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為了活得體面和高貴。閱讀令人睿智豁達優雅美麗。閱讀可以改變人生。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讓人生在有限的長度內,寬廣遼遠,波瀾壯闊,奔騰洶湧,浩蕩激越。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外在的相貌和物質的構成基於遺傳而無法改變,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閱讀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閱讀讓人生永不聽任命運的擺佈,把握自己,執著地走向夢想的極地。不論出身高貴與卑賤,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座標和軌跡,奏響人生的樂章。 閱讀穿越時空,為人類開闢了一個遙望世界的無限星空。人類只有百年的航空航天史,然而,閱讀卻是人類心靈的飛翔機,是最早的“載人宇宙飛船”。它與人生同步,卻可以與時間逆行,抵達遙遠的未來,揭曉迷離的過去。它可以開啟無數個維度空間,讓思想縱橫捭闔,通向偉大的心靈。 閱讀是幸福的發祥地。縝密的邏輯,深奧的思想,崇高的境界,偉大的靈魂,都環擁著閱讀者。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做一個讀書人,就是做一個幸福的人。閱讀使文字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它比影象更空靈,比記憶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讓你凌駕於偉人的思考之上。閱讀是人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它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人生、社會,很多都源於閱讀。 閱讀的意義在於,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個人的閱讀史,即是他的心靈發育史。閱讀使人超越動物性,不至淪為活動木偶,行屍走肉。停止閱讀就意味著切斷了與世界的溝通,與心靈的溝通,人生也就進入了死迴圈。可以說,是閱讀拯救了我們。要活著,就必須閱讀。但是,這樣令人心馳神往的閱讀卻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人們必須透過學習閱讀才能抵達閱讀的自由王國。 學習閱讀的過程決定你是否一生與閱讀結緣。 毫不客氣地說,很多人從來沒有學會閱讀,沒有閱讀能力,因而也就無從領略閱讀的妙趣,終生與書無緣。閱讀者不是閱讀的機器。它是讀者與作者靈魂的互動,互相的顯現。你讀到的,是那些文字在你自己心靈中的映像。這種映像因你內心的氣象而變幻無窮。“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的真義就在於,你讀到了自己內心所感應、妙悟的意義。閱讀能力是人們與文字溝通的能力。從閱讀的技術上說,閱讀是有方法的。我們在獲得了閱讀的基本能力後,更重要的是對文字的解析能力。食而化之,令文字有血有肉,有形有色,還原文字活化的生命。 我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學習閱讀十分艱難。如果我們與閱讀還有距離,我們的閱讀還存在障礙,都是因為世俗的腐朽的不正確的閱讀觀使我們無法親近閱讀。 比如對閱讀的膜拜,對閱讀的功利訴求。 也許,我們可以驚世駭俗地把閱讀拉下文化崇拜的神壇。 也許,我們可以無所羈絆地把閱讀從功名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閱讀中得到心靈的慰藉。每一個人都是閱讀的主人。閱讀僅僅是為了活著,快樂地活著,有靈魂地活著,高質量地活著,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活著的人。 閱讀並不神秘。 是的,閱讀是娛樂。因為閱讀,所以快樂。 閱讀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為閱讀,生命才春意盎然。 閱讀是自由的,個性化的私人化的空間,它可以容納你的心靈。閱讀是親歷文字魅力之後的玩味、賞析、思考、超越。閱讀不僅有著想象力,更有著創造力。在閱讀中,我們的心靈羽翼豐滿。在閱讀中,我們突破自我,飛越騰昇。 記得看到過一篇文章《珍惜閱讀》:閱讀如同一首歌,歌到情處淚雙流。閱讀是一種溝通,一 種明悟,珍惜閱讀,就是珍惜人生的一分一秒,珍惜世間的一草一木。 人生實際就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相同,這本書的內容也不會相同。即使同一個人,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她)人生之書的內容也不會重複。 不同的人,其經歷更不一樣,書的內容更加大相徑庭。 所以,要讀懂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要讀懂人的一生,何其難也! 但許多人在努力溝通,希望讀懂對方,瞭解對方,深入對方,讓思想和思想進行交流。 閱讀開啟人生美好之窗 文/桑榆 2006年05月26日,星期五 記得女兒不足一歲時,要抑制哭鬧最好的良方就是把一本花花綠綠的硬皮書放在跟前。除去偶爾身體的不適,這種辦法百試不爽,屢建奇功。 那時候,與網路相隔甚遠。莫妮克的《無字書》遙不可及,諸如鼠小弟系列等其它圖畫書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只是幾本在書店淘來的五彩斑瀾的《小小孩識物》,還有每月一期的《嬰兒畫報》。偶有一次出差杭州,眼花繚亂於書店品種之繁多整齊,一時間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撿起這本放下那本,終於在萬千玫瑰中獨選了一套二十冊的小小故事。也就是這些稀少可貴的精神食糧,給予了女兒生命最初的一園芬芳。在閱讀中她嗅到快樂、美好的氣息,在故事裡她找到親切、可愛的夥伴。 常常的,她會指定就讀某一本,翻來覆去講同一個故事,醉心於故事裡的每一個細節,甚至於偷換個別詞語倒置個別句子都能被監聽出來,立馬糾正,不容遲疑。 美好的感覺在你帶著孩子親近書的那一刻開始。哪怕生活有如此蕪雜的瑣事,哪怕工作有那些糾纏的節頭,從開啟書的一瞬間,一股清流緩緩淌過心田。更何況,面前還有一雙求知若渴明淨無暇的眼眸。文字的奇特魅力在於寥寥數言便可以帶你到一處遠離塵囂的秘密花園,傾聽鳥語盈耳,俯仰行雲流水。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努力用書來搭建一座虹橋,光芒七彩的虹橋。試想一路上,大手牽著小手,指點繁星皓月,乾坤朗朗。橋的彼岸是美麗自信、充實快樂,種種品質在行走閱讀的過程中一一學習一一鍛造一一修正一一完善,那會是多麼美麗的圖景! 印象較深的一次,是最近給女兒閱讀孫幼軍的《小布頭奇遇記》。這本書動人之處在於讓孩子瞭解舊社會的苦難,學會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說起來是很輕鬆,可是真要做起來卻不容易。尤其現在獨生子女的驕嬌二氣,或多或少的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透過閱讀類似的故事,讓她懂得節約,懂得謙讓,懂得愛。一本好書就是一盞指引航向的燈塔。 當網路走進我們的生活,無比開闊的閱讀視野和書的海洋在等著你去探尋。好象雅偌什筆下的小熊和小老虎發現“巴拿馬”一樣欣喜若狂。雖然尋找的腳步回到原地,但他們從更高的境界看到生活的美好。 當代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老師說過:一個希望優秀的人,是應該親近文學的,親近文學的方式當然就是閱讀。閱讀那些經典和傑作,在故事和語言間得到和世俗不一樣的氣息,優雅的心情和感覺在這同時也就滋生出來……慢慢地,這閱讀就使你有了格調,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閱讀帶給我們的無疑是這樣的登高遠眺。尤其身陷現實的囹圄,跳出圈子憑藉的力量就來自於各種各樣的書,來自於潛心的閱讀。孩子也一樣,有了這種能力,無異於推開一扇望向美好的窗。同樣是長大,有了閱讀相伴,尤其是閱讀優秀、經典的作品,那是怎樣詩意的寬鬆!我們需要給孩子這樣的溫暖,孩子也需要這樣的牽引。 閱讀與人生 徐雁 今天的話題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關係到每一個家庭,關係到每一個城市的文化。無論哪一類人,都離不開“閱讀”。為什麼?因為“閱讀”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們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離開了“閱讀”,我就沒有緣分與大家面對面;如果離開了“閱讀”,我個人也不可能從江蘇太倉的家鄉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讀書,又從北京大學到南京大學來教書,也不可能作為講座“專家”來給大家講“閱讀”。接下來,我將與在座各位交流我多年來有關“閱讀與人生”的一些心得。 閱讀的本質在於關注人生 意思是說:少年的時候,你開啟一本書來看就好像是在門縫中看月亮,自己是小的,月亮是圓圓的、大大的,對月亮充滿了嚮往,覺得月亮很神奇,同樣覺得讀書這件事情很神奇;人到中年以後,就好像在自己家的庭院裡面望月亮,揹著手望月亮,對月亮充滿親切之感,也就是對閱讀的瞭解已經有了充分的把握,充滿著自信;到了老年,就好像在臺上玩月(繁體字的“臺”表示著一個讀書人站在高高的建築物上),所謂玩月就是與月亮“互動”,你覺得月亮就在自己的把握之中,自己經歷的人生與所讀的內容相交融。 關於閱讀的況味,張潮有一段話總結得相當好。他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最後一句話尤為畫龍點睛之筆:“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就是說,當你有了閱歷的參與,也就是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了互動之後,你對閱讀這件事情才會有充分的把握,對圖書能夠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才充滿自信。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說“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也就是說,假如你能夠透過自己的思考,將個人的閱歷實踐與書本知識結合到一起的話,也就能夠寫成自己的妙文佳章了,這個文章就有“思想力”了,其中包含著你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覺悟、見識和見解。 因此,少年讀書、中年讀書、老年讀書,都離不開這樣一個規律:“萬物皆書卷,天地閱覽室。”我們要善於從無字句處讀書,善於把自己的人生,同自然山川、社會事物的知識與書本知識加以貫通、加以融合。 中年的時候,要分一部分用於繼續學習;老年的時候,更把閱讀作為和諧自己心靈、豐沛自己精神家園的一種手段,這樣的人生就會很圓滿、很充實,所以我們說是閱讀讓人汲取他人智慧,讓人生插上知識和學識的翅膀,在有限的百年時間中獲得相對無限的發展空間,這就是閱讀的本質意義。 閱讀經典名著在於汲取人生智慧 經典名著經過時間的過濾,經過了一代代人的閱讀,這一代代人的閱讀行為也就類似今天的“手機投票”,這樣儲存下來的才能稱為“經典”,中國古代的書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為什麼只有中國四大名著成為“經典”呢?就是因為我們無數代的讀者讀過這些書後都為其“投票”,使得四大名著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著作中脫穎而出,進入“名著排行榜”。讀書尤其要讀“經典”的意義就在於此:一部“經典”記錄了古代的先賢最充分的知識、最睿智的智慧、最精湛的見解。 關於何為“名著”的問題,有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哲學先生的一段話: 名著的閱讀者最多,它們不是一兩年內的暢銷書,而是長銷不衰的暢銷書; 名著是通俗易懂的不是引經據典、晦澀難懂的…… 無論是有關哲學、科學,還是歷史、詩歌方面的名著, 探討的都是人類的普遍性問題,而不是專業問題; 名著雋永耐讀……即使反覆閱讀,也難以窮盡其底蘊名著最有影響力, 並且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性; 名著探討的是人類生活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 阿德勒博士關於名著的見解,是有關西方書文化世界中原理式的總結。 中國有老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一旦個人經驗、體會加入到閱讀中,對文學原著底蘊的瞭解會更深邃。閱讀的物化決定了你的頭腦意識,能夠作用一個人的思維,又可用於社會的人事實踐。假如智慧用於為人處世,那就不得了。而更重要的一個方面,透過對經典名著的閱讀可以提升自我,讓我們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淨化,讓我們可以用閱讀的愉悅和高雅的趣味,來應對人生的無知乃至愚昧,面對人生的世俗乃至庸俗,進而笑對人生的無奈乃至無聊。 而看報紙卻不同……如果你今天拿著一個月前的報紙在看,這種閱讀行為難以得到別人的尊重。但如果你去捧讀“一生必讀的60本書”,大概沒有人會笑話你,大家會對你充滿了一種文化上的敬意。因此,如果形成了讀書的愛好,那是你一生的幸福。 我在這裡推薦兩篇材料:第一篇是《華人最值得一遊的50個地方》,這是在杭州2006年國際旅遊交易會上排出來的次序,我自己看後覺得又驚又愧,驚的是我去過的很多地方在值得一遊的50個地方之中,慚愧的是有些地方沒有去過或者是因為自己對這個城市的閱讀不到位與之失之交臂。 這50個地方分為八種類型:現代都市、歷史名城、海濱城市、風景城市、自然山水、野外探險、人生希冀、古鎮古城……除了國內《華人最值得一遊的50個地方》之外,無獨有偶,美國也有《地球人一生中最值得看一次的地方》。 其中第一類是“歷史名城”,排名是巴塞羅那、香港、伊斯坦布林、耶路撒冷、倫敦、紐約、巴黎、里約熱內盧、舊金山、威尼斯;其他系列分為“最後的伊甸園”、“風景之地”、“優美寧靜的人間天堂”、“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結合”、“世界奇蹟——人類最偉大的建築”(其中就包括中國的長城)。
。閱讀是為了活得體面和高貴。閱讀令人睿智豁達優雅美麗。閱讀可以改變人生。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讓人生在有限的長度內,寬廣遼遠,波瀾壯闊,奔騰洶湧,浩蕩激越。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外在的相貌和物質的構成基於遺傳而無法改變,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閱讀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閱讀讓人生永不聽任命運的擺佈,把握自己,執著地走向夢想的極地。不論出身高貴與卑賤,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座標和軌跡,奏響人生的樂章。 閱讀穿越時空,為人類開闢了一個遙望世界的無限星空。人類只有百年的航空航天史,然而,閱讀卻是人類心靈的飛翔機,是最早的“載人宇宙飛船”。它與人生同步,卻可以與時間逆行,抵達遙遠的未來,揭曉迷離的過去。它可以開啟無數個維度空間,讓思想縱橫捭闔,通向偉大的心靈。 閱讀是幸福的發祥地。縝密的邏輯,深奧的思想,崇高的境界,偉大的靈魂,都環擁著閱讀者。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做一個讀書人,就是做一個幸福的人。閱讀使文字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它比影象更空靈,比記憶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讓你凌駕於偉人的思考之上。閱讀是人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它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人生、社會,很多都源於閱讀。 閱讀的意義在於,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個人的閱讀史,即是他的心靈發育史。閱讀使人超越動物性,不至淪為活動木偶,行屍走肉。停止閱讀就意味著切斷了與世界的溝通,與心靈的溝通,人生也就進入了死迴圈。可以說,是閱讀拯救了我們。要活著,就必須閱讀。但是,這樣令人心馳神往的閱讀卻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人們必須透過學習閱讀才能抵達閱讀的自由王國。 學習閱讀的過程決定你是否一生與閱讀結緣。 毫不客氣地說,很多人從來沒有學會閱讀,沒有閱讀能力,因而也就無從領略閱讀的妙趣,終生與書無緣。閱讀者不是閱讀的機器。它是讀者與作者靈魂的互動,互相的顯現。你讀到的,是那些文字在你自己心靈中的映像。這種映像因你內心的氣象而變幻無窮。“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的真義就在於,你讀到了自己內心所感應、妙悟的意義。閱讀能力是人們與文字溝通的能力。從閱讀的技術上說,閱讀是有方法的。我們在獲得了閱讀的基本能力後,更重要的是對文字的解析能力。食而化之,令文字有血有肉,有形有色,還原文字活化的生命。 我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學習閱讀十分艱難。如果我們與閱讀還有距離,我們的閱讀還存在障礙,都是因為世俗的腐朽的不正確的閱讀觀使我們無法親近閱讀。 比如對閱讀的膜拜,對閱讀的功利訴求。 也許,我們可以驚世駭俗地把閱讀拉下文化崇拜的神壇。 也許,我們可以無所羈絆地把閱讀從功名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閱讀中得到心靈的慰藉。每一個人都是閱讀的主人。閱讀僅僅是為了活著,快樂地活著,有靈魂地活著,高質量地活著,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活著的人。 閱讀並不神秘。 是的,閱讀是娛樂。因為閱讀,所以快樂。 閱讀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為閱讀,生命才春意盎然。 閱讀是自由的,個性化的私人化的空間,它可以容納你的心靈。閱讀是親歷文字魅力之後的玩味、賞析、思考、超越。閱讀不僅有著想象力,更有著創造力。在閱讀中,我們的心靈羽翼豐滿。在閱讀中,我們突破自我,飛越騰昇。 記得看到過一篇文章《珍惜閱讀》:閱讀如同一首歌,歌到情處淚雙流。閱讀是一種溝通,一 種明悟,珍惜閱讀,就是珍惜人生的一分一秒,珍惜世間的一草一木。 人生實際就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相同,這本書的內容也不會相同。即使同一個人,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她)人生之書的內容也不會重複。 不同的人,其經歷更不一樣,書的內容更加大相徑庭。 所以,要讀懂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要讀懂人的一生,何其難也! 但許多人在努力溝通,希望讀懂對方,瞭解對方,深入對方,讓思想和思想進行交流。 閱讀開啟人生美好之窗 文/桑榆 2006年05月26日,星期五 記得女兒不足一歲時,要抑制哭鬧最好的良方就是把一本花花綠綠的硬皮書放在跟前。除去偶爾身體的不適,這種辦法百試不爽,屢建奇功。 那時候,與網路相隔甚遠。莫妮克的《無字書》遙不可及,諸如鼠小弟系列等其它圖畫書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只是幾本在書店淘來的五彩斑瀾的《小小孩識物》,還有每月一期的《嬰兒畫報》。偶有一次出差杭州,眼花繚亂於書店品種之繁多整齊,一時間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撿起這本放下那本,終於在萬千玫瑰中獨選了一套二十冊的小小故事。也就是這些稀少可貴的精神食糧,給予了女兒生命最初的一園芬芳。在閱讀中她嗅到快樂、美好的氣息,在故事裡她找到親切、可愛的夥伴。 常常的,她會指定就讀某一本,翻來覆去講同一個故事,醉心於故事裡的每一個細節,甚至於偷換個別詞語倒置個別句子都能被監聽出來,立馬糾正,不容遲疑。 美好的感覺在你帶著孩子親近書的那一刻開始。哪怕生活有如此蕪雜的瑣事,哪怕工作有那些糾纏的節頭,從開啟書的一瞬間,一股清流緩緩淌過心田。更何況,面前還有一雙求知若渴明淨無暇的眼眸。文字的奇特魅力在於寥寥數言便可以帶你到一處遠離塵囂的秘密花園,傾聽鳥語盈耳,俯仰行雲流水。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努力用書來搭建一座虹橋,光芒七彩的虹橋。試想一路上,大手牽著小手,指點繁星皓月,乾坤朗朗。橋的彼岸是美麗自信、充實快樂,種種品質在行走閱讀的過程中一一學習一一鍛造一一修正一一完善,那會是多麼美麗的圖景! 印象較深的一次,是最近給女兒閱讀孫幼軍的《小布頭奇遇記》。這本書動人之處在於讓孩子瞭解舊社會的苦難,學會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說起來是很輕鬆,可是真要做起來卻不容易。尤其現在獨生子女的驕嬌二氣,或多或少的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透過閱讀類似的故事,讓她懂得節約,懂得謙讓,懂得愛。一本好書就是一盞指引航向的燈塔。 當網路走進我們的生活,無比開闊的閱讀視野和書的海洋在等著你去探尋。好象雅偌什筆下的小熊和小老虎發現“巴拿馬”一樣欣喜若狂。雖然尋找的腳步回到原地,但他們從更高的境界看到生活的美好。 當代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老師說過:一個希望優秀的人,是應該親近文學的,親近文學的方式當然就是閱讀。閱讀那些經典和傑作,在故事和語言間得到和世俗不一樣的氣息,優雅的心情和感覺在這同時也就滋生出來……慢慢地,這閱讀就使你有了格調,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閱讀帶給我們的無疑是這樣的登高遠眺。尤其身陷現實的囹圄,跳出圈子憑藉的力量就來自於各種各樣的書,來自於潛心的閱讀。孩子也一樣,有了這種能力,無異於推開一扇望向美好的窗。同樣是長大,有了閱讀相伴,尤其是閱讀優秀、經典的作品,那是怎樣詩意的寬鬆!我們需要給孩子這樣的溫暖,孩子也需要這樣的牽引。 閱讀與人生 徐雁 今天的話題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關係到每一個家庭,關係到每一個城市的文化。無論哪一類人,都離不開“閱讀”。為什麼?因為“閱讀”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們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離開了“閱讀”,我就沒有緣分與大家面對面;如果離開了“閱讀”,我個人也不可能從江蘇太倉的家鄉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讀書,又從北京大學到南京大學來教書,也不可能作為講座“專家”來給大家講“閱讀”。接下來,我將與在座各位交流我多年來有關“閱讀與人生”的一些心得。 閱讀的本質在於關注人生 意思是說:少年的時候,你開啟一本書來看就好像是在門縫中看月亮,自己是小的,月亮是圓圓的、大大的,對月亮充滿了嚮往,覺得月亮很神奇,同樣覺得讀書這件事情很神奇;人到中年以後,就好像在自己家的庭院裡面望月亮,揹著手望月亮,對月亮充滿親切之感,也就是對閱讀的瞭解已經有了充分的把握,充滿著自信;到了老年,就好像在臺上玩月(繁體字的“臺”表示著一個讀書人站在高高的建築物上),所謂玩月就是與月亮“互動”,你覺得月亮就在自己的把握之中,自己經歷的人生與所讀的內容相交融。 關於閱讀的況味,張潮有一段話總結得相當好。他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最後一句話尤為畫龍點睛之筆:“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就是說,當你有了閱歷的參與,也就是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了互動之後,你對閱讀這件事情才會有充分的把握,對圖書能夠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才充滿自信。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說“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也就是說,假如你能夠透過自己的思考,將個人的閱歷實踐與書本知識結合到一起的話,也就能夠寫成自己的妙文佳章了,這個文章就有“思想力”了,其中包含著你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覺悟、見識和見解。 因此,少年讀書、中年讀書、老年讀書,都離不開這樣一個規律:“萬物皆書卷,天地閱覽室。”我們要善於從無字句處讀書,善於把自己的人生,同自然山川、社會事物的知識與書本知識加以貫通、加以融合。 中年的時候,要分一部分用於繼續學習;老年的時候,更把閱讀作為和諧自己心靈、豐沛自己精神家園的一種手段,這樣的人生就會很圓滿、很充實,所以我們說是閱讀讓人汲取他人智慧,讓人生插上知識和學識的翅膀,在有限的百年時間中獲得相對無限的發展空間,這就是閱讀的本質意義。 閱讀經典名著在於汲取人生智慧 經典名著經過時間的過濾,經過了一代代人的閱讀,這一代代人的閱讀行為也就類似今天的“手機投票”,這樣儲存下來的才能稱為“經典”,中國古代的書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為什麼只有中國四大名著成為“經典”呢?就是因為我們無數代的讀者讀過這些書後都為其“投票”,使得四大名著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著作中脫穎而出,進入“名著排行榜”。讀書尤其要讀“經典”的意義就在於此:一部“經典”記錄了古代的先賢最充分的知識、最睿智的智慧、最精湛的見解。 關於何為“名著”的問題,有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哲學先生的一段話: 名著的閱讀者最多,它們不是一兩年內的暢銷書,而是長銷不衰的暢銷書; 名著是通俗易懂的不是引經據典、晦澀難懂的…… 無論是有關哲學、科學,還是歷史、詩歌方面的名著, 探討的都是人類的普遍性問題,而不是專業問題; 名著雋永耐讀……即使反覆閱讀,也難以窮盡其底蘊名著最有影響力, 並且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性; 名著探討的是人類生活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 阿德勒博士關於名著的見解,是有關西方書文化世界中原理式的總結。 中國有老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一旦個人經驗、體會加入到閱讀中,對文學原著底蘊的瞭解會更深邃。閱讀的物化決定了你的頭腦意識,能夠作用一個人的思維,又可用於社會的人事實踐。假如智慧用於為人處世,那就不得了。而更重要的一個方面,透過對經典名著的閱讀可以提升自我,讓我們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淨化,讓我們可以用閱讀的愉悅和高雅的趣味,來應對人生的無知乃至愚昧,面對人生的世俗乃至庸俗,進而笑對人生的無奈乃至無聊。 而看報紙卻不同……如果你今天拿著一個月前的報紙在看,這種閱讀行為難以得到別人的尊重。但如果你去捧讀“一生必讀的60本書”,大概沒有人會笑話你,大家會對你充滿了一種文化上的敬意。因此,如果形成了讀書的愛好,那是你一生的幸福。 我在這裡推薦兩篇材料:第一篇是《華人最值得一遊的50個地方》,這是在杭州2006年國際旅遊交易會上排出來的次序,我自己看後覺得又驚又愧,驚的是我去過的很多地方在值得一遊的50個地方之中,慚愧的是有些地方沒有去過或者是因為自己對這個城市的閱讀不到位與之失之交臂。 這50個地方分為八種類型:現代都市、歷史名城、海濱城市、風景城市、自然山水、野外探險、人生希冀、古鎮古城……除了國內《華人最值得一遊的50個地方》之外,無獨有偶,美國也有《地球人一生中最值得看一次的地方》。 其中第一類是“歷史名城”,排名是巴塞羅那、香港、伊斯坦布林、耶路撒冷、倫敦、紐約、巴黎、里約熱內盧、舊金山、威尼斯;其他系列分為“最後的伊甸園”、“風景之地”、“優美寧靜的人間天堂”、“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結合”、“世界奇蹟——人類最偉大的建築”(其中就包括中國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