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襤褸的靈魂
-
2 # 縱侃天下
兩國戰爭,並不是幾個江湖豪傑一樣的大將,面對面的比武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儘管,在《三國演義》原著中,戰場廝殺被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完全替代)被“陣前比武”的形式替代,但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註定無法絕對拜託實際歷史事件,需要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尤其是,事件發展,需要符合基本的客觀情況。當然,這和部分誇張的情節並不衝突,然而,情節的誇張畢竟只能是個別情況,不能將其擴大到整體的政治背景。
司馬懿相對的優勢,是魏國的優勢。包括:
一、到底誰是正統《三國演義》確定了劉備“皇叔”的合法身份,而即使在這個情況下,仍有很多人堅持認為劉備的身份“無可稽考”。
而相對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光明正大打折正統旗號。
在諸葛亮平定中原戰役中,曹操、劉備已經相繼過世,但輿論造成的影響仍然存在,畢竟,實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二、地盤有限蜀地作為天府之國是不假,但相對中原,畢竟面積有限。
在以農業經濟為主的三國時期,農業力量直接決定國力,直接影響軍事力量。
後來諸葛亮受猜疑去屯田,而不是去搞單純的練兵,就可見一斑。
就說諸葛亮,為了能夠有安定的後方來支援自己平定中原,七擒孟獲也是費盡苦心的。
三、人才支撐有限在前兩點的基礎上,蜀國的人力資源的弱勢就更容易理解了。
諸葛亮有才不假,但整個蜀國都幾乎靠著諸葛亮一個人也是事實。儘管這一點小說有所誇張,但基本上也差不多了。要知道,諸葛亮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不是白來的。
更何況,劉禪也著實不令人省心。
諸葛亮出征,首先要把各種事情,先安排好……
相對的,司馬懿就少了很多顧慮,司馬懿所需要應對的,僅僅是戰爭,僅僅是軍事。
四、實際軍事情況街亭丟了,諸葛亮面臨的局面,是被困在了祁山。每次想要跟人家火拼,就要先爬山,難度直接倍增。
相對的,司馬懿就可以站在山頭上,以逸待勞。
而緊接著,在翻山作戰過程中,糧食等補給就成了直接的問題,算諸葛亮聰明,設計出來了“木牛流馬”,而司馬懿,完全沒必要為運輸操心。
實際上,司馬懿的操作,完全就是古代版的“持久戰”雛形:我就看著你折騰,我就跟你耗著,反正我耗得起。結果,最終,孔明掛了。
綜上,
諸葛亮之敗,(尤其是在《三國演義》小說中)不是個人能力不濟,而更多的是客觀條件的制約,是軍事政治版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3 # 負重前行堅持寫文
諸葛亮不是鬥不過司馬懿,而是熬不過司馬懿。 司馬懿比諸葛亮還大兩歲。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死時只有53歲,而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死時已經有72歲。
雖然司馬懿比諸葛亮還大兩歲,但司馬懿比諸葛亮多話了將近20年,給人感覺是司馬懿比諸葛亮還小,是諸葛亮的晚輩。
二十年是一個什麼概念?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都可以長大成一個大小夥,更何況是一個國家?二十年足可以使一個國家由弱變強,由強變弱。
當年的越王勾踐就是用二十年的時間,打敗了吳王夫差。越王也是從吳王卑賤的階下囚變成了能主宰吳王命運的王者,足見二十年能改變很多事情。
另外兩國交戰,比拼的不僅是雙方統帥的能力,更是綜合國力的比拼,這其中涉及的因素也很多,並不僅僅只看雙方統帥的能力。
三國時魏國一家獨大,綜合國力遠在吳蜀之上,吳蜀只有聯合才可以抗衡魏國。而蜀國不管是面積人口都是三國裡最小的,所以諸葛亮在生前以弱小的蜀國能壓制強大的魏國,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另外司馬懿也非一般人,其個人能力在三國眾多的將帥中也足以排進前三。三國除了諸葛亮能全面壓制司馬懿,請問還有誰能全面壓制住司馬懿?
魏國真正能全面壓制司馬懿的,也只有一個千古奸雄曹操,而曹丕只能用司馬懿,至於壓制還差點火候。魏國裡面除了曹操,司馬懿還真沒把誰放在眼裡。
吳國就更不用提了,除了一個早死的周瑜,後期出了一個魯肅,呂蒙還有陸遜,但這三個人能力都比諸葛亮和司馬懿都要差一截。除了這三個人,吳國也沒有特別厲害的人物,更不用說吳國還有人能壓制住司馬懿了。
所以司馬懿也是一個曹操型別的人物,有野心,有能力。但他更懂得韜光養晦,更懂得忍。等前三國曹操諸葛亮這些厲害人物都死絕了,司馬懿也熬到頭了,三國也基本是司馬家的天下了。
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也許是諸葛亮想逆天改命匡復漢室,也許是諸葛亮殺戮太重,諸葛亮也許沒料到他只能活到五十二歲。
如果上天能再多給諸葛亮二十年的陽壽,如果魏國沒有司馬懿,我想諸葛亮就算沒能匡復漢室,最起碼也不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所以現在諸葛亮留給我們這些後人的,除了那些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剩下的只能是深深的遺憾了!
-
4 # 散落君
因為蜀國的國力遠遠弱於魏國,諸葛亮迴天乏力。在國家面前,個人的計謀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你變不出人口,變不出軍隊,變不出糧食,變不出裝備。沒有軍隊,沒有糧食,沒有裝備,靠什麼去鬥,靠一張嘴嗎?所以,諸葛亮鬥不贏司馬懿,不是諸葛亮不行,而是蜀國不行。
具體來說,第一,蜀國的人口遠遠少於魏國。以天下歸晉時來算,蜀華人口94萬,魏國443萬,蜀國只有魏國六分之一的人口,怎麼鬥?冷兵器時代,戰爭主要靠人口,蜀國的軍隊頂多25萬,怎麼跟能拉出七八十萬的魏國打?能夠保住自己就已經不錯了。所以諸葛亮說,北伐是輸,不北伐也是輸,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進攻來試一試。第二,蜀國的人才少。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你想一想,蜀國的將領謀士有幾個是蜀地的人?五虎將,都不是蜀人,諸葛亮龐統簡雍魏延馬良馬謖等也不是蜀人,等諸葛亮跟司馬懿對陣的時候,這些人基本上掛了,蜀華人才斷層了。可魏國呢?文有司馬懿牽招,武有郭淮郝昭鄧艾,人才濟濟,這是蜀國難以媲美的。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何況這麼多人才,諸葛亮一個人抗的過嘛?第三,蜀國的資源少。這個資源主要指糧食,諸葛亮為什麼每次北伐都是功敗垂成?就是因為缺糧。為什麼發明木牛流馬?就是為了運糧。為了糧食,諸葛亮還幹掉了劉備的託孤重臣李嚴。蜀華人口少,地盤小,軍隊卻不少,種田的人少了,糧食產量自然低下來。可是魏國呢,兵多糧足,魏國搞過轟轟烈烈的屯田運動,國有糧食特別多,完全可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司馬懿只需要關上大門,不跟蜀國作戰,耗都能把諸葛亮耗死。肚裡沒糧,慌里慌張,還打什麼仗?
-
5 # 人間正道陳德立
非也,無論是演義和正史並不是諸葛亮鬥不嬴魏國都督司馬懿,而是鬥不贏司馬懿身後實力勢力強大的魏國。
打仗打的是實力,靠的是國力,憑的是勢力,耗的是財力,人才的資源,物資後勤保障的支撐,天時地利人和上的客觀條件的因素。
司馬懿在前線戰場上唯一的職責使命就是想方設法只要是能阻擋住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就萬事大吉了,至於魏國的其他內政就不勞其操心了,諸葛亮就大不相同了。
諸葛亮受先帝三顧之情,託孤之重,肩負蜀國的使命,再加上蜀漢政權的內憂外患及襄樊之戰,夷陵之戰,蜀國的元氣大傷,在這種條件的歷史背景下,如何和強大的魏國作比較,蜀國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和強大的曹魏來抗衡,真的是不易了。
綜上所述,就是呂望在世,孫武重生要是在同等的條件下也照樣無法,因為客觀上的條件不支援,主觀上的因素不給力!不是說諸葛亮嬴不了司馬懿,而是諸葛亮贏不了魏國.耗.不過司馬懿,耗不了司馬懿的原因就是司馬懿身後有強大的魏國實力做支撐,只能說還是水鏡先生一旬話道破了玄機,孔明雖得其主,但未得其時。
-
6 # 使用者春衫袖
諸葛亮,事無鉅細,都要一把抓,不放權,把自己活活累死了。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懿恰恰相反。
-
7 # 天天速讀
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贏了戰術,但司馬懿贏了戰略。
諸葛亮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看似取得了一個有一個的勝利,但是終究每次都是無功而回。而司馬懿卻是每次在諸葛亮退兵之後再乘勢追擊。
諸葛亮主要敗在以下幾點:
國力差距蜀國雖然佔據了天府之國的四川,但是四川經過連年的戰爭和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國力急劇下降。其中人口九十四人,軍隊十萬;而蜀國那邊四百四十三萬,軍隊五十萬人,均為蜀國的五倍。在冷兵器時代,人口決定了兵源,而兵力的多少就是戰爭的勝負最重要的因素。
蜀國的優勢蜀國唯一的優勢就在地利上,當時的蜀國統治包括了今天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再加上陝西的一部分地區。蜀國的中心是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人民富足,一直有“天府之國”之號,然而其四周卻被崇山峻嶺所阻斷,易守難攻,唐代詩人李白曾經說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但是地利條件只限於防守的時候,而諸葛亮卻是一直執行的進攻策略,也無法利用上蜀國的地利優勢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於蜀國為什麼國力弱還要一直不斷的出兵進攻魏國呢?因為劉備集團是外來戶佔據了四川,在蜀國內部一直存在著以諸葛亮為首的外來戶和四川本土勢力的爭鬥。諸葛亮只有透過戰爭的手段才能把蜀國的國力都統一在自己的手上。
另外對於蜀國而言,也只能在魏國勢力強大但不能專一盯住蜀國的時候進攻去爭取那不多的勝利的機會。
在正史中,司馬懿曾經這樣評價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意思是說:諸葛亮志向很大但不看到戰機,謀略很深卻優柔寡斷,喜歡用兵卻不知權變。對於很多的諸葛迷來說確實非常的扎心啊。
-
8 # 瀚悠居士
其實並不是鬥不過,諸葛亮主要是主子太弱,劉禪耳根軟,不能放手讓諸葛亮去拼,司馬懿作戰時有自主權“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這樣司馬懿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
9 # 西瓜境界
諸葛亮鬥不贏司馬懿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諸葛亮發動的戰爭是侵略性的不正義的。司馬懿是被迫正當防衛,是正義的。
第二,諸葛亮是少數派,司馬懿是多數派。司馬懿背後站了北方大多數人民,代表大多數的群眾利益。而諸葛亮代表的是一小撮劉姓家族利益。
第三、諸葛亮的統計資料有水份。各種軍用物資統計資料都不準,尤其是大米資料水分太大,還有二個米倉在盤點前突然著火了。
第四、路橋工程有問題。從成都到漢中的快速道坑坑窪窪。
第五、沒搞好上層關係,老天不幫忙。關鍵時刻應該晴天卻下雨了,應該下雨卻放晴了。
第六、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沒有引進視屏裁判。所以到底是死諸葛嚇死活司馬還是活司馬拖死病諸葛,誰也講不清楚。
-
10 # 南昌醫健推拿曹兵院長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根本就是開了外掛的無敵大BOSS,明明是蜀弱魏強,可諸葛亮偏偏就能以弱伐強,始終牢牢佔據戰略進攻態勢。魏國只要敢正面迎戰,就會被諸葛亮的奇謀妙計算死玩死,如果不是老天爺幫忙,司馬懿差點被燒死在上方谷。
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司馬懿幾乎始終處於下風。最後司馬懿乾脆當起縮頭烏龜,躲起來不和你玩了。諸葛亮氣得送女人衣服嘲諷他,可人家偏偏不在乎,臨了還對使者說諸葛亮“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無奈天妒英才,諸葛亮只活了區區54歲就病死在五丈原。司馬懿別的比不上諸葛亮,但是人家活了整整73歲,他比諸葛亮小2歲,卻比諸葛亮晚死了17年。
說起來,司馬氏能得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司馬懿活得足夠長。
司馬懿先是跟著曹操混,曹操是三國首屈一指的梟雄,把司馬懿壓得死死的,司馬懿只有乖乖跟著跑腿的分兒,哪敢有什麼非分之想。
等司馬懿把曹操熬死了,又換上個曹丕,曹丕可能比不上他老爸,但是也算得上一代英主。他重視文教,修復洛陽,營建五都,與民休息,果斷稱帝,結束漢朝四百年統治,開創士族政治之先河。如果多給曹丕二三十年時間,他在司馬懿等一幫牛人的輔佐下,未必不能一統天下。在曹丕手下,司馬懿繼續乖乖地跑腿幹活,不敢有啥非分之想。可惜,曹丕也沒熬過司馬懿,39歲就死了。
曹丕死了,他兒子曹睿也不是個窩囊廢。曹睿剛剛繼位,蜀漢丞相諸葛亮便率軍北伐曹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魏投蜀,一時震動關中,曹睿急忙親自率軍西鎮長安,派大將張郃率軍阻止諸葛亮。張郃在街亭擊敗蜀將馬謖,諸葛亮被迫退兵。此後劉氏集團多次北伐,均被曹魏擊敗,這裡面,司馬懿的出色表現不能抹殺曹睿的功勞,就如同赤壁之戰周瑜的出色表現不能抹殺孫權一樣。面對這麼一個主子,司馬懿也不敢有啥非分之想。然而曹睿也是一個短命皇帝,還不如他老爸,僅僅活了34歲,又被司馬懿給熬死了。
曹睿死,即位的是年僅8歲的曹芳,這個時候,曹氏政權最後被老而成精的司馬懿奪取,就是難免的結局了。
就這樣,司馬懿靠著命長,生生熬死了所有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最終奪取了曹魏政權。
由此可見,健康很重要啊。
回覆列表
啥叫,以逸待勞。司馬懿,不是那種聰明的人。他喜歡打笨仗。當笨官,當笨人。只要活得長,就能夠笑到最後。
他不像諸葛亮那樣子的事必躬親。
他抓住了一個諸葛亮的軍隊的俘虜,問對方,諸葛亮,一頓飯,能吃幾碗米?俘虜告訴他,小半碗。
還有,那種士兵,犯了錯誤,打3鞭子的事,他都要親自來處罰。因此,司馬懿得出結論,丞相休矣,就是說,啊啊啊,我看諸葛亮,活不了幾年了啊啊啊。
諸葛亮的蜀國,人口,和地盤,都是三國時期最少的和最小的,打仗是要花錢的。
因此,他們必須選擇,速戰速決,不能拖延時間。
而魏國則不然,他們是三國時期,人口最多的,地盤最大的一個國家,他們拖得起。諸葛亮打過來的時候,司馬懿,死也不出來迎戰。於是諸葛亮,就派人罵,還給司馬懿送女人的衣服。但是,司馬懿還是不出來迎戰。最後諸葛亮沒有辦法,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沒有什麼火炮,人家,只要城牆堅固,
有糧食和馬的草料。堅持幾個月,幾年都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