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名稱之由來天一閣是中國最古老的藏書樓。門樓兩側掛著一副鐘鼎文的對聯:“天一遺型源長垂遠,南壘深意藏久尤難。”這“天一”的取名有一個生動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間,有位兵部右侍郎,名叫範欽,寧波人,一生十分愛好讀書、藏書。範欽在不少地方當過官,每到一個地方,總要收集海內外異文,先輩詩文和未經傳世的名士佳作。他一邊收藏,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經過幾十年努力,範欽收集的書籍已有七萬多捲了。他就把這些書藏在寧波湖西河邊的住宅裡,把藏書樓題名為“東明草堂”。範欽為官清正,曾因痛罵武寇候郭勳欺壓百姓,被郭勳誣告而關過監牢。復官以後,又與明世宗權臣嚴富父子政見不合,為了避免再吃好臣的苦頭,就辭去了官職,回到寧波,一心讀書、抄書和收藏書籍。那時,寧波湖西有一位名叫豐坊的大學者,家裡也藏著交關多書,他原在南京做宮,回鄉以後在湖西月島旁邊造了一座“萬卷樓”專門藏書,過著同範欽一樣的生活。因為志趣相同,範欽和豐坊就成了好朋友。一天傍晚,豐坊剛寫完文章,忽聽門外有人叫賣螃蟹,他便買了一串,燙好老酒,請範欽前來對酌。兩人在書樓上邊喝邊敘,蠟燭點完一支又一支,酒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後竟雙雙醉倒在床上。到了半夜,湖上颳起大風,書房門被吹開,蠟熄被吹倒並點著了蚊帳,可是兩人仍在呼呼大睡,等兩人驚醒,書樓已火光沖天,等四鄰趕來撲滅,萬卷樓已經燒了大半。自從萬卷樓失火後,範欽好像生了一場大病,每天心神不定,擔心自己的藏書樓有朝一日也會遭到劫難。從此,他更加小心地保護自己的書籍,再也不敢喝酒了,每晚睡覺前,都要親自到書房四周檢視火燭,並不準兒子在書樓過夜。這樣做了後,範欽還是勿放心,仍舊日夜思考著防火問題。一天,範欽在花園鋤草,忽然翻起一塊紫醬色的卵石,在太Sunny下閃閃發光。他連忙拾起一看,只見上面鏤刻著一行正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範欽一心想著防火,一看到這八個字忽然開竅:“天一生水,以水克火”這是上天的指點吧!於是,他馬上將東明草堂改名為天一閣,把藏書樓改建成朝南座北的六間二樓藏書樓,樓上一統間表示“天一”,樓下六開間,表示“地六”。以後,範欽又拓建了花園,加高了防火牆,還在樓前挖了一個水池,取名天一池,用來防備內外火災。
"天一閣"名稱之由來天一閣是中國最古老的藏書樓。門樓兩側掛著一副鐘鼎文的對聯:“天一遺型源長垂遠,南壘深意藏久尤難。”這“天一”的取名有一個生動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間,有位兵部右侍郎,名叫範欽,寧波人,一生十分愛好讀書、藏書。範欽在不少地方當過官,每到一個地方,總要收集海內外異文,先輩詩文和未經傳世的名士佳作。他一邊收藏,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經過幾十年努力,範欽收集的書籍已有七萬多捲了。他就把這些書藏在寧波湖西河邊的住宅裡,把藏書樓題名為“東明草堂”。範欽為官清正,曾因痛罵武寇候郭勳欺壓百姓,被郭勳誣告而關過監牢。復官以後,又與明世宗權臣嚴富父子政見不合,為了避免再吃好臣的苦頭,就辭去了官職,回到寧波,一心讀書、抄書和收藏書籍。那時,寧波湖西有一位名叫豐坊的大學者,家裡也藏著交關多書,他原在南京做宮,回鄉以後在湖西月島旁邊造了一座“萬卷樓”專門藏書,過著同範欽一樣的生活。因為志趣相同,範欽和豐坊就成了好朋友。一天傍晚,豐坊剛寫完文章,忽聽門外有人叫賣螃蟹,他便買了一串,燙好老酒,請範欽前來對酌。兩人在書樓上邊喝邊敘,蠟燭點完一支又一支,酒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後竟雙雙醉倒在床上。到了半夜,湖上颳起大風,書房門被吹開,蠟熄被吹倒並點著了蚊帳,可是兩人仍在呼呼大睡,等兩人驚醒,書樓已火光沖天,等四鄰趕來撲滅,萬卷樓已經燒了大半。自從萬卷樓失火後,範欽好像生了一場大病,每天心神不定,擔心自己的藏書樓有朝一日也會遭到劫難。從此,他更加小心地保護自己的書籍,再也不敢喝酒了,每晚睡覺前,都要親自到書房四周檢視火燭,並不準兒子在書樓過夜。這樣做了後,範欽還是勿放心,仍舊日夜思考著防火問題。一天,範欽在花園鋤草,忽然翻起一塊紫醬色的卵石,在太Sunny下閃閃發光。他連忙拾起一看,只見上面鏤刻著一行正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範欽一心想著防火,一看到這八個字忽然開竅:“天一生水,以水克火”這是上天的指點吧!於是,他馬上將東明草堂改名為天一閣,把藏書樓改建成朝南座北的六間二樓藏書樓,樓上一統間表示“天一”,樓下六開間,表示“地六”。以後,範欽又拓建了花園,加高了防火牆,還在樓前挖了一個水池,取名天一池,用來防備內外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