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暗示:氫原子(¹₁H)與中子(n)皆由質子與電子(p⁺+e⁻)構成。
若按標準粒子模型,由於:①中子(n)=質子(p)+電子(e)+反中微子(ve"),②質子(938M)=夸克環(9.6M)+膠子(g,0)+繆子(105.7M),
其中,M是質量單位MeV/c²的簡寫,質子質量938M,夸克環質量9.6M,膠子質量為0,繆子質量為105.7M。
顯然,有三個“質量方程不守恆”:質子的不守恆,中子的不守恆,氫原子的也不守恆。
據說,這涉及W±/Z0乃至H希格斯玻色子,這些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撞出來。
可是,即使這樣也依然解釋不了質量守恆的困惑。有人說,微觀世界不服從守恆定律。
新視野認為,實體的內外空間,不是絕對虛無的,而是有特定密度的場介質(簡稱場)。
無論內場還是外場,都是吸能·載波·傳力的載體。內空間是高密場,外空間是低密場。
實體的內場密度,簡稱內密度,對應內質量。實體的外場密度,簡稱外密度,對應外質量。
較近的外密度,簡稱近密度,對應近質量。較遠的外密度,簡稱遠密度,對應遠質量。
通常,大粒子的內密度比小粒子的小很多,例如,原子的內密度遠遠小於核子內密度。
通常,大天體的近密度比小天體的大很多。例如,太陽的近密度遠遠大於地球近密度。
通常,微觀粒子的內密度遠大於宏觀實體的內密度。例如,電子內密度>>地球內密度。電子內密度<<質子內密度。
由於核子的內密度很大,遠遠大於繆子質量。在微觀世界,場介質(或玻色子)的質量貢獻遠大於夸克與繆子等費米子的質量貢獻。
研究表明:電子的內部沒有更小的粒子,電子是純淨的場介質。電子質量≡電子內質量。
定理1:電子的內質量=1個場量子的固有質量,即:電子質量(m₀)≡場量子質量。
按電子的經典半徑r=2.82費米,可計算:電子密度=電子內密度,即:
ρ(e)=m₀/4.2r³...(1)
定理2:電子光速自旋而超穩定,固有的電子自旋勢能≡場量子自旋勢能:
m₀c²=hc/λ*...(2)
λ*=2.42皮米,是場量子最短波長。普朗克常數可定義為:
h=m₀cλ*...(3)
=6.63×10⁻³⁴J/Hz
定理3:正負電子,分別加速到光速即碰撞,就急遽膨脹為正負場量子:
½m₀c²=hc/λ₀...(4)
λ₀=4.85皮米,是場量子被激發為光子的最短波長。光子最小半徑為:
r₀=λ₀/2π=0.39皮米...(5)
定理4:場量子自旋勢能是固有的,只考慮被電子激發的光子輻射能:
eU=½m₀v²=hc/λ...(6)
其中,① U是對電子的加速電壓,有:電子被加速到速度:
v=√(2eU/m₀)...(7)
② 電子擾動場量子,場量子被激發的光子波長:
λ=hc/eU=2hc/m₀v²...(8)
只有分別列出氫原子、中子與質子的內部結構參量,才能比較出氫原子與中子的本質區別。
4.1 氫原子的質量方程
定義:實體動能(½mv²)總要擾動真空場,進而產生的質量增量簡稱質增量 (m"),場介質的相關引數,本文用撇號“"”加以區別。
依據實量子激發的場效應方程:
½mv²=(m/m₀)hc/λ...(9)
可求:
①光子半徑:r"=λ/2π=2hc/m₀v²
②光子體積:V"=4.2r"³=4.2(2hc/m₀v²)³
④場體積:V=4.2R"³,
⑤質增量:m"=Vρ"=(R"³/r"³)m₀...(10)
氫原子的質量方程,是指氫原子質量(m)=亞原子質量(e,p)+內空間的質增量(m"),即:
m=e[m₀]+p[1836m₀]+m"[m₀R"/r"³]...(11)
=(1837+R"³/r³)m₀
說明:方程(11)中的質增量m"的推導過程有點複雜,詳見本文第5章 氫原子的質增方程。
4.2 為什麼要提出“質增量”這個新概念?
理由1:根據萬有引力定律,F=GMm/R²,當引力不變時,質量乘積效應(Mm)與場半徑乘積效應(RR)成正比。
這意味著:實介質的慣性質量與場介質的引力質量是超對稱的對等關係,由此可估算場半徑。
理由2:大體積粒子如原子,質增量可以忽略。但是,對於小體積如核子,質增量比較突出。
4.3 氫原子的已知參量:
① 核外電子繞核的平均速度,也叫核外電子基態速度或主控速度:
v=αc=2.2×10⁶m/s。
② 氫原子的經典半徑,也是核外電子的平均軌道半徑:
R=5.29×10⁻¹¹m。
電子質量:m₀=9.11×10⁻³¹kg,
質子質量:m(p)=1836m₀,
中子質量:m(n)=1840m₀
這裡的質增方程,特指氫原子的亞原子動能激發場效應疊加的質增量。
氫原子內部亞原子動能引起的質增量包括三個部分:核外電子的、原子核的、核內電子的。
5.1 核外電子軌道動能(Ek₁)的相關參量
電子軌道動能:Ek₁=½m₀v₁²=hc/λ₁,
電子的質增量:m"₁=m₀R"³/r"₁³,
電子軌道速度:v₁≈2200km/s,
電子激發光子的波長:λ₁=2hc/m₀v₁²
=1.98×10⁻⁷[m]=19.8nm
電子激發的光子半徑:r"₁=λ₁/2π
=3.15×10⁻⁸[m]=0.315nm
5.2 原子核震盪動能(Ek₂)的相關參量
核子震盪動能:Ek₂=½m₂v₂²=(m₂/m₀)hc/λ₂
核子的質增量:m"₂=m₀R"³/r"₂³,
核子震盪速度:v₂≈1.2km/s,
核子激發的光子波長:λ₂=2hc/m₀v₂²
=2.9×10⁻²[m]=29[mm]
核子激發的光子半徑:r"₁=λ₁/2π=4.6[mm]
5.3 核內電子軌道動能(Ek₃)的相關參量:
核內電子軌道動能:½m₀c²=hc/λ₃,
核內電子的質增量:m"₃=m₀R"³/r"₃³,
核內電子震盪速度:v₃=c
核內電子激發的光子波長:λ₃=2h/m₀c
=4.85×10⁻¹²[m]=4.85[pm]
核內電子激發的光子半徑:r"₃=λ₃/2π
=0.39×10⁻¹²[m]=0.39[pm]
5.4 氫原子內部亞原子疊加的質增方程
① 完整的質增方程:
m"=m"₁+m"₂+m"₃
=(1/r"₁³+1/r"₂³+1/r"₃³)R"³m₀...(12)
≈m₀R"³/r"₃³
② 簡化的質增方程(去掉複雜上下標)
m"=m₀R³/r³...(13)
=9.11×10⁻³¹×(5.29×10⁻¹¹)³/(0.39×10⁻¹²)³
=2.3×10⁻²⁴[kg]=1.29×10⁶M=1290[G]
此值接近希格斯子質量H=125~1250G(早期公佈的定義域),誤差有兩個可能:要麼氫原子半徑R偏小,要麼質子半徑r偏小。
5.5 調整氫原子的核子半徑
如果實驗結果所依據的理論沒毛病(權且退讓一步),可令質增方程(13)的m"=125G,反求核外電子的軌道半徑(R)或質子半徑(r):
令:m"=m₀R³/r³=125GeV/c²
若r不錯,則調整R,有:
R=³√(244.6×10⁶)·r
=624×(0.39×10⁻¹²)
=2.43×10⁻¹⁰[m]=243pm
此值是經典半徑53pm的4.6倍。
若R不錯,則調整r,有:
r=R/³√(244.6×10⁶)
=5.29×10⁻¹¹÷624=8.5fm
據有關資料稱,質子實驗半徑為8.3~8.7fm。
看來,質子理論半徑r=8.5費米,滿足氫原子的經典半徑53pm,貼近質子實驗半徑8.4fm,還滿足希格斯子實驗質量125G。
筆者本以為,庫侖定律既適合核外電子與核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也適合核內電子與繆核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且尤其根據原子核的β衰變所釋放的光電子速度為光速,推定核內電子的震盪速度也是光速,進而推算出質子的理論半徑為5.63費米,推導過程如下:
由於高能電子的向心力,來自核子內部電荷之間的電磁力,有:½m₀c²=ke²/r,可求質子半徑:r=2ke²/m₀c²=5.63費米。
但是,直接用庫侖定律推導質子的理論半徑與質子的實驗半徑、希格斯子的實驗質量出入較大。
因此不妨賦予庫侖定律修正係數k"。k"也叫質子的無量綱質增係數。可令R=8.5費米,則有:
½m₀c²=k"ke²/r...(14)
k"=8.5÷5.63≈1.5...(15)
根據中子衰變方程n→e+p+νe可以認為,中子內部的電子電荷與質子電荷之間的作用力,適合帶質增係數的庫侖定律:
中子內部的庫侖力,不妨是弱核力:
F"=k"ke²/r²...(16)
相應的電磁輻射能:
E"=k"ke²/r=½m₀c²=hc/λ"...(17)
氫原子與中子的聯絡與區別如下:
聯絡:各自的亞原子成分大體上是一致的。在超高溫高壓條件下,氫原子可以縮聚成中子。各自的質量方程如下:
氫原子=核外電子+約束質子+質增量,即:
¹₁H≈e(m₀)+p(1836m₀)+m"(125G)
中子=核內電子+約束質子+質增量,即:
¹₀n≈e±(2m₀)+p(1836m₀)+m"(125G)
區別:氫原子非常穩定,核外電子的主控速度是v=αc,服從庫侖定律,場效應方程是
½m₀v²=ke²/R=hc/λ
中子很不穩定,核內電子的主控速度v=c,庫侖定律質增係數k"=1.5,場效應方程是
½m₀c²=k"ke²/r=hc/λ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本題暗示:氫原子(¹₁H)與中子(n)皆由質子與電子(p⁺+e⁻)構成。
▲氫原子的兩種精細結構。1. 關於粒子的質量守恆問題若按標準粒子模型,由於:①中子(n)=質子(p)+電子(e)+反中微子(ve"),②質子(938M)=夸克環(9.6M)+膠子(g,0)+繆子(105.7M),
其中,M是質量單位MeV/c²的簡寫,質子質量938M,夸克環質量9.6M,膠子質量為0,繆子質量為105.7M。
顯然,有三個“質量方程不守恆”:質子的不守恆,中子的不守恆,氫原子的也不守恆。
據說,這涉及W±/Z0乃至H希格斯玻色子,這些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撞出來。
可是,即使這樣也依然解釋不了質量守恆的困惑。有人說,微觀世界不服從守恆定律。
2. 新視野:場介質也要參與密度分佈新視野認為,實體的內外空間,不是絕對虛無的,而是有特定密度的場介質(簡稱場)。
無論內場還是外場,都是吸能·載波·傳力的載體。內空間是高密場,外空間是低密場。
實體的內場密度,簡稱內密度,對應內質量。實體的外場密度,簡稱外密度,對應外質量。
較近的外密度,簡稱近密度,對應近質量。較遠的外密度,簡稱遠密度,對應遠質量。
通常,大粒子的內密度比小粒子的小很多,例如,原子的內密度遠遠小於核子內密度。
通常,大天體的近密度比小天體的大很多。例如,太陽的近密度遠遠大於地球近密度。
通常,微觀粒子的內密度遠大於宏觀實體的內密度。例如,電子內密度>>地球內密度。電子內密度<<質子內密度。
由於核子的內密度很大,遠遠大於繆子質量。在微觀世界,場介質(或玻色子)的質量貢獻遠大於夸克與繆子等費米子的質量貢獻。
3. 兩類指標:場介質密度、場量子參量研究表明:電子的內部沒有更小的粒子,電子是純淨的場介質。電子質量≡電子內質量。
定理1:電子的內質量=1個場量子的固有質量,即:電子質量(m₀)≡場量子質量。
按電子的經典半徑r=2.82費米,可計算:電子密度=電子內密度,即:
ρ(e)=m₀/4.2r³...(1)
定理2:電子光速自旋而超穩定,固有的電子自旋勢能≡場量子自旋勢能:
m₀c²=hc/λ*...(2)
λ*=2.42皮米,是場量子最短波長。普朗克常數可定義為:
h=m₀cλ*...(3)
=6.63×10⁻³⁴J/Hz
定理3:正負電子,分別加速到光速即碰撞,就急遽膨脹為正負場量子:
½m₀c²=hc/λ₀...(4)
λ₀=4.85皮米,是場量子被激發為光子的最短波長。光子最小半徑為:
r₀=λ₀/2π=0.39皮米...(5)
定理4:場量子自旋勢能是固有的,只考慮被電子激發的光子輻射能:
eU=½m₀v²=hc/λ...(6)
其中,① U是對電子的加速電壓,有:電子被加速到速度:
v=√(2eU/m₀)...(7)
② 電子擾動場量子,場量子被激發的光子波長:
λ=hc/eU=2hc/m₀v²...(8)
4. 氫原子與中子內空間的場介質參量只有分別列出氫原子、中子與質子的內部結構參量,才能比較出氫原子與中子的本質區別。
4.1 氫原子的質量方程
定義:實體動能(½mv²)總要擾動真空場,進而產生的質量增量簡稱質增量 (m"),場介質的相關引數,本文用撇號“"”加以區別。
依據實量子激發的場效應方程:
½mv²=(m/m₀)hc/λ...(9)
可求:
①光子半徑:r"=λ/2π=2hc/m₀v²
②光子體積:V"=4.2r"³=4.2(2hc/m₀v²)³
④場體積:V=4.2R"³,
⑤質增量:m"=Vρ"=(R"³/r"³)m₀...(10)
氫原子的質量方程,是指氫原子質量(m)=亞原子質量(e,p)+內空間的質增量(m"),即:
m=e[m₀]+p[1836m₀]+m"[m₀R"/r"³]...(11)
=(1837+R"³/r³)m₀
說明:方程(11)中的質增量m"的推導過程有點複雜,詳見本文第5章 氫原子的質增方程。
4.2 為什麼要提出“質增量”這個新概念?
理由1:根據萬有引力定律,F=GMm/R²,當引力不變時,質量乘積效應(Mm)與場半徑乘積效應(RR)成正比。
這意味著:實介質的慣性質量與場介質的引力質量是超對稱的對等關係,由此可估算場半徑。
理由2:大體積粒子如原子,質增量可以忽略。但是,對於小體積如核子,質增量比較突出。
4.3 氫原子的已知參量:
① 核外電子繞核的平均速度,也叫核外電子基態速度或主控速度:
v=αc=2.2×10⁶m/s。
② 氫原子的經典半徑,也是核外電子的平均軌道半徑:
R=5.29×10⁻¹¹m。
電子質量:m₀=9.11×10⁻³¹kg,
質子質量:m(p)=1836m₀,
中子質量:m(n)=1840m₀
5 氫原子的質增方程這裡的質增方程,特指氫原子的亞原子動能激發場效應疊加的質增量。
氫原子內部亞原子動能引起的質增量包括三個部分:核外電子的、原子核的、核內電子的。
5.1 核外電子軌道動能(Ek₁)的相關參量
電子軌道動能:Ek₁=½m₀v₁²=hc/λ₁,
電子的質增量:m"₁=m₀R"³/r"₁³,
電子軌道速度:v₁≈2200km/s,
電子激發光子的波長:λ₁=2hc/m₀v₁²
=1.98×10⁻⁷[m]=19.8nm
電子激發的光子半徑:r"₁=λ₁/2π
=3.15×10⁻⁸[m]=0.315nm
5.2 原子核震盪動能(Ek₂)的相關參量
核子震盪動能:Ek₂=½m₂v₂²=(m₂/m₀)hc/λ₂
核子的質增量:m"₂=m₀R"³/r"₂³,
核子震盪速度:v₂≈1.2km/s,
核子激發的光子波長:λ₂=2hc/m₀v₂²
=2.9×10⁻²[m]=29[mm]
核子激發的光子半徑:r"₁=λ₁/2π=4.6[mm]
5.3 核內電子軌道動能(Ek₃)的相關參量:
核內電子軌道動能:½m₀c²=hc/λ₃,
核內電子的質增量:m"₃=m₀R"³/r"₃³,
核內電子震盪速度:v₃=c
核內電子激發的光子波長:λ₃=2h/m₀c
=4.85×10⁻¹²[m]=4.85[pm]
核內電子激發的光子半徑:r"₃=λ₃/2π
=0.39×10⁻¹²[m]=0.39[pm]
5.4 氫原子內部亞原子疊加的質增方程
① 完整的質增方程:
m"=m"₁+m"₂+m"₃
=(1/r"₁³+1/r"₂³+1/r"₃³)R"³m₀...(12)
≈m₀R"³/r"₃³
② 簡化的質增方程(去掉複雜上下標)
m"=m₀R³/r³...(13)
=9.11×10⁻³¹×(5.29×10⁻¹¹)³/(0.39×10⁻¹²)³
=2.3×10⁻²⁴[kg]=1.29×10⁶M=1290[G]
此值接近希格斯子質量H=125~1250G(早期公佈的定義域),誤差有兩個可能:要麼氫原子半徑R偏小,要麼質子半徑r偏小。
希格斯玻色子在‘希格斯場能’中充當能量的載體,希格斯粒子的‘波動’它的玻色子行為可以是‘波動的載力’,可以是‘耦合粒子的能值’,可以是‘超對稱粒子’的質能攜帶,希格斯的質量場‘希格斯機制’是在極端粒子物理的環境反應出‘空間時間’的粒子質量可測量的存在,希格斯新粒子需要‘各種對撞機’從新探索發現,希格斯實粒子也是未來‘新材料’的基礎應用,如-光粒子量子計算機的硬體芯製備。5.5 調整氫原子的核子半徑
如果實驗結果所依據的理論沒毛病(權且退讓一步),可令質增方程(13)的m"=125G,反求核外電子的軌道半徑(R)或質子半徑(r):
令:m"=m₀R³/r³=125GeV/c²
若r不錯,則調整R,有:
R=³√(244.6×10⁶)·r
=624×(0.39×10⁻¹²)
=2.43×10⁻¹⁰[m]=243pm
此值是經典半徑53pm的4.6倍。
若R不錯,則調整r,有:
r=R/³√(244.6×10⁶)
=5.29×10⁻¹¹÷624=8.5fm
據有關資料稱,質子實驗半徑為8.3~8.7fm。
看來,質子理論半徑r=8.5費米,滿足氫原子的經典半徑53pm,貼近質子實驗半徑8.4fm,還滿足希格斯子實驗質量125G。
調整核內電子所適用的庫侖定律筆者本以為,庫侖定律既適合核外電子與核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也適合核內電子與繆核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且尤其根據原子核的β衰變所釋放的光電子速度為光速,推定核內電子的震盪速度也是光速,進而推算出質子的理論半徑為5.63費米,推導過程如下:
由於高能電子的向心力,來自核子內部電荷之間的電磁力,有:½m₀c²=ke²/r,可求質子半徑:r=2ke²/m₀c²=5.63費米。
但是,直接用庫侖定律推導質子的理論半徑與質子的實驗半徑、希格斯子的實驗質量出入較大。
因此不妨賦予庫侖定律修正係數k"。k"也叫質子的無量綱質增係數。可令R=8.5費米,則有:
½m₀c²=k"ke²/r...(14)
k"=8.5÷5.63≈1.5...(15)
根據中子衰變方程n→e+p+νe可以認為,中子內部的電子電荷與質子電荷之間的作用力,適合帶質增係數的庫侖定律:
中子內部的庫侖力,不妨是弱核力:
F"=k"ke²/r²...(16)
相應的電磁輻射能:
E"=k"ke²/r=½m₀c²=hc/λ"...(17)
結語氫原子與中子的聯絡與區別如下:
聯絡:各自的亞原子成分大體上是一致的。在超高溫高壓條件下,氫原子可以縮聚成中子。各自的質量方程如下:
氫原子=核外電子+約束質子+質增量,即:
¹₁H≈e(m₀)+p(1836m₀)+m"(125G)
中子=核內電子+約束質子+質增量,即:
¹₀n≈e±(2m₀)+p(1836m₀)+m"(125G)
區別:氫原子非常穩定,核外電子的主控速度是v=αc,服從庫侖定律,場效應方程是
½m₀v²=ke²/R=hc/λ
中子很不穩定,核內電子的主控速度v=c,庫侖定律質增係數k"=1.5,場效應方程是
½m₀c²=k"ke²/r=hc/λ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