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屬實有點楞

    一:司馬炎“比美”

    說到這類諷刺小事,晉武帝司馬炎,很適合開個場。

    這位親手締造“三國歸晉”大業的西晉開國皇帝,胃口卻貪的很,成天絞盡腦汁撈錢。自我感覺還良好,總覺得自己新創的大晉朝,能跟漢室四百年江山比個美。於是一次祭祀後,司馬炎得意洋洋問眾臣:“大家看朕這個皇帝,最像漢朝哪位明君哪”。司隸校尉劉毅頓時一聲怒喝:“恆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恆靈也!”

    這意思是說:皇上您省省吧,您都像漢恆帝漢靈帝兩個昏君一樣賣官鬻爵了。而且漢恆帝漢靈帝兩個昏蛋賣官,還知道錢歸國庫,您賣官呢?錢全揣自己腰包,比那倆貨都差遠了。比美?您是比爛吧——啪啪打臉“那麼,我走了幾天的路了,又渴又餓,能不能讓我吃上您一頓飯?”

    “不能。”

    “為什麼?”

    “因為您不是官。”

    於是,趙孝沒有停下來就走了。

    趙孝為人義氣。當時王莽暴政,盜賊蜂起,天下大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趙孝的弟弟趙禮被盜賊掠去,趙孝為救弟弟,把自己綁上到盜賊所居之處,對盜賊說:

    “弟弟趙禮身瘦,不如我肥胖,請你們烹我吧。”

    盜賊被趙孝的義氣所感動,立刻釋放了趙禮。盜賊對趙孝說:

    “你回去,要給我們送糧食來。”

    趙孝答應了。回來後,趙孝到處沒弄到糧食,又回到盜賊處,對盜賊說:

    “弄不到糧米,還是烹我吧。”

    盜賊不忍心,又把趙孝放了。鄉里人都稱趙孝義氣、勇敢、守信。官府的州郡出榜表揚了他。從此趙孝譽滿鄉里。

    東漢永平中年,趙孝被推薦為孝廉,漢明帝聽說他是個賢人,下詔拜他為諫議大夫,既而升遷侍郎,不久又升樂衛尉。為表彰趙孝,漢明帝又下詔封他的弟弟趙禮為御史中丞,趙禮性行謙恭,很像趙孝。史載:

    “明帝嘉獎其兄弟篤行,欲顯示其崇愛,詔十月一就衛尉府,大官送供具,令兄弟相對盡歡。”數年後,趙禮病死,漢明帝令趙孝從官屬送喪歸葬。又數年後,明帝以衛尉賜趙孝回蘄縣。趙孝老死家中。後人沈欽琦《詠趙孝廬》有詩單贊趙孝曰:

    “步行蘄東門,荒原多古木。人言趙長平,曾次結茅廬。緬公篤孔懷,裡稱好叔伯。匪賊出山東,焚掠搜窮谷。食弟孝爭肥,虎口全骨肉。慨想凡今人,誰如我同父。讀詩悲角弓,鬩牆何簇簇。安得千長平,起以抵玩俗。”

    邵景舜《過趙孝故里》:

    載行蘄東道,村樹半衰朽。聊停款段蹤,試詢樵漁叟。為言趙長平,千古真孝友。當時萑苻起,如苗時生莠。歲飢人在糧,何處覓升斗?杯羹分而翁,梟獍戕厥母。彼方為刀俎,肌膚忽分割。高天淚如雨,大地酸風吼。有弟入網羅,身將充脯糗。長平仰天痛,此禍當身受。苦爭孝也肥,弟瘦非吾偶。雅意篤鴒原,大難輕虎口。但只愛同生,他念復何有。籲哉今世人,鬩牆每增醜。克段既已忍,逐針豈雲厚。尺布斗粟謠,貽羞千載後。試聞長平風,曾知愧也否?我今尋故廬,瞻拜欲低首。夕陽知我心,照影徘佪久。二:魚保家獻“寶箱”

    武週年間,女皇武則天掌握大權,可朝野反對聲暗流湧動,愁的女皇寢食不安。“官二代”魚保家,卻興沖沖跑來獻寶:皇上您別發愁啊,只要用了我這寶貝,保證把藏在暗處的“反對派”一個個揪出來,統統給您橫掃掉。

    什麼寶貝這麼厲害?這是魚保家精心研發的“告密寶箱”:一個設計獨特的銅箱,上面按照告密內容,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格口,只要告密信塞進去,那就再也抽不出來。果然把武則天看的怦然心動。魚保家又趁熱打鐵獻策:不妨把寶箱立在洛陽,再給給所有的告密者,一律提供優厚的獎金食宿。鼓勵他們勇敢站出來,大膽來洛陽揭發一切“反對派”。這“發明”加“構思”,終於叫武則天拍案叫絕:人才啊。那獻上這“寶貝”的魚保家呢?高官厚祿了?他反而也橫遭躺槍,被一封“告密信”指控謀反,然後就被暴怒的武則天,直接腰斬在洛陽街頭:本想邀個功,卻是送了命——奸詐小人的結局,基本逃不過這可恥的命。三:趙匡胤“打兒子”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志在一統天下的宋太祖趙匡胤,發動了對江南南唐政權的總攻。南唐國主李煜一聽就憤怒了:我們南唐每年給大宋送錢送東西,表現的都這麼乖了,你怎麼還打我!南唐老臣徐弦也是義憤填膺,雄赳赳氣昂昂出使大宋,當著趙匡胤的面,就是一通連珠炮似的質問:“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李煜對你趙匡胤,比兒子孝順爹還乖,你居然還狠下心打他,還有良心沒?

    但不慌不忙的趙匡胤,卻只用一句話,就叫南唐名流徐弦差點背過氣去:“爾謂父子者為兩家可乎”——天底下有爹和兒子分開的嗎?那你南唐的國土不該是老爹我的?朕打兒子,天經地義!

    噎過了徐弦後,勢如破竹的宋軍,把跪了大半輩子的李煜,抓到汴京繼續跪,富庶的江南大地也打包全收——國家的安危穩定,靠的是國家自強,不是靠認爹和跪。

    可惜這個道理,後來同樣躲到江南的“弱宋”皇帝們,似乎不懂。四:東廠校尉“出公差”

    晚明吏治腐敗,文官武將們都是槽點滿滿,但大明最恐怖衙門東廠,也是“毫不遜色”。

    在各類武俠小說裡,東廠常是陰惻惻的存在,但到了魏忠賢掌權年間,這恐怖衙門也注了水,東廠要去某地執行任務,“出差”的校尉編制,都是敞開了“賣”。京城乃至沿途各地的地痞無賴們,經常咬牙砸錢買個名額,就能一路敲詐勒索,賺個盆滿缽滿回來。

    特別是到了“魏忠賢大戰東林黨”的關鍵時刻,派去各地抓捕東林黨的“東廠鷹犬們”,基本都是這類花錢買職位的“假校尉”。這幫人的積極性,也不是一般的高,在某地抓完人後,飯不吃水不喝,猴急的往下一個目的地奔,口頭禪“急著趕下一趟差”:穿上東廠這層皮,走哪都財源滾滾,時間就是金錢哪。

    可這好事,也有砸鍋的時候,比如去蘇州抓捕東林骨幹周順昌時,由於這群人太囂張,要錢要的太狠,以至於激了眾怒,被憤怒百姓一頓暴打,打的死的死逃的逃,是為“五人墓事件”。事件裡被打死的東廠校尉李國柱等人,全是花五百兩白銀買職位的“假東廠“。五百兩銀子,就這麼買了個死。鬧劇背後,是個爛在骨頭裡的大明。

    五:耆英耍“兩面派”

    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訂後,負責簽字的耆英等大清重臣,那真是亞歷山大:一邊是英華人貪得無厭,得了便宜就得寸進尺,隔些日子就獅子大開口,另一邊是打了敗仗割了地的道光皇帝,卻還十分要面子,一聽洋人鬧事就氣炸,一氣炸就拿辦事大臣撒氣。簡直是稍不留神就丟官坐牢。可作為當事人的耆英?人家過的可滋潤呢!

    因為身為清朝宗室,對道光皇帝這位“實在親戚”,耆英其實十分門清,深知其要面子的性格,更深知英華人的貪得無厭,所以早就拿出了自己的對策:兩邊忽悠唄

  • 2 # 小傷聊史

    我認為最諷刺的事,莫過於宋徽宗與金國的海上之盟

    北宋自建國之初,便一直面臨北方遼國的威脅,而被遼國佔領的燕雲十六州,也一直未能收復。宋真宗與遼國蕭太后簽訂檀淵之盟後,兩國保持和平達一百多年,始終誰也奈何不了誰。

    到了昏庸的宋徽宗時期,卻頭腦發熱想做出點前人無法完成的功績,正好北方女真人的金國崛起,遼國節節敗退,宋徽宗認為這是收復燕雲的好機會,就派人從海上與金人取得聯絡,相約共同滅遼。兩國達成協議後,宋徽宗派童貫率兵攻遼,結果童貫大敗,最後金滅掉遼國後,埋怨宋朝配合不利,並沒有將許諾的燕雲十六州歸還宋。宋朝將原先給遼國的歲幣轉送金國,並納上一百萬貫錢,金人才將燕雲十六州的空城交還宋朝。而因此北宋卻失去了遼國這個屏障,直接面臨金國這個更加強大的敵人。

    然而,金人透過攻遼之事看到了宋徽宗的無能,很快派兵南攻宋朝,宋朝在朝政敗壞,軍力不振的情況下很快滅亡,宋徽宗被重重打臉後,與自己的兒子欽宗一起被金人俘虜。

  • 3 # 小史寫小史

    統萬城,因是赫連勃勃建造的,又被稱為赫連城。統萬城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赫連勃勃說:“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

    為了使統萬城建造的堅固,赫連勃勃做法十分的殘忍和血腥,在一段城牆建好後,命人以鐵錐檢驗,凡錐入一寸者,便立刻將工匠殺死,填屍於牆內。十萬征夫有一萬人被埋在了城牆裡。

    統萬城,歷時六年建成,卻在赫連勃勃死後兩年就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破。這的是很諷刺。

  • 4 # 如史如畫

    秦朝末年有個著名的諷刺事件,發生在項羽身上。

    公元前207年,項羽攻進咸陽,他非但不接受子嬰的投降,反而把他殺害,一代王朝秦朝就這樣覆滅了。收拾完政事,項羽準備起兵回老家彭城了。

    其實在一開始,范增曾經勸過項羽不要把都城立在彭城,因為彭城無險可守,而咸陽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地,項羽不聽。後來,項羽正要出發彭城的時候,一個叫做韓生的學子出現在項羽面前,又重複地告訴了項羽立都彭城的利害關係。項羽接下來的話就有名了。

    他說:我們楚人經過了這麼多艱難險阻,如今大功告成富貴了,如果不反回家鄉讓大家看看,就如同穿著華麗的衣裳在夜裡行走。項羽的意思是說得到了富貴一定要在眾人面前顯示,這句話揭示了項羽的性格—愛慕虛榮。

    韓生一聽,大笑:哈哈哈!我還以為楚人是多麼了不起,原來也只是沐猴而冠。項羽火了,命左右立刻將他拿下去烹了。沐猴而冠的意思是猴子喜歡戴帽穿衣裝人打扮,其實也只是虛有其表,扮來扮去還是一隻猴子,改變不了。這句話極大的諷刺了項羽的做派,難怪會引起霸王這麼大的怒火。

  • 5 # 碧琳侯趣談史

    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之後即位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再之後是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宋欽宗,都是趙光義的血脈。

    公元1127年,宋徽宗之子、宋欽宗之弟,康王趙構即位,是為宋高宗。高宗無子,從宗室中收養了一個孩子作為養子,即後來的宋孝宗趙昚。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至此,皇位又回到了趙匡胤一脈。

    這一切要從一個千古謎團說起。開寶九年(976)十月的一個夜晚,風雪交加,趙匡胤病重,召四子德芳進宮商議後事。大太監王繼恩奉詔後未去找趙德芳,反而通知了晉王趙光義。史載趙光義進入寢殿後,有人遙見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隨後趙匡胤去世,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由此留下了“斧聲燭影”這一謎團。

    時間轉到建炎三年(1129)。在此之前的“靖康之亂”中,徽欽二宗被金人擄走,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于靖康二年(1127)登基,建立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朝將領完顏宗翰襲擊宋高宗於揚州,高宗慌忙逃跑。這不是他第一次逃跑,當然也不是最後一次,但這次逃跑留下了一個很嚴重的後遺症。事情是這樣的:金兵攻打揚州的那天晚上,趙構正和一位宮女作樂,忽聽得有人高呼“金兵渡江了”,嚇得他連大臣都不通知,直接帶著少數隨從渡江逃跑。這次突如其來的驚嚇,使得高宗得了“腐痿”之症,喪失了生育能力,後雖經多方醫治仍無法生育。

    在此之前,宋高宗已經有一個兒子了。元懿太子趙旉,生於建炎元年(1127)六月。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宋高宗畏敵如虎,一路南逃,從南京(今河南商丘)一直逃到臨安府(今浙江杭州),扈從統制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因對趙構縱容寵臣王淵和宦官康履等人橫徵暴斂不滿,加上王淵居然用戰船運送自己的私財,導致數萬宋兵無船過江,而被金兵殲滅。於是二人發動政變,逼迫趙構退位當太上皇,史稱“苗劉兵變”。隆祐太后(宋哲宗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隆祐太后垂簾聽政。宰相張浚聞知後召集各地將領勤王平亂,重新扶持趙構登基。趙旉退位,隆祐太后還政。叛亂平息後,宋高宗攜趙旉離開杭州,北上建康(今江蘇南京)。七月,趙旉生了瘧疾,在建康行宮治病期間,一個宮女走路不小心絆到了地上的爐子,發出巨響,趙旉因受驚而死,年僅三歲。

    宋高宗本人因驚嚇而失去生育能力,獨子又因驚嚇而去世,加上當時有傳言說金太宗長相肖似宋太祖,說是趙匡胤轉世來報仇。這一切都讓趙構以為是天意,遂從趙匡胤的七世孫中選擇了趙伯琮作為繼承人,改名趙昚,立為太子。皇位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宋太祖的後代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綠豆與綠豆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