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並快樂著
-
2 # 傾城小團圓
正因基礎薄弱,更不能急著做練習冊。很多人認為學好數學只要多刷題就行了,但實際上基礎沒夯實就拼命做題,只會讓你越做越糊!依我看,第一步還是要著眼課本,把課本知識弄通弄透。
已經學過一遍,再讀課本認識上應該會有所提高。可以從目錄看,腦子裡先回憶每一章節的重點,要儘可能地把這些零散的知識串起來,學會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絡,尋找背後的規律。比如看到一元一次不等式,就可以聯絡到一元一次方程,他們的原理方法幾乎一樣,所不同處無非是等號和不等號,要不要變號的問題。看透了這一點,很多類似換件馬甲的概念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磨刀不誤砍柴工,課本上的定理公式要花時間細細推敲,並透過看例題進一步真正理解它們。不要著急去做輔導書或練習冊,先把課本上每章節後面的習題掌握好。等基礎知識熟悉了,再逐漸加深難度。
第三,整理翻看以前的錯題本。不知道孩子之前是否有整理錯題本的習慣,如果沒有,那最好現在開始養成。
錯題本不是每道錯題都要登上去,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容易“掉溝”裡去的,或者幾個知識點結合在一起的。不僅要把錯誤和正確答案用不同顏色筆標註,最好要寫上自己的心得,以後碰到類似題才不致於再次抓瞎。
第四,輔導書選擇最好還是諮詢任課老師,因為更瞭解孩子的情況,意見參考價值更高一些。如果要我推薦,那可以看一下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實驗班提優訓練》(配套蘇科版教材用),難度比較適中,適合基礎一般的孩子。訓練量宜循序漸進。
初中數學在知識廣度深度,以及靈活運用的要求上都比小學數學要高,如果孩子不能順勢去調整適應,仍然抱定小學的老思路老方法,不重視基礎知識,不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一味靠運算訓練或套套公式的想法,久而久之形成思維惰性,必定會學得吃力。學習還是要抓好平時,及時把不明白的弄通,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
-
3 # 林翰老師
這個問題換一個場景,一個無門無派不懂武功的年輕人,看哪本秘籍可以變成大俠?
武俠小說裡哪一個大俠不是集百家之所長於一身,所以拜師學藝比自己看書,要好很多,特別是在剛入門的基礎環節。
上了初中成績不行了,數學跟不上,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點:
第一,數學課能不能聽懂。
第二,作業會不會做。
第三,做了題,能不能寫對。
針對每個型別不同的情況,就要有不同針對性的習題和輔導方法,對應輔導書和練習冊也不一樣?
數學課能不能聽懂,最好去報1對1的輔導班,針對孩子哪兒不對,哪兒聽不懂,在對應的知識點合理“倒帶”,講一下所對應之前的知識點,看能不能有所改善。
作業會不會做,就做書上的例題,主要是看,看會,在自己試著做課後的練習題,每個知識點後面直接就對應該知識點的題目,而且難度較小。
做了題,能不能寫對。這個就要做充足的練習。有可能你會對你們家的樓上樓下的鄰居叫什麼姓什麼,怎麼樣都是非常模糊的記憶,而自己爸爸媽媽的名字卻永遠都叫不錯,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們天天見非常非常熟悉,做題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大量的練習跟每一種題型呢都非常非常熟悉,你覺得還有不會做的題嗎?
-
4 # 初中數學西瓜老師
買書要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來定。
基礎薄弱,那要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小學的時候基礎就薄弱。還是上初一以後基礎才開始差的。
如果小學數學能考85分以上,小學基礎是基本沒有問題的。只需要做初一的題目即可。如果小學數學,85分以下。小學的基礎就有點兒問題。建議小學的部分,重點練習加減乘除運算和數的大小比較(尤其是分數)即可。因為初一的有理數主要也是講的加減乘除。只是數的範圍擴大了而已。推薦書籍小學的輔導書,建議買本口算題即可。口算題都比較基礎,隨便買本即可!(注意:乘法口訣一定要熟,初一的平方根、初二的根式都要用)
初中的書建議用課本就好,最多再買一本輔導書。課本重點看例題、隨堂練習。課後習題可以考慮挑著做。每個章節的總複習題一定要做,用於檢測學習效果!輔導書的話可以買初一的《五年中考三年模擬》。這本書屬於中等難度。可以在做完課本上的題以後,考慮做這本書。這本書的題是按知識點分類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挑著做。
提示:初一的基礎是有理數和整式的運算。難點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尤其是利潤類的應用題)
下圖是《五年中考三年模擬》的部分內容。
結束語買書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只要努力學習,便可取得進步!
-
5 # 銳不可擋
我孩子也是初一,數學成績還可以吧,但是有些地方也容易出錯,於是我們自己幫他學習。初一數學其實難度不大,但是在思維上與小學相比“坑”更多了。初一上冊大概學習四個板塊,分別是有理數,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幾何初步。
我覺得初中數學關鍵的是要概念清晰,性質和法則理解透徹,每一個板塊,抓住核心要素。比如第一章有理數,我認為數軸是這一章的核心,數軸的概念理解了,也就理解了正負數,絕對值。有理數的計算,正負,也就沒有難度了。第二章整式,核心內容就是單項式和同類項,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其他都不難,這一章是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解方程的過程,無非就是對等式進行系列變化後得到一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的等式,再計算出這個未知數。在這些變化中,移項,去括號,去分母,是經常出錯的地方,等式的變化必須依照數學規則進行,一步出錯,結果就會錯。
至於選用什麼輔導書,我覺得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把作業(課堂作業和課後作業),每次測驗的題目掌握好,就可以了,只有老師才最瞭解自己學生,所以老師留的作業,往往針對性更好。另外,整理錯題本很重要,無論什麼原因出錯(概念理解出錯,計算出錯,運算規則出錯),不及時分析和改正,往往下次還會出同樣的錯,分析錯題的過程,就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只有基礎牢固,才有可能有所拓展。我在幫孩子解決錯題時,一般先幫他分析原因,回顧相關知識,講解題目,然後他自己解出答案。同時,我還會再找出幾個類似題目,過幾天后再讓他做。
在輔導過程中,我也確實有不會的題目(畢竟畢業20多年了,初中的知識看起來也知道,但是已經不繫統了),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就讓他去問老師,他先學會了,再回來給我講,這個方式他倒是蠻有成就感。
以上是我的方式,也是在不斷摸索,不一定是好的方法。
-
6 # 能提分的大劉
基礎薄弱就買那種教材解析同步的。練習冊的話,我感覺學校發的就夠了,弄懂就可以了。孩子不是體諒做的少的事,是學不進去的事,學的質量不夠。用好您家裡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擺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筆,學習就能進步,提升學習運氣和考試運氣,早日“開竅”。
-
7 # 靜靜的書屋
初一還算早,如果只是初一沒有學好,現在努力還是很有可能趕上來的,但是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基礎越薄弱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轉變的週期就越長。
其實大部分的學生基礎不牢固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造成的,數學科至少到初一(初二以後學習難度加大,內容更多,時間更緊迫,要轉變難度比初一大很多)只要能徹底改變學習態度,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學,絕大部分都能有較大的進步,但是要改變學習態度談何容易,特別是一下子要比原來成績好的學生還要努力還要自律就更難了。所以我一直說逆襲很難,也很少見,最多是和自己相比有個較大的進步,即使這樣也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學習態度不好說直白一點就是懶,很多及格邊緣的學生一般是不想用腦,懶得思考。
初一的學生數學基礎差,自己想學的話這麼做肯定能進步,自覺的話,自己複習都行,甚至都不用找老師補習。
想繼續朝A靠攏的話還得繼續加深難度,方法和前面差不多,重點就是錯題一定要再做一遍,特別是到了初二初三,很多壓軸題步驟很長,不會做沒關係,將解答過程看懂,然後自己完整做一遍,多練習自然就會了,但最終還是要能獨立完成,如此這般慢慢地就會獨立完成了。
數學最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多思考多練習是關鍵!
-
8 # 小云媽
我孩子也上初一,數學成績不穩定,時高時低。我給她買的是全解和五三的,覺得還不錯,我覺得不需要盲目刷題,更重要的是吃透書上的知識點,適當做題,舉一反三。做好錯題本的整理和總結。
-
9 # 陪讀的瑋媽
孩子剛上初一,數學跟不上基礎薄弱要買什麼輔導書和練習冊?我認為買練習冊的想法是對的,光靠課本上的基礎題還不夠,還需要多做些課外練習冊之類的最好不過了。你自己提到孩子基礎薄弱,我認為數學基礎也可以看成幾大類,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首先,數學的計算能力,一直是重點之中,基本上大部分題都離不開要計算。有些孩子小學計算學的不好,計算能力差,在考試的時候,明明算式列對了,結果算錯丟分了,很是可惜。計算能力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補上來的,那就是大量刷題來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最後,學會整理錯題,我在之前的回答中,一直強調錯題本的重要性。說實話,我不太贊成題海戰術,瘋狂刷題。我覺得針對性刷題更有意義,而整理好的錯題本,更能清晰的體現出,哪些題是自己容易出錯,或者是一直沒有弄懂。可以請教家長,或者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把不會的學會,下次考試遇到同樣的題才不會丟分。
-
10 # 初中數學匯
初一數學成績不太好也不須要太著急,要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數學成績差點,可能是小學數學基礎有點薄弱,或許是剛上中學不適應老師講課方法,也可能孩子聽課質量不太高,….。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果,至於買什麼樣練習冊,根據我從教初中數學近40年的實踐發現有一種課時作業本還是很好的,題型全面,難度適中,可以滿足上中下各類學生示意圖,我這樣回覆不知道是否能幫助你
回覆列表
孩子初一剛結束,馬上升初二。這裡推薦一些孩子做著不錯的輔導書。
初一數學我的觀察,並不太難,所以,基礎的夯實是第一位。
數學基礎夯實的參考書,孩子這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幾本:
53練習主要著重於考察:孩子對每個章節知識點的掌握和領悟。從難度上而言,53的練習分為低、中、高三階,其中,低階題佔70%-80%,中階題佔10%,高階題佔10%。不過,總體而言,比起其他的數學參考書,53偏基礎夯實。
第二本書是提升孩子運算能力的,初一(上)的數學考試每次都有一塊運算能力的考核,分數佔比大約10%左右,這是一塊送分題,要求孩子的運算能力務必又快又準。基於此,升入初一後,家長最好安排孩子每天做6道題運算題,以提升孩子的運算能力。
我的觀察,如果家長能讓孩子把53吃透,數學考個差不多的分數還是可以的。
以上兩本書,我自己的孩子基本在假期預習階段就可以全部做完。到了開學後,平時的作業環節,讓孩子把重心放在老師佈置的日常作業環節,務求對日常作業做到零盲區(這點尤其注意,我自己的孩子在初一(下)就犯了這個錯誤,對待老師佈置的平常作業有些敷衍,到期末考試就吃了教訓)。
以上是基礎夯實。在基礎夯實的基礎上,孩子學有餘力的話,可以配套一下中、高階習題訓練。
以上兩本書,尖子生我的觀察是偏中等難度,新思維難度偏高。這兩本書都屬於思維拓展型的練習。做這種思維拓展練習,我覺得一個原則是:不求快,但求精,切忌不求甚解,只滿足於孩子得出一個正確答案,要讓孩子縷清思路,否則,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另外,做中高難度拓展練習,也切忌凌空蹈虛,還是要在孩子基礎紮實,學有餘力的前提下,方可做拓展練習。
除了上述練習,學好數學,我覺得“溫故知新”環節不可少。知新主要是預習,溫故就是需要孩子不停“回頭看”,比如家長要求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根據我的觀察,錯題一錯再錯是普遍現象。因此,對錯題的經常性複習就成為必須。
以上是孩子學習數學的一些經驗和教訓,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