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xvhgf

    《勾踐滅吳》中有“仇讎敵戰之國也”一句,《伶官傳序》中有“及仇讎已滅”一句。這兩句話中都涉及到一個“讎”字,“讎”現已簡化成“仇”了,為什麼這裡不用簡化字,而用繁體字呢? 這個字簡化字的方法是合併簡化,合併簡化字的缺點是,那些本來有區別的字合併簡化後,有的字原來的意義就可能散失。在具體的文言語境中,如果不用原字,而用簡化字,意義的理解就有困難,所以,在這裡不能用簡化字。這兩篇文章中的這個“讎”字之所以寫作“讎”而不用“仇”,原因就在於此。簡化以前的“仇”與“讎”是在區別的。關於“仇”,首先我們要說的是“九”,“九”在“仇”字的構建中不僅表示讀音而且還表示意義。“九”是什麼意義呢?許慎的解釋是:“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陽之變”是從天文曆法角度解釋,“象其屈曲究盡之形”才是從文字本身角度解釋。“其”是“人”,“究”即“性交”。這句話的意思是:“九”像跪著性交的裸體人形。“仇”,是兩個人,左邊的人,可理解為站著的,右邊的人是跪著的。故《漢語大字典》認為“仇”的本義是配偶。許慎的解釋說:“仇,讎也。從人,九聲。”“讎”中的“隹”是“隹鳥”,是象形。兩鳥親吻性交為“讎”,兩人親密交配為“仇”。許慎解釋的“同”,應指此義同或讀音同。當然,人性交或鳥性交的姿勢像打架一樣,所以,這兩個字除有性交義項外,還有打架義項,如從打架義項引申,便是今天的“仇恨”義項了。所以有人說,仇,原指配偶,後從反面引申為仇恨,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仇恨”義不是從“仇”的反面引申的。總之,“仇”是指人有仇或性交,“讎”卻是指鳥有仇或性交。共同點:性交或有仇,讀音chōu;不同點:人與鳥。現在簡化了,不管是鳥有仇,還是人有仇統一寫成一個“仇”。因其音同,所以文言文常用來轉註或通假。此外“讎”還引申為“多”,比如,“集體”之“集”的繁體字。所以,《漢語大字典》有“讎”同“稠”之說,就是“稠密”或“多”。課本中的兩個“讎”字,都是“多”的意義。“仇讎敵戰之國”,就是“仇恨多,敵對的國家”,可意譯為“是世代成仇的國家”。“及仇讎已滅”句,可譯為:“等到許多敵對勢力消滅後”。這是中學語文課本中兩個“讎”字的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中的石棉,對翡翠到底有些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