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鋒芒Lucky

    人像攝影根據題材的不同可以用的鏡頭很多,比較主要的鏡頭總結有一下幾種

    1.24-70(24-105)萬金油的焦段,可近可遠,不用頻繁的換鏡頭,但因為構圖容易帶進去過多環境,又不容易帶來明顯的虛化,容易拍出讓人覺得乏味的照片。

    2.70-200 幾乎是拍人像出鏡率最高的鏡頭,各家這個焦段的鏡頭都有著不錯的畫質,長焦端的虛化,以及空間的壓縮感,讓你很容易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而且長焦端拍的夠遠,因此你可以不用頻繁的走動,但過遠的距離也會增加溝通成本,你可能要大聲的給對方指令。

    3.85mm鏡頭,俗稱人像頭,可以提供很棒的虛化,適合半身人像,但室內會有施展不開的情況,而且很多時候85和70-200有一個,另一個就可能要吃灰了,鑑於70-200價格不菲,可以先買個85鏡頭代替70-200。

    4.50mm鏡頭,俗稱標頭,價格便宜,光圈大,畫質好,視角可近可遠,很多大師一個50頭就可以走天下了,但是對於初學者則會有廣不了,又拍不遠,視角乏味的感覺,當你的鏡頭群很完整的時候50可能是很容易被冷落的一個,這個鏡頭適合拍帶一些場景的人像,大光圈可以提供不錯的虛化和暗光拍攝能力,而且各家的50頭畫質都不錯,也適合數毛黨。

    5. 超廣角鏡頭,代表是16-35,其實嚴格來說超廣角鏡頭不太適合拍人像,容易讓人物變形,但強烈的透視容易拉長模特腿部,縮小模特的頭,也容易把婚紗拍的很長,在婚紗外拍,特別是帶有漂亮風景的情況下用的還是很多的。

    6. 135mm鏡頭,曾經和85mm一起並稱為人像鏡頭,但使用的時候可以被70-200鏡頭替代的場景太多,又沒有70-200變焦的優勢,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有錢在擁有85和70-200的情況下還擁有這個鏡頭,所以除了部分廠商這個焦段鏡頭太出眾(例如索尼的蔡司135 f1.8,美能達135 stf),會優先考慮這個焦段鏡頭的人不多。

    我沒有刻意強調鏡頭的光圈,是因為光圈還是要結合看你的需求,預算,以及鏡頭素質,在價錢能夠接受,大光圈素質ok的前提下肯定是越大光圈越好,但如果一個鏡頭的光圈能達到1.2,一個鏡頭是f1.4甚至f1.8但是卻有著更好的全開光圈畫質和對焦速度,那麼還是考慮後者比較好,因為虛化上的區別達不到決定性,但是越大的光圈也容易偏焦,畫質再不好,出片成功率會大大降低;此外如果預算只夠買1.8的原廠鏡頭但可以買副廠的1.4鏡頭,那麼儘量考慮副廠的1.4的鏡頭,因為原廠1.8的鏡頭通常都是定位中低端,但副廠1.4的鏡頭基本上已經算是頂級了,各種黑科技用料都用上去了,如果拋開一些對副廠的成見,絕對會讓你覺得物超所值,副廠鏡頭的定焦最推薦的就是適馬的art系列,變焦的話騰龍新出的g2系列變焦鏡頭在成像和做工上都已經很接近原廠,甚至有的會勝出,也可以考慮。

  • 2 # 人物濰坊

    接觸人像攝影不久的朋友,在面對林林總總的“長槍短炮”時,常常會感到迷惑:“到底用哪一隻鏡頭拍攝人像最合適的呢?”

    一般來說,拍攝環境人像作品,常用的16mm到200mm焦距的鏡頭都能勝任,關鍵是你想營造什麼樣的視覺效果。

    為了讓我們對鏡頭焦距有個直觀的認識,先做一個簡單的實驗:讓模特站在樹林前面約十米的地方,分別用16mm、85mm及200mm這三個代表超廣角、中焦及長焦的焦距拍攝一個在畫面中“頂天立地”的人像,將光圈都開在F/2.8。

    我們會發現:

    16mm的人物變形嚴重,後面的樹木拍到的最多,樹林有一種被“推遠”的感覺,樹葉的虛化微弱;

    85mm時,人物與後面樹林之間的透視關係接近肉眼所看,樹葉被明顯虛化;

    200mm時拍到的樹木最少,人物與後面樹木的距離被拉近了,有一種“壓縮感”,虛化進一步加大。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規律:

    廣角鏡頭: 視角大,可以拍攝到較大的場景,物體近大遠小,縱向物體彼此之間的距離被推遠,虛化背景的能力弱。

    中焦鏡頭: 透視自然,和人眼所見差不多,虛化能力明顯比廣角鏡頭強。

    長焦鏡頭: 視角最小,可以把遠處物體拉近放大,縱向物體之間的距離“被拉近”,虛化背景的能力最強。

    掌握這個規律,我們便可以在實際拍攝中靈活運用,拍出不同視覺效果的畫面,並藉此突出作品主題。

    廣角鏡頭: 利用其視角廣的特點,表現較大的場景,拍出大氣的畫面。

    為了避免較大的變形,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人像時,要避免將人物放在過於邊緣的位置。

    使用16mm焦距拍攝,人物的頭部和手部由於靠近畫面的中心,變形並不明顯。

    利用其透視畸變的原理,讓拍攝主體適當變形,加以突出,強化主題。 使用24mm的鏡頭拍攝,由於鏡頭距離模特的手很近,手和鴿子變得很誇張,具有衝出畫面的視覺衝擊力。

    在廣闊的場景中,利用超廣角鏡頭虛化能力弱的特性,使人物和景物都得到清楚的表現。

    使用28mm焦距拍攝,人物和景物的細節都能夠得到兼顧。

    中焦鏡頭: ·使用中焦鏡頭拍攝人物時,由於其透視自然,視角不大不小,畫面容易顯得“平淡”,因此,最好選擇一些有特點的現場元素,窺一斑而知全豹,交代環境。

    85mm的鏡頭,雖然無法如廣角鏡頭那樣捕捉較多的現場元素,但是,以點帶面,藤葉對環境作了明確的說明。

    85mm的鏡頭是人們常說的“人像鏡頭”,廠商通常為其設計了較大的圓形廣圈,可以獲得如幻似真的焦外效果,在拍攝女性人像時尤其有用。

    長焦鏡頭: 當背景或者前景距離人物較遠而又想強調二者關係時,可以利用較長的焦距將其“壓縮”在一起。

    使用200mm焦距加2倍增距鏡拍攝,隔著賽里木湖的雪山被大大拉近,畫面變得乾淨,主題更突出。

    前景深只有後景深的一半,當使用200mm焦距拍攝,模特身前的植物虛化尤為嚴重。

    長焦鏡頭視角小,攝影師可根據自己需要,對拍攝的物件進行裁剪,形成“緊湊”的畫面效果,直截了當地突出主體。

  • 3 # 擷影記薛勇

    說起環境人像的經典作品,我喜歡優素福•卡什、薇薇安•邁爾和中國鄧偉的作品。從他們作品畫面來看,一般是以人物為主體,陪襯與人物身份相符或相關的環境,儘量使用自然光拍攝,這就是我對環境人物的理解。由此,才可以論及拍攝環境人物用什麼鏡頭好。我最近一年也有這樣的摸索和練習,總還是大光圈定焦鏡頭為好吧。焦段從35mm、50mm到85mm為宜,所以我也配置了徠卡f1.7/35mm、尼康f1.4/50mm、尼康f1.8/85mm這幾隻鏡頭,感覺它們既能為人物寫真傳神,又能適當容納反映時代特徵和人物氣質的背景。所拍圖片中人物所處的環境,不論是大光圈下的虛化還是小光圈下的細節和光影,都較好地陪襯了人像主體。當然,有影友喜歡用長焦、廣變焦鏡頭來拍人像,這也無可厚非。總之讓片子用畫面說話,至於鏡頭什麼的只是工具和手段,都是為作品服務的。一家之言,歡迎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伴娘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