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燈影書畫

    油畫自十五世紀由荷蘭畫家楊·凡克兄弟研製成功以後,迅速風靡歐洲,取代原來的水粉畫蛋彩畫而成為西方主要繪畫畫種,現已成為世界第一繪畫畫種。

    油畫生逢其時,正趕上如火如荼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時勢造化,催生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喬爾喬內、提香等眾多璀璨奪目的油畫大師,此後在油畫發展的幾百年裡,魯本斯、倫勃朗等等油畫大家代有人出,創作出許許多多經典傳世的油畫作品。

    自從二十年前我在大學圖書館從一本油畫集冊中第一次看到安格爾的《泉》時,我便喜歡上了油畫。可能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吧,從此安格爾的油畫成了我的最愛。喜歡他的《泉》,喜歡他的《大宮女》,喜歡他的《靜坐的穆特瓦西耶夫人》,喜歡安格爾的所有油畫作品。

    安格爾(1780一1867),法國十九世紀偉大畫家,新古典主義創始人之一,學院派重要代表,古典主義寫實油畫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繪畫史上一位長壽畫家。安格爾一生致力於嚴謹唯美的寫實藝術,畫風莊重、典雅、寧靜、高潔,而安格爾最擅長表現女性,他的畫風恰恰把女性的溫柔沉靜典雅莊重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往往給觀者留下至深難忘的印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泉》是安格爾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畫家從構思醞釀到動筆前後用了二十六年時間才完成的一幅扛鼎之作。畫面中,一位年輕美麗女子手託醬紫色陶瓶,以垂直構形雙腿略呈彎屈站立於綠色的壁龕中,少女表情單一,目視前方,透著青純無邪的神韻;畫家用輕淡的天鵝絨般的筆觸描繪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膚;飛瀉的泉水給平靜的畫面增添了流動的韻律……整個畫面看上去美麗、青純、典雅、寧靜,給人以至真至美纖塵不染的感受。《泉》被公認為是正面全身人體油畫的經典,並被世界許多國家列入人體藝術教學的範本,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起,成為巴黎盧孚宮的鎮館之寶。

  • 2 # 智慧書法

    倫勃朗(他戲劇繪畫風格影響了我一生的書法藝十人)、梵高(他的憨直和神性意境影響了我)、徐悲鴻(民族畫魂)、吳冠中(萬花筒迷人的畫)、劉大為(國畫做到人物眼神的精準)、陳丹青(他捕捉了藏人和犛牛的魂)。

  • 3 # 藝人弘揚藝術名人形象

    德拉克洛瓦,(1798-1863年)。是法國傑出的油畫畫家,他的作品是:

    《自由領導著人民》,

    德拉克洛瓦直接反映1830年法華人民反對復辟王朝——波旁王朝封建專制主義的“七月革命”(7月27日-29曰)的優秀作品。

  • 4 # 洞見藝術

    因大一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從此就特別喜歡了高更,他強調線性的圖案、色彩的和諧,激發一種獨特的未知感。作品透過不規則的形狀和對比而與眾不同。

  • 5 # 鴻鵠迎罡

    自13世紀末期、14世紀初期,西方著名畫家楊凡艾克把“蛋彩畫”的繪畫材料經過改良後,無意中發明了油畫,讓畫面不論從視覺效果,裝飾作用,還是藝術表現力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審美趣味,很快成為人們最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到近代,隨著西方跟其它國家不斷貿易和交流,油畫逐漸走出歐洲,成為目前全球最有影響的繪畫形式。

    《戰神馬爾斯與西爾維婭》

    在整個美術史上,我最喜歡的油畫大師是17世紀的巴洛克藝術大師魯本斯(1577年——1640年)。

    魯本斯是文藝復興300年來,第一位對油畫風格做出重大改革的畫家。自油畫被創造出來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第一批對油畫進行變法,並取得重大成就的畫家。

    《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

    達芬奇把焦點透視法、人體解剖學原理、光學原理等概念吸收進油畫,給油畫的科學造型和理性創作定下了基調,米開朗基羅由於是雕塑家,他把雕塑理念中的立體造型手段融合進來,把油畫的層次空間感提升了一大步。拉斐爾則把人情味加入到宗教題材中,讓人物表情不再顯得那麼呆滯和死板。雖然這三位大師從不同角度改進了油畫,但此時畢竟是文藝復興中前期,油畫題材還是偏向於為宗教思想服務,以刻畫宗教題材為主。

    《耶穌復活》

    魯本斯看到這些情況後,他認為,繪畫不是工具,而是一門藝術,是藝術就要幹藝術本職內的事情。比如,給作品中凝入畫家個性和激情,渲染出絢麗飽滿的色彩,以此取得強烈的視覺張力。

    魯本斯還認為,之前的畫家在刻畫人物時,都喜歡展現靜穆的、莊重的、理性的造型,不論是聖母、宙斯,還是普通大眾,在他們筆下,人物形象都處於靜止狀態,正襟危坐,很難看到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情感。因此,魯本斯準備要打破這種畫風。

    《農民的舞蹈》

    在創作中,魯本斯刻意篩選題材,他常常選取那些富於動態,能表現出豐富肢體語言的場景,比如,戰爭題材,此次來表現男人的英雄主義情結。活動場景,用它來表現人物的歡樂和生命激情。爭鬥場景,用它來表現人體飽滿的肌肉線條,襯托雄性力量的強大,等等。即使給其他人畫個人肖像時,魯本斯也不忘記讓人物擺出具有動感的姿勢。

    《福爾曼和孩子們》

    同時,魯本斯還善於用色彩表現抒情效果,用比較誇張的筆觸來渲染畫面的節奏。紅色和橙色是魯本斯最喜歡的色彩,在許多畫中,魯本斯都喜歡用它們做背景,給畫面中增加了許多Sunny奔放的趣味。

    魯本斯的這種畫法對後邊的浪漫主義和印象派的產生,都有直接影響。

  • 6 # 青雲軒書畫

    最喜歡義大利萊奧娜多·達·芬奇的世界名作《蒙娜麗莎》

    這幅畫面中女性的面容溫和而善良;透著和藹莫測的眼神給人以鼓舞和力量;微微翹起的嘴角,微笑且透著甜蜜般的誘人;修長的手圓潤而豐滿,顯示出少女為貴族的特徵。冷調子的天空,強調了面部、上胸及雙手的暖色調和形態;蓬鬆的發和深色的絲織品外衣,拉開了前後的空間,彰顯出名門貴族的風貌。......凡此種種,這幅畫使人百讀不厭,你從畫面中始終找不出任何瑕疵和敗筆,不失為是世界之名作。

    當然還有很多世界名畫,我也很喜歡。比如義大利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

    再如俄國克拉姆斯柯依的《無名女郎》

    這些畫的構圖、色彩、立意、取材之精到和微妙,讓我心靈不止為此震撼過多少次!

  • 7 # 詩夜城主

    說到“大師”兩個字,只有西方才有油畫大師了,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文藝三傑”直到現代的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在這幾百年時間裡西方油畫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油畫大師,他們各有各的個性,筆下作品也各有各的風格,

    我最喜歡的油畫大師是法國偉大畫家布格羅,既然題主說的是“最喜歡哪位”,那肯定就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或許有人會疑惑,布格羅的名氣沒有比“歐洲文藝復興三傑”的名氣大,他也不是“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創始人,為何偏偏就最喜歡布格羅呢?

    之所以最喜歡布格羅的作品,那是因為其筆下作品“畫風唯美、完全被理想化”,這樣的畫風帶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氣息。的確布格羅的名氣以及藝術天賦和造詣遠遠不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樣的天才藝術家,然而不得不承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宗教神話氣息太濃厚,欣賞這樣的作品難免讓人感到壓抑,

    就好比,“寫實主義”大師庫爾貝所說“讓我見到天使,我才會畫天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都是天使神話,總讓人覺得有些虛無縹緲,雖然布格羅也畫天使,但那些天使都處在“被理想化”的世界裡,那樣的氛圍讓人們所向往,完全不再迷戀沉醉宗教神話故事中,

    雖然庫爾貝作畫不用草描,所畫即所見,不會在繪成之後在畫面上添補想象出來的細節,但是這種既不高雅也不多愁善感的畫作,難免缺乏了點“憧憬”,當然了,這是相對於布格羅的畫作來說的,綜上所述,這就是我最喜歡布格羅作品的原因。最唯美的畫風,就是不脫離實際,又讓人盡情沉醉的遐想與憧憬。

  • 8 # 印客美學

    我最喜歡莫奈!

    印象派能在整個西方美術史上發揮承前啟後作用

    離不開一個人——

    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自畫像》

    是印象派七人中最耀眼的一顆星

    莫奈的成長、生活和整個藝術生命是崎嶇、漫長的

    他的成就在艱苦卓絕半個世紀之後才征服了畫壇

    他將幾乎所有的力氣,投入到風景畫中

    《乾草垛》、《白楊樹》和《魯昂大教堂》等一系列作品

    終使莫奈成為世間的獨一無二

    這些畫不僅是風景

    更是他的孤獨

    這是我偏愛莫奈的原因

  • 9 # 文子心語

    退休前曾在報社從事多年副刊編輯工作,有一個《瀚墨苑》專刊,介紹中外美術名家名作、也要為本土畫家發表作品,書寫畫評之類,為了工作需要,曾經涉獵過不少有關中外美術名家的畫作。退休後,也學過幾年工筆仕女。後因視力不好,終究放棄。但對美術仍很喜好,畢竟文學藝術是相通的。

    對油畫不甚瞭解,但拜讀過不少。相對來說,更喜歡田園風光的作品。今天就給大家推薦英國風景畫大師康斯太布林的作品。

    康斯太布林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他1776年6月11日寫生於英國薩福克郡一個優美的小山村,這個生他養他的熱土後來成為這位畫家創作靈感的源泉。成年之後,康斯太布林雖然曾幫助父親管理過幾年磨房工作,但他從來沒有間斷學業,抽閒作畫,家鄉的房屋、田野、樹林、車、馬、狗、和人物,都是他描繪的物件。他性格內性,善於動腦,他最早的老師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業餘風景畫家喬治·博蒙特,給了他有力的指導,收益很大。

    1799年,23歲的康斯太布林在父親的支援下考入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在學習期間,他不參與社交,學習甚篤,甚至沒有去過蘇格蘭和威爾士,他不喜歡大城市的風情,仍然留戀家鄉田園景色之美。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寫生於大自然,真實而富有詩意,色彩豐富,用筆豪放,意境開闊,畫面有強烈的Sunny效果,曾給法國青年畫家以很大的影響。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於1824年送《西阿島的屠殺》參加沙龍展出。一天,他在一個畫商家裡看到康斯太布林的作品,竟被它的美妙的色彩所激動,於是立即把展出的畫取回來,重新改畫背景天空部分。第二年又專程去英國遊學,對康斯太布林的風景畫進行了一番研究。由此可見,康斯太布林風景畫的魅力。

    康斯太布林的名作有:《乾草車》、《麥田》、《跳馬》、《斯托爾小景》、《英國的運河》等等。他在56歲所作的《滑鐵盧大橋的揭幕典禮》一畫中,大膽地使用了十分鮮明的色彩,以求表現先和影的效果,被認為對印象畫派有著重要的影響。日後,由於健康日益惡化,他只能從事水彩畫。1836年,他的皇家美術學院送去了自己最後一幅油畫《克利奧頓碑》。1837年3月畫家因心臟病與世長辭。友人們籌積資金,將這幅傳世的美畫買下來,捐贈給了國家。

    康斯太布林的《乾草車》是1824年參加法國巴黎的沙龍展覽的鉅作。康斯太布林也因此畫而名揚巴黎。不單單是露裡柯和德拉克羅瓦這樣的浪漫主義繪畫大師,就連司湯達(《紅與黑》的作者)也為之歡呼起來。《乾草車》是一個單純的農村生活場景:一輛運送乾草的馬車正在過河,二個押車和馬伕正小心翼翼地驅趕著淌水而行的健壯的馬。粗木製造的乾草車身上乾裂的木輪和結節都清晰可見,四個鐵輪上磨損的印跡。說明了這輛乾草車己輾轉了好幾個春秋。河水不深,還能看到幾塊石頭,和被幹草車濺起的水花。河邊開滿了野花,樹木在微風中搖曳,遠處草地上亮著斑駁的Sunny,天上飄浮的白雲真實地幾乎帶有溼潤感,讓讀者踏著嫩綠的草地和枯葉,吸著自然清新的芬芳氣息,向不遠處的磨房走去……

    康斯太布林生前,英國美術界對他並不重視。直到去世後,他的作品才得到讚揚。現在已成為英國風景畫的代表,他的作品把英國風景真正從因襲成規和外國影響中擺脫出來。他有許多獨創的技法,如用刮刀直接鋪色塊,產生閃爍的亮光的白點,表現樹葉的反光的亮點等。他的作品給法國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如柯羅、米勒、盧梭等以顯著的影響。

  • 10 # 重慶遠倫教育

    個人喜愛:梵高 意境美yyds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星月夜

  • 11 # 藝術名畫

    我更喜歡約翰內斯·維米爾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於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淨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帶孫子兒媳不願給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