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97262977180

    吳起變法主要開展在楚國。楚國的政治和地理特點:地大物博,地廣人稀,貴族政治。權力中樞渙散,權力掌控分散。中央集權弱。這些特點直接導致,楚國廣袤的國土遭遇到了攻擊,楚王只能從國都調兵出擊,而國都的掌權貴族還不願意出兵。而主動出擊進攻,在戰國初期的楚國,幾乎不可能,也就欺負欺負陳國蔡國鄒國這樣的小芝麻國家,或者越國這種看著很強大, 實際上很不入流的國家。吳起的變法就是針對楚國的國情做出來的。其中比較有針對性的做法,概括來說是兩點。一個是貴族徙邊的政策,即把楚國貴族放到廣袤的國土上,去經營,來充實實力。效法幾百年前周人的傳統。這實際上是一種符合國情的“歷史倒退”。這是很可行的,即使反對的阻力非常大。另一個,是法制。貴族政治不適應戰國時期的國家競爭。貴族子弟世襲,更會把國家拖向貧窮、落後。吳起想依靠法制的實現,短期內解決。但這不可能實現。從西周開始的分封制,到兩漢形成的世族政治,世族政治直到唐末才完全消滅,卻還在社會上留下深刻的陰影。曾國藩家族六世英豪,想必都有所耳聞。世族(即戰國時期貴族的演變)的影響力仍然存在,然而正在慢慢地退散。越拉越多的草根達人登上歷史的舞臺。但是,這需要千年以上的時間。吳起能做到麼?我感覺夠嗆。尤其是國家歷史基因雄厚、文化繁榮、貴族世系尤其龐大的楚國。而導致吳起變法直接失敗的,就是楚悼王突然間的去世。如果楚悼王再多活個幾十年,興許吳起還能搞出一些新樣子。楚悼王去世後,由於新法觸犯到了貴族階級的普遍利益, 新法從根上就是被反對的。商鞅變法,是在秦國開展的。秦國的政治、地理特點(秦孝公剛上位時期):土地面積狹小,人口數量少。南有渭水,北有異族,東有函淆之固。儼然一個與世隔絕的“戰國群雄之一”。政治落後,甚至還存在有井田制,中央集權同樣不完備,貴族政治在秦國也很普遍。戰國初期秦國高層為爭奪國君的位置爆發了連續三代的混亂。但是,秦國與楚國不同,它的貴族勢力相對弱小,文化背景較弱,人民都比較安分守己(對比現在的陝西和湖北、湖南,民風還是這樣)。在秦國變法的難度相對於在楚國,簡直是簡單透了。也因為這樣,商鞅的一系列猛藥,很快就壓服了秦華人。秦國真正成為了一個牛逼哄哄的強國。秦孝公統治二十多年,幾乎都在商鞅的變法下統治。而到秦孝公去世,秦國上下實際上都已經完全認同變法的好、變法的秒了,大家都嚐到了甜頭(普通草根可以靠著種地做官),包括上層的大臣。大家認同變法,憎恨的只是商鞅本人。上料:《戰國策 秦策一》: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願大王圖之。”這裡有一個說客,告訴繼位的秦惠文王說,秦華人都說法是商鞅的法,不是您的法。可見,對新法的認同是普遍的,最讓秦惠文王窩心的,是他的權力被商鞅分得了相當一部分,不論商鞅是否有心。自古君王和權臣的鬥爭都在上演。總的來說,國情不同,變法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楚悼王多活了二十年,這二十年吳起全用在變法上,很可能吳起會像在魏國一樣,在楚國呆不下去。楚國的貴族政治基因實在是過於強大。別說吳起商鞅了,按這個路子走,換誰都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地大媽香港又惹事,2人因小孩摔倒欺凌司機,現被香港警方追緝。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