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郭親子
-
2 # 小安仔媽媽
我家娃從兩歲多就喜歡拿毛毛毯的一個角,(是特定的那毛毯特定的角),不給他拿他都不願意睡,現在已經6歲多了,還是喜歡拿那毛毯的角,不過不像之前那麼執著,一定拿到手中才行,現在長大一點了,專注力有了轉移,基本上沒有怎麼去拿那毛毯角了。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1.害怕,害羞,不自信。
平常在熟悉的人面前都活潑開朗的,和突然有陌生人在的時候就判若兩人了。
2.依賴媽媽。
當媽媽在和不在時判若兩人。特別是寶寶從小就給老人帶,父母工作忙祿,讓孩子所獲得的“母愛”不夠而導致。
3.敏感,內向,不愛交際,膽怯等。
這類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家庭氛圍不和諧,家長態度粗暴,教育方法不對,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牴觸,慢慢的封閉自我的表現。
那麼怎麼樣加強孩子安全感呢?1.父母多多的陪伴孩子,抱抱孩子,增加親密感。
2.心理疏導,找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透過具體化讚美,鼓勵等,讓孩子找到自已的自信心。
3.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很重要,好的家庭氛圍與差的家庭氛圍教育出的孩子會截然不同的。家長要從自身從做起,以身做則,從權威家長向民主型家長轉變,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家長做好榜樣,自然而然孩子也會有改變的。
-
3 # 當生活遇見你
我家的娃睡覺的時候就必須拿著一個玩具小娃娃,不然不睡覺,我想這個應該是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吧!有時忙於工作,常常忽略孩子的心理和成長!應該和安全感也有一定的關係,有的是孩子的癖好!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都不一樣,應當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
4 # 神秘的大佛5
其實有很多習慣可能是大人給養成的,例如大人喜歡把孩子一抱在懷裡睡久而久之孩子養成要依附睡覺這種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
5 # 貓妖MiMi
童靈天性系母愛
夢甜育汁奶奶香
解…小孩天性習慣心繫母愛睡的香,夢甜就像吃奶那樣香
-
6 # 雯子育兒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寶寶都或多或少會對某種物品產生一定的依戀。我小時候喜歡一個小枕頭,兒子小時候喜歡一個小熊公仔。
寶寶對物品的依戀是正常的,一般說來多數寶寶只是在特定的時候才需要依戀物,比如問題裡提到的,睡覺的時候拿著毯子。
這個時期要讓寶寶放棄是件很難的事情,媽媽不應該生硬制止,甚至強行奪走寶寶的依戀物,讓寶寶感覺到受傷。
我們可以在平時適當的引導,隨著寶寶的成長,大部分寶寶就會自動放棄對物的這種依戀。
問題中所提到的,寶寶睡覺時總是要拿著毯子。這個習慣,個人認為媽媽可以把對寶寶戀物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並以此為親親瞭解寶寶習性的契機,讓寶寶與家庭成員之間前面穩定的依戀關係,比如說拿著他的毯子跟他玩躲貓貓的遊戲。
另一方面重新審視自己和寶寶的關係,尋找寶寶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平時我們儘量讓寶寶在戶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要讓寶寶感到無聊,以免形成別的依戀。
當然這種依戀,預防大於改變例如,如果寶寶必須抱著枕頭或毯子才可以入睡,媽媽就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的喜好集中在特定的物品上。
你可以給寶寶多準備一些不同圖案不同顏色的毯子,或者是小狗枕頭,小熊枕頭這樣的東西來分散他的注意力,避免寶寶養成依賴特定物的習慣。
-
7 # 阿火影視剪輯
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該“戀物癮”大抵是因為安全感匱乏引起的。以前有這種症狀的兒童在注重親子關係的中國比例很小,但近幾年隨著白領階層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強調教育在幼兒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親情的互動式享受,有“戀物癮”的兒童越來越多。說到底,兒童“戀物癮”就是一種輕微孤獨症的表現。
既然孩子的“戀物癮”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麼預防或逐步戒除幼兒的“戀物癮”,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爭取為孩子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境。具體方法,你可參照以下內容進行嘗試:
1.平時多擁抱孩子,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以解其“面板飢餓”。注意擁抱和拍撫不是獎賞,不要等孩子畫得一幅好畫或彈出第一首鋼琴曲時再去擁抱他。擁抱應該是日常的、無條件的,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擁抱他,後者更多的是在兩代人之間找到一種無聲的和解方式。經常性的擁抱給孩子這樣的暗示:我在你身邊;我愛你;別怕,有我呢;失敗了不要緊;你很安全……經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絕不會將小包被或玩具熊當做他的“精神保險帶”。 2.就算讓孩子獨處一室,也要進行睡前安撫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暗,所以硬性將孩子與父母分開,對孩子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很多幼兒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戀物癮”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獨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開亮一盞小燈,等孩子睡著再離開,就比較容易使其對襁褓包被之類物體“脫癮”。
3.弄清九成以上戀物兒童會被小包被、小抱枕、絨布熊、用慣的浴巾之類“上癮”後,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庭(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孩子恐怕就會領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識到這些,就有利於幫助他們走出與“戀物”相守的封閉天地,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充沛Sunny。
-
8 # 風行子
正常,有一個專業名詞我忘記了,但是是正常的,寶媽不用擔心的,順其自然就好,怕髒的話定時給寶寶抱著的毛毯洗洗就好了。
-
9 # 靈動育兒
寶寶經常抱著毛毯睡覺,要麼吸吮手指,這些都是缺乏安全的表現。
在幼兒園可以發現,小班3歲左右的孩子有少部分喜歡抱著毛毯睡覺,還好不算多,30個裡有1~3個左右。他們除了抱著毛毯睡覺,有的喜歡摸著頭髮,或者吸吮手指才能睡著。
要是哪天上幼兒園忘記了帶毛毯,就得請父母跑一趟,拿到毛毯才能睡覺。否則,可以一箇中午不午睡,還影響其他小朋友也睡不好。
安全感大概是0到3歲左右建立起來,錯過了這個階段安全感的建立,就不要再錯過3到6歲來彌補了。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1歲後到陌生環境難以適應
只認媽媽一個人抱
愛哭
離開媽媽的視線就哭
情緒容易急躁
愛吸手指(1歲後)
喜歡摸媽媽的乳房入睡
抱著毛毯才能睡覺
認生期拉距太長等等。
什麼樣的寶寶最容易缺乏安全感?
沒有母乳餵養的寶寶
剖宮產的寶寶
父母沒有親自帶的寶寶
家庭環境嘈雜,氛圍不和諧家庭裡的寶寶
愛發脾氣父母的寶寶
家裡很少有親子時光的寶寶
爺爺奶奶帶大的寶寶
如何幫助寶寶安全度過人生重要的頭0到6歲呢?
陪伴多一點,分離少一點;
耐心多一點,抱怨少一點;
微笑多一點,脾氣少一點;
親密多一點,冷漠少一點;
鼓勵多一點,批評少一點;
⋯⋯
愛可以滋養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這是給寶寶建立安全感最寶貴的精神營養。
-
10 # 梅花媽媽育兒
我有個親戚家的寶寶就是這樣,一到睡覺時間點就趕緊抱著他的毛絨毯子,沒有這毯子不肯睡覺,當然也睡不著。這是寶寶的戀物情結,某種程度上反應寶寶缺乏安全感。
毛絨毯子如何帶給寶寶安全感呢?
1.因為寶寶出生前,被子宮包裹著,非常溫暖和有安全感。毛絨毯子如同媽媽的子宮,裹著它睡覺,能讓寶寶感覺在媽媽子宮裡一般舒適自在。
2.寶寶出生後不久,家人便經常用毛毛毯包裹著寶寶睡覺,不論是抱在懷裡,還是放在床上,毛毛毯子總是貼身包裹著寶寶,讓寶寶意識裡已經習慣了睡覺就必須抱著毯子。
3.毯子上面有媽媽的氣味,媽媽曾經可能用毯子抱著寶寶哺乳,毯子上有乳香味或者媽媽的氣味,熟悉的氣味總能帶給寶寶安全感,幫助寶寶入睡。
如何幫助寶寶戒掉抱毛毛毯子睡覺的習慣?
畢竟出門去哪裡都帶著毛毛毯不是很方便,特別是等到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可能想幫寶寶戒掉這個習慣,但是切記操之過急。
建議父母平時多陪伴孩子,讓寶寶感覺被充沛的愛包圍著成長,隨著寶寶的安全感越來越好,自然而然也就不再需要毛毛毯陪伴了。
回覆列表
寶寶睡覺的時候都喜歡抱著她的小毯子是什麼原因?
我樓上的小姑娘樂樂大班了。就經常帶塊又破又舊又髒的布,有時候來我家玩也要帶著。原來那塊布是樂樂小時候,媽媽給她餵奶時候穿的衣服,因為她總是要帶在身邊,外婆就剪了一塊下來讓她拿著。特別是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更是整天抓在手上。丫丫已經7歲了,去年過年回老家,媽媽忘記帶她的小毯子了,車子都要上高速了,媽媽被她哭鬧的沒辦法,還得轉回頭去拿。說沒有小毯子睡不著。
一:事實上如果細心觀察,身邊很多孩子都會這樣,這些小毛毯,小破布是寶寶的依戀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給孩子安全感。
1:寶寶從子宮裡一出來,就意味著和媽媽的分離開始了。孩子就會害怕恐懼,媽媽透過母乳,擁抱,讓孩子找到子宮的感覺,安心溫暖。
2:但是當媽媽要斷奶時候,如果孩子還需要乳頭的安慰,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替代物。有的媽媽給安撫奶嘴,有的媽媽給毛絨玩具,有的媽媽給自己的哺乳衣讓寶寶抱著入睡。有的孩子直接吮吸自己的手指,孩子就從依戀媽媽的乳頭,轉移到了這些物品上。久而久之寶寶就習慣了這些物品。產生了依戀,在媽媽無法給予安撫的時候,依戀物可以給寶寶一定的安全感,讓寶寶覺得安心。
二:依戀物出現具有它特殊的意義:當孩子對環境感覺適應不良時,會靠依戀物來幫助自己緩解焦慮和恐懼。透過依戀物來調整情緒,穩定心境。
比如我樓上的樂樂,就帶著那個小破布幫助她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三:依戀物不可強制戒除,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焦慮。
1:媽媽可以帶寶寶一起讀繪本《阿文的毯子》《爺爺總會有辦法》《我喜歡我的小毯子》來幫助孩子成長。
2:爸爸媽媽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真正獨立起來。有一天孩子可能自己就不要這個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