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地生教科書

    我跟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這裡面武將的排名,首先看戰績,其次還要看名聲。

    先看戰績。公孫瓚和袁紹爭奪河北,在磐河大戰中,趙雲為救公孫瓚,與文丑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這場交手要這麼分析:一是趙雲剛出世,是個小將,以後趙雲的攻擊還有所提升;二是這場現役公孫瓚劣勢,也就導致了趙雲不能放開手腳。後來趙雲還曾一槍刺高覽與馬下,高覽也是與張頜齊名的武將。文丑後來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雖然被偷襲,也說明文丑逆戰能力不如趙雲,所以說趙雲戰績要好於文丑。

    二看名聲。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斬殺戰將50餘員,逼退張頜,曹洪,文聘,許褚,徐晃,張遼等十員大將,不僅戰績,名聲上也完勝文丑,留下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美名。

    所以說,趙雲排名第二,毫無問題,不過,文丑有點低,按照描述,文丑應該高於曹操的五子良將,畢竟連張頜當年在袁紹軍中,地位都是不如文丑的,張遼和張頜武力差不多。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文丑曾經與趙雲對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那是在趙雲初次出場的時候。

    《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中記載了趙雲與文丑的這次大戰: 我們來一點點地分析文中透露出來的資訊:

    趙雲向公孫瓚介紹自己時,說自己“本袁紹轄下之人”。

    按正常情況,像趙雲如此高強的武藝,在袁紹軍中也應該受到重用。但情況很明顯,趙雲不說自己“本袁紹轄下之將”,而是說“轄下之人”,正說明趙雲在袁紹軍中並未受到重用,地位很低。

    當趙雲與文丑大戰,文丑甚至都根本不認識趙雲,否則,他肯定會大罵:“背主之徒”或者“兩家姓奴”等侮辱性的語言。文丑不識趙雲,也說明趙雲在袁紹軍中肯定不屬於中高階層人員。

    後來趙雲曾經單騎衝擊袁紹的中軍,袁紹也沒有罵他做“叛將”或“逆賊”,這也說明袁紹根本都沒見過趙雲。

    這能說明什麼呢?說明此時的趙雲身處低位,裝備就必然很差,他胯下的戰馬也不是銀鬃白龍、手中兵器也不是梨花亮銀槍、身上的盔甲也不是銀盔銀甲,質量都是很差的。他是以劣勢裝備迎戰袁紹部下猛將文丑,雙方在裝備上就有相當大的差距,趙雲能五六十合逼走文丑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趙雲歸順於公孫瓚麾下後,他的裝備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戰鬥效率就迅速提升,在本回中是這樣描述的:

    從上文中的內容我們知道,當趙雲衝陣之時,袁紹的愛將顏良和文丑就在現場指揮軍隊,但當趙雲挺槍躍馬,一槍刺死鞠義,又“一騎馬飛入紹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的時候,顏良和文丑居然都沒有上前迎戰。這說明,當趙雲的裝備提高以後,敵方已經意識到很難惹得起了。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一章中則記載了文丑的敗亡過程。

    從上文內容中,我們發現,文丑不僅槍法高強,箭術也很精良。

    文丑射掉了張遼的盔纓,還射倒了張遼的戰馬,正準上前取他的性命,但曹將徐晃見勢不妙,上前截住,“急輪大斧,截住廝殺”。

    徐晃的兵器是大斧,很明顯是力量型的武將,他曾經與大力士許禇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可見他的力量是相當大的。而文丑與徐晃大戰,在體力方面的消耗是很大的。

    這時候,關羽突然出現了,“與文丑交戰”。

    《三國演義》中專門提到武將兵器重量的地方很少,曾經說過曹將典韋的一雙鐵戟重達八十斤,而說到關羽青龍偃月刀是八十三斤,這就是強調關羽的力量更大。

    文丑剛剛與力量型猛將徐晃大戰,消耗很嚴重,又衝過來個關羽,力氣更大,所以體能上自然就更加吃不消了,於是,“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

    為什麼文丑要繞河而走呢?原因很簡單,他的箭術也很高超啊。如果他能夠拉開一段較大的距離,就能拈弓搭箭,以箭法取勝。

    但讓文丑沒有想到的是,關羽騎的是三國第一寶馬神駒――赤兔馬。文丑沒有料想到敵人的速度居然這麼快,他把手中的鋼槍也掛上了,大弓也握在手中,但卻沒有來得及抽出鵰翎箭來。 “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就這樣,文丑一命歸西。

    而《三國演義》畢竟要以戰績來說話。文丑還沒來得及建立太多的功勳,就戰死沙場,這是他個人的不幸。他的戰績就終止於此刻,排名靠後些也理所當然。

    (本文圖片來自杭州陳炯明畫師)

  • 3 # 環球石材網阿輝

    三國名將歷來被人們所津津樂道,而關於他們之間武力值的排名更是一直被人們爭吵不止,在民間流傳的“三國24名將”一說中,將三國大將以武義實力和個人單兵素質為標準進行了一次詳細排名。

    這首打油詩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雖說這個排名有些問題,但是基本上將三國出名的大將都提到了,對後人關於三國各大名將的認知還有點參考。不過今天,我們只提兩個人,趙雲和文丑。

    趙雲是蜀漢政權的關鍵人物之一,為劉備集團立下了無數戰功,千百年來深受民間追捧。而文丑,則為袁紹帳下大將,他是袁紹的左膀右臂,早期追隨袁紹平定河北,同樣是戰功赫赫。這兩個人,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實則有一場正面交鋒,那就是袁紹和公孫瓚為了爭奪冀州的界橋之戰。

    磐河一戰時,文丑殺入公孫瓚陣營,起初十餘個回合就打敗了公孫瓚,後來又被公孫瓚手下四員戰將圍攻,同樣不落敗。此時碰見了趙雲,兩人大戰60個回合不分勝負。這裡寫到趙雲和文丑兩人打成平手,雙方根本短時間內製服不了對方,所以即使文丑弱於趙雲,也不應該排名差距這麼大。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只能說明一點,這個民間排名除了“一呂”之外,其他的還是不要看了吧。

    而趙雲之所以在各個版本中都有靠前的排名,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他有勇有謀,三國中的“智將”很少,趙雲無非是蜀漢政權的代表;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趙雲的形象符合民間大多數人的英雄形象,面目清秀、白馬銀槍、白袍銀鎧,一看就是正義的代表,因此他的出場形象也給他加了不少分。所以民間在排名的時候,肯定不會將名不見經傳的文丑和他相提並論,而且將文丑說的越菜越好,這樣就能烘托關羽、趙雲等人的厲害。

    其實文丑也挺窩囊,徐晃和張遼都不是他的對手,卻都排在了他的前面,從這一點就能說明,跟對人真的很重要啊!

  • 4 # 魁哥說歷史
    三國24名將中,這些名將的武功基本是按照生平武功的高低排列的。然而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可是他的排名卻非常低,排在24名將的倒數第四,而趙雲卻排在第二,這個人是誰呢?這是為什麼呢?他就是河北四庭柱排名第二的文丑上將。

    文丑能和趙雲戰成平手,卻因為以下三個原因,只能屈居倒數第四,下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首先,三國24名將排名只能作為參考,有的武將之間沒有對戰過,這個排名並不準確。

    三國時期,名將如雲,沒有一千,也有幾百,可是隻選取了24個最厲害的。就是這24個名將,也有不少人沒有單挑過。如呂布和馬超、趙雲和典韋、趙雲和顏良等人,他們互相之間並沒有對戰過。想要排出這個榜單,不得不考慮這兩人和第三人的對戰。

    這就有一定的出入,導致有的人本來水平很差,卻因為一次超常發揮,排名靠前,如典韋,就是這樣的情況,他是因為在宛城之戰中,超常發揮,以一人之力,阻擋了張繡的大軍,掩護曹操成功撤退。他多半是因為這一戰,才排到第二。

    實際上,和典韋對戰過的大將很少,不能讓而有的人本來很厲害,卻因為偶爾一次失誤,被排到後面。文丑就是這樣的情況。因此,三國24名將排名並不精準,與實際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其次,文丑是和剛剛出道的趙雲打成平手。

    文丑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回合,是在演義中第七回。這一回中,趙雲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將,裝備也差,武功還未達到巔峰時期。反觀文丑,早就是聞名遐邇的河北上將了。此時的文丑是和顏良齊名,並稱雙雄。袁紹在華雄耀武揚威時,非常自豪地說道,如果我的上將顏良和文丑任何一人在此,斬殺華雄如屠狗。從這句話可知,袁紹對自己的上將顏良和文丑是非常自信地,認為他們兩位可以吊打華雄。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剛剛出道的小將趙雲,能和河北上將文丑打成平手,已經很不錯了。這不是說趙雲和文丑武功相近,而是趙雲的武功還未達到巔峰時期。而排名是根據每個人的巔峰時期排名的,而趙雲是在長坂坡達到個人軍旅生涯的巔峰時期。如果趙雲在巔峰時期,他再戰文丑,估計也就十幾、二十回合,就可以戰而勝之。

    最後,文丑被排第四的關羽三合秒殺,導致排名靠後。

    我們知道,文丑是被關二爺三合秒殺的。他本來沒那麼差,在中了曹操誘敵之計,軍隊大亂的情況下,他還取得了射傷張遼、戰敗徐晃的戰績。最後,還是關羽出馬,出其不意,文丑正想詢問關羽尊姓大名的時候,就被殺得喘不過氣來。他僅僅三個回合,就膽怯了,沿著河逃跑。可是關羽的赤兔馬太快了,很快就追上文丑,抬起青龍偃月刀,將其斬於馬下。

    文丑運氣不好,遇到“名將收割機”關羽,三合就膽怯,撥馬便跑,也沒跑掉,被關羽斬殺。他的被殺,早死,直接影響了他的排名。文丑再有天大的武功,也展示不出來了,已經入土了,追隨大哥顏良去了。這真是一對難兄難弟,都栽在了同一個人手裡。

    如果文丑沒有被關羽斬殺,他的排名應該不會這麼低,到不了前十,也會在十一、二名,大概和夏侯淵、夏侯惇、張遼、張郃一個級別的。可惜的是,文丑早死,導致排在倒數第四,與排在倒數第三的顏良作伴。

    總結:雖然文丑曾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可是由於上述三個原因,即民間的三國24名將排名不準確、文丑是和剛剛出道的趙雲打成平手、文丑被關羽秒殺。文丑排名直線下降,只能排在第倒數第四。其實文丑還是挺厲害的,只是由於敗於關羽之手,還被斬殺,才被被人認為是有名無實之輩。

  • 5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其實以前也解答過類似的,三國24名將這首打油詩其實並非指的《三國演義》中武將排名,而文丑按照其實際水平,應該和五虎將接近或者相當。

    三國24名將這首打油詩在網上流傳很廣,很多人都把他當作《三國演義》武將的排名。但是實際上三國24名將是綜合考慮了各種三國題材的民間傳說,並非完全基於《三國演義》。最典型的就是張繡,張繡在《三國演義》中曾經敗給於禁,而於禁對上馬超八九合就敗走,張繡的水平連二流都不到。他能名列三國24名將,是因為在評書裡他有殺死典韋,大戰趙雲三百合的戰績。所以以三國24名將來評定《三國演義》中武將的名次是不正確的。

    拋開三國24名將,根據《三國演義》裡的表現,文丑的武藝是相當不錯的。

    文丑在磐河之戰時曾經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此時趙雲雖然還年輕,武藝可能不如後來的巔峰時期,不過他能數合殺死袁紹的大將麴義,應該說水平也是非常可以了,所以文丑也不會差。

    另外文丑在延津之戰中表現也不錯,在中計前軍被曹軍擊敗的時候,文丑雖敗不亂。張遼和徐晃兩人衝上來夾擊文丑時,文丑先用暗箭射倒張遼,再回頭來戰。徐晃截住廝殺,自料不敵敗走。

    有些人會說徐晃主動退走是因為文丑後軍趕來,徐晃覺得寡不敵眾才敗走。但是實際上此前由於文丑中了曹操的計,他的前軍已經被殺散,文丑和徐晃交手時,其他曹軍就在邊上。即使文丑的後軍趕來,雙方也不過是勢均力敵而已,徐晃並不需要擔心對方圍攻,所以他還是覺得打不過文丑才敗走。

    徐晃也是曹軍中數一數二的高手,對上許褚也有一戰之力。而許褚是可以和馬超大戰兩百多合的猛將,文丑能這麼短時間擊敗徐晃,他的武藝還在許褚之上,甚至不亞於五虎,排名可以在前十。

  • 6 # abr3168094595

    在延津之戰,袁紹讓文丑和劉備一起去追趕曹操,作為劉備的主騎趙雲也參加了此次作戰,但劉備,趙雲二人被文丑瞧不起,既然趙雲能六十個回合為何被文丑瞧不起,去百度一下,趙雲戰文丑歷史上沒記載,也許也是羅貫中虛構的情節。

  • 7 # 知卿知史知往今

    倒數第四?

    三國24位名將源於一首串聯三國武將的打油詩,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

    出處不詳,更無處找理可依了

  • 8 # 123李長賢

    原因有二;一,只和趙雲打了一仗,出場次數少,曇花一現。二,被關羽妙殺,讓人垢病,排在名將裡就不錯了,魏國裡曹仁,曹洪能力武藝都不錯,還是都沒排上,三國不止二十四名將。

  • 9 # 小良說史

    三國武將排名準確的來說並不合理,因為這種排名都是按照三國演義來排的,我們都知道羅貫中寫三國更加傾向於蜀國,所以你去看三國武將排名前十位蜀國獨佔六個。這個排名顯然是不合理的。至於文丑排名為何倒數第四,只是因為他在三國演義中出場太少,而且也並非“正面人物”才導致他的排名如此靠後。澄清一下,歷史上關羽未諸文丑。

  • 10 # 浪淘沙84055

    這個問題看似對立,實則統一,須用兩分法去看。以趙雲大戰長坂坡的神勇,關羽未必是其對手,能打成平手就不錯了。然而文丑被關羽秒殺,連腦袋掉了都不知道是怎麼掉的,豈不貽笑大方。不過人遇人,事遇事,有時候很難說,就象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再者說,演義嘛,除人物形象要豐滿外,講究的就是個跌宕起伏,否則怎麼會有感染力!

  • 11 # 老王在努力

    三國是美化劉備集團的,他的部下肯定跟著沾了光,文丑雖然跟趙雲打了一仗,但論名氣和出場率沒法跟趙雲比,三國中趙雲戰功赫赫,威震華夏,有幾個崇拜文丑的,排在倒數第四不足為奇。

  • 12 # 如廁十分鐘

    趙雲和文丑戰平的時候,文丑已經成名而趙雲剛剛出山是位少年將軍(但是三國演義對趙雲的年齡描述有問題)所以這場平局文丑明顯是減分項

    更不要說按三國演義描述,關羽秒殺文丑是在文丑有意識的情況下,這個分減得更厲害了

  • 13 # 驚心鳥

    這個問題可以詳細解釋下。關於趙雲和文丑武力問題一直被人吐槽,但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看原著描寫,也沒有設身處地的思考當時的環境情況。

    從原著文字來看,並沒有羅貫中直接寫明趙雲和文丑打成平手。原著的描寫是文丑追公孫瓚過磐河界橋,趙雲突然在橋的另一端攔住了文丑。文丑要追公孫瓚,趙雲要救公孫瓚,所以兩人打了起來。兩人交手五十回合,文丑沒有突破趙雲的攔截,而公孫瓚已跑掉,所以文丑只能撂下狠話的撤退了。

    這裡面有個背景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那就是趙雲在此戰中本身是袁紹方面的將校。由於趙雲看不慣袁紹小家子氣,而且袁紹也沒有匡扶漢室的想法,所以趙雲叛逃另投明主。趙雲投奔公孫瓚的原因是公孫瓚為袁紹的對手,他認為公孫瓚可能是自己的明主,所以在磐河界橋上攔截文丑,營救公孫瓚。當然後來趙雲發現公孫瓚也很自私,所以投奔了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劉備。

    從當時的情形看,趙雲與文丑交手不是要打敗文丑,也不是要殺掉文丑,而是給公孫瓚創造逃跑的時間。反而是文丑一心一意想要突破趙雲的阻攔,結果用了五十回合也沒搞定。我們可是大致試想,此時趙雲應該是攔截和防守狀態,而文丑為全力進攻。這種情況下的戰鬥本身就沒法分出勝負的,說打成平手,明顯給文丑臉上貼金。

    同時趙雲剛剛從袁紹處叛逃,文丑從理論上講不久之前還是趙雲戰友。以趙雲的性格也幹不出翻臉不認,立刻殺掉戰友當投名狀的事情。所以趙雲在此戰中兩個目的,一是放跑公孫瓚,二是讓文丑知難而退,根本就沒有分出勝負的想法。

    從全書來看,趙雲實戰明顯在河北四庭柱之上,文丑距離趙雲遠得很。一般把磐河之戰作為文丑武力參考的,不是看評書,就是看電視,基本上不是看原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桃適合什麼氣候種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