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這是一個被媒體放大的年齡。為什麼要定位在35歲?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年齡已經工作十年以上,思維固化,已不是一張白紙可以塑造。再就是公務員的招考年齡上限就是35歲,也就是說如果35歲失業了,公家大門也同時對你關閉了。應屆碩士博士參加公考年齡放寬到40歲,只有畢業當年才有機會,也就是說對於高學歷人才還可以容忍一點。
就目前情況看,碩士以下學歷35歲是個檻,碩士博士學歷40歲是個檻。這裡所說的“檻”就是基礎性工作,如果工作了十年,在能力上還沒有突破性的進步,那就說明畢業後的十年白混了,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無慾無求,得過且過,最終熬到年齡無優勢,能力還一般的尷尬狀態。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35歲甚至40歲後沒有能力的突破,那40歲以後生活大機率不盡如人意。
就計算機專業來說,常走的幾條路無非就是技術路線,管理路線,轉型,徹底轉行。無論走哪一條路線,深耕下去,都不會有危機感。如果35歲還要跟應屆本科一樣應聘基礎性工作,那真的要失業了。都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其實說的就是平臺的大小,大平臺可以幫助你快速成長,可以做到一年頂十年,所以在這個高等教育普及的年代,985大學依舊難考,普通大學能進入大平臺的機率微乎其微。
畢業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包括工作和學習兩方面。在邊工作邊學習中找到新的突破點也難說,計算機專業,可以讀非全研究生,可以考編考公,可以賺了網際網路10年的高薪徹底轉行,可以依舊在網際網路企業成為高管高階工程師......總之,年輕的人生有無限種可能,只要不虛度,就不要擔心什麼35歲危機,對於大多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大學生來說不存在35歲失業,特別是高學歷有人生規劃的小夥伴們。35歲失業的屬於那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知識和能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沒有突破性的提高,這才是真正的35歲失業之根源。
不要懼怕失業,年輕時做好自己,不虛度青春年華,任何打擊都不構成自暴自棄的理由。我一個朋友,上海小囡囡,25歲失戀,她不像絕大多數人那樣失戀了就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她失戀後立即給自己辦了健身卡,當年報了教師資格證,考了非全日制研究生,逐漸走出失戀的陰影,去年又順利進入楊浦區一所公辦重點中學任教。
記住一句話,投資大腦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無形資產。有資產,何懼失業?
35歲,這是一個被媒體放大的年齡。為什麼要定位在35歲?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年齡已經工作十年以上,思維固化,已不是一張白紙可以塑造。再就是公務員的招考年齡上限就是35歲,也就是說如果35歲失業了,公家大門也同時對你關閉了。應屆碩士博士參加公考年齡放寬到40歲,只有畢業當年才有機會,也就是說對於高學歷人才還可以容忍一點。
就目前情況看,碩士以下學歷35歲是個檻,碩士博士學歷40歲是個檻。這裡所說的“檻”就是基礎性工作,如果工作了十年,在能力上還沒有突破性的進步,那就說明畢業後的十年白混了,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無慾無求,得過且過,最終熬到年齡無優勢,能力還一般的尷尬狀態。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35歲甚至40歲後沒有能力的突破,那40歲以後生活大機率不盡如人意。
就計算機專業來說,常走的幾條路無非就是技術路線,管理路線,轉型,徹底轉行。無論走哪一條路線,深耕下去,都不會有危機感。如果35歲還要跟應屆本科一樣應聘基礎性工作,那真的要失業了。都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其實說的就是平臺的大小,大平臺可以幫助你快速成長,可以做到一年頂十年,所以在這個高等教育普及的年代,985大學依舊難考,普通大學能進入大平臺的機率微乎其微。
畢業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包括工作和學習兩方面。在邊工作邊學習中找到新的突破點也難說,計算機專業,可以讀非全研究生,可以考編考公,可以賺了網際網路10年的高薪徹底轉行,可以依舊在網際網路企業成為高管高階工程師......總之,年輕的人生有無限種可能,只要不虛度,就不要擔心什麼35歲危機,對於大多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大學生來說不存在35歲失業,特別是高學歷有人生規劃的小夥伴們。35歲失業的屬於那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知識和能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沒有突破性的提高,這才是真正的35歲失業之根源。
不要懼怕失業,年輕時做好自己,不虛度青春年華,任何打擊都不構成自暴自棄的理由。我一個朋友,上海小囡囡,25歲失戀,她不像絕大多數人那樣失戀了就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她失戀後立即給自己辦了健身卡,當年報了教師資格證,考了非全日制研究生,逐漸走出失戀的陰影,去年又順利進入楊浦區一所公辦重點中學任教。
記住一句話,投資大腦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無形資產。有資產,何懼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