚至是連鍋都揭不開了,哪裡來的錢用來葬死去的家裡人呢?這時候朱元璋只能想到去跪求自己家的地主劉德,也許劉德還能看在往昔自己幫他放牛、做雜工的份上,借錢或者是用別的行動來幫助自己完善一下葬禮呢。

    地主劉德並沒有像朱元璋期待中的那麼仁慈厚道,反而是更加維護自己的貪財本色,斷口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朱元璋這時候也認命了,求他人者難,他和自家兄弟就想要用草蓆蓋著逝去親人的屍體,看看有哪個合適的地方把他們給埋葬了,好讓他們魂魄安息,有所依傍。

    天無絕人之路,劉德的遠房親戚劉繼祖得知這個悲慘的訊息後,他熱心地給朱元璋兄弟雪中送炭。起先是盛情邀請朱元璋兄弟二人來到家中,款待飢腸轆轆的他們二人一番後,還答應給他們一塊土地來安葬死去的家人。兩人自然是感激不盡,激動下跪道謝後,就急匆匆地回家準備後事,使得死去的家人有自己的安定之所,不會落得落屍荒野的下場。

    此情此景,真是讓瀚海感動不已,一個非親非故的人能夠為朱元璋做到這種地步,實在是“患難見真情”了!後來朱元璋經過重重磨難與坎坷,一朝登頂成為了萬人之上的明朝國君,他依然不忘初心,銘記劉繼祖的“予地恩情”,在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穩定後就找人到處尋查劉繼祖的下落,看看往日自己落魄無望時候施予援手的恩人何在。

    可惜的是,劉繼祖在朱元璋起義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不過幸好的是,恩人子孫滿堂,還有朝氣蓬勃的後代留存於世,朱元璋就看在亡故恩人的份上,順水推舟賞賜重金與田地給他的後人,並追封他為義惠侯,世受皇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沒想到昔日的朱重八搖身一變成為當朝天子!估計黃泉之下的劉繼祖也沒想到他的善心之舉為兒孫們鋪展了一條輝煌光明的富貴之道。

    然而,令眾人甚為不解的是,朱元璋召見舊地主劉德並不是為了懲罰他,反而對他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並賞賜他一定的田地與金錢。由此可見,朱元璋如此格局,怪不得能成就大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忘記放不下,又不能在一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