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跳高的豬
-
2 # 史肆說
張作霖的成功可以說是“依附”於日本人,成也日本,敗也日本。雖然諸事依靠日本人,但張作霖做到了一個華人應該做的,他用巧妙、強硬的手腕,一次次與日本人周旋,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張作霖也沒有出賣一寸中國的國土,沒有給日本留下一點侵略中國的藉口。
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集團得益於日俄戰爭。張作霖混跡江湖多年,他清楚的知道“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在日俄戰爭中見風使舵,周旋於日俄之間,他的勢力也在一天天壯大。隨著日本人在東北的優勢盡顯,張作霖也打定了乘以乘以本人的東風。
日本人的野心自然不用多說,僅僅是東北利益根本滿足不了日本人的野心,當時他們最希望的就是把滿蒙地區抓在自己的手中。在日本人看來,張作霖是他們侵佔滿蒙地區的最佳“夥伴”,但在張作霖眼中,日本人不過是他平步青雲所利用的工具,雙方各懷心思,那就看誰的手段更高明瞭。
張作霖在當上中華民國最高統帥之後,日本急於擴大自己在東北的利益,而張則急於著手擺脫日本人,可就在此時北伐戰爭打響。為了更好的均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張作霖一面著手防禦北伐,一面與日本人虛與委蛇,就是不把協約落到實處,這下就惹惱了日本軍中的激進派,開始策劃對張作霖的刺殺行動。
張作霖對於刺殺行動心知肚明,也並不是沒有防範。在皇姑屯事件之前,張作霖就收到了訊息,但轉念一想,十幾萬奉軍護路,日本人怎麼也不敢動手。不過,為了安全,張作霖還是幾經改變返奉事件,還派出疑兵干擾日本人的視線,但最終還是因為身邊有日本人的奸細,具體的出行時間被洩露,最終在皇姑屯被炸身亡。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一段歷史故事...... -
3 # 惜緣小歷史
實力決定嗓門
面對日本人的軟磨硬泡,張作霖表面奉承背地置之不理,那麼他的勇氣與自信從何處來?1918年9月,經過前期的摸爬滾打被徐世昌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又藉助日本人之手控制了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順利成為奉系軍閥的首領,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自古以來都是實力決定嗓門,那麼本段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構建新式軍事制度,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以後,張作霖痛定思痛,採用兵貴精不貴多的思想,裁撤了老弱病殘劣計程車兵,除了少部分改行當輜重兵,其它一共近7萬人全部卸甲歸田!並且大量引進航空、航海、炮術、軍需、軍醫、兵工的人才。籌建了東北講武堂,其從建立之日到九一八事變,共13年的時間來辦了11期學生8900名,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雲南講武堂齊名!1919年秋天,陶治平奉張作霖的命令創辦了東北軍工廠。無煙藥廠、槍彈廠、槍支長於1921年率先竣工投產,1923年根據發展的需要,又增設了炮彈廠,1924年楊宇霆在此基礎上,又擴建了炮廠、火具廠、鑄造廠、制酸廠、木工所等單位。最鼎盛的時候,總共有8個廠和4個處,統計委員會、兵工學校、兵工醫院等17個單位,管理人員達1000多人,工人也有2萬人之多。中國最早的空軍部隊誕生於1912年前後,由段祺瑞與徐樹錚組建。它的首秀是在1917年討伐張勳復辟之戰,其巨大的威力讓各軍閥都垂涎不已!1920年直皖戰爭後,張作霖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飛機,包括客機4架、偵查教練機4架及一批航空人材!有了飛機沒人駕駛也不頂用,所以1923年張學良籌辦東北航空部隊,第一件事情就是挑了35名學生去法國留學,系統的學習駕駛、戰鬥、投彈、轟炸、空中戰鬥、無線電聯絡等專業。從全國來分析,張作霖的空軍可以排第一把交椅,有100多架飛機遠遠領先於其他軍閥!沈鴻烈是湖北天門人,早年受張之洞的信任,被派往日本學習航海技術。回國後投奔於張作霖承擔創辦東北海軍的重任!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專業的人才是關鍵。葫蘆島航警學校是其第一步棋,校長與教育長分別是凌霄與方念祖。開設的專業有航海、船藝、槍炮、魚雷、輪機、氣象、海洋等專業,經過努力的發展擁有船21艘、總排水量為3.2萬噸,官兵約3300人。眼界影響高度話說無源之水是立不住腳的,那麼張作霖如何能讓原本不堪一擊的東北軍,一躍綜合實力為老大的?本段從張作霖的早期經歷說起,來分析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信奉精明之人難受精明之人重用的張作霖,在首次見袁世凱的時候發揮的淋漓盡致。1914年張作霖前往北京述職,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包下了北京的八大胡同所有的妓院,目的是供張的衛隊花天酒地與眠花宿柳,這一幕幕自然難躲袁的耳目。
正式拜見袁的那一日,張裝成一個鄉巴佬。在袁的客廳四處張望,處處透著孤兩寡聞的形象。等袁剛從內堂出來,張就撲通跪拜在地山呼萬歲,讓袁心花怒放卻不露聲色。為了近一步試探張,就明知故問:“是誰把你引進來的?”雖然當時雷震春就站在一旁,張還是聲音洪亮道:“是雷震春處長,他過去是我的老總統。”可以想象雷震春是多麼的羞愧難當,但是袁世凱的警惕之心被打消得是一點不剩,經過一系惟妙惟肖的表演,張作霖如願以償的蛟龍脫困了。
透過分析,張作霖首先採用欲擒故縱的計笨,在袁世凱的心中留下了胸無大志的形象,其次是透過裝傻賣愣的方法,丟擲雷震春為煙霧隱藏自己,最終騙過袁世凱逃回東北,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
-
4 # 東方大史
張作霖明知道日本人對他虎視眈眈,一直想找機會對付他,表面上他拿日本人毫無辦法,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張作霖實力雄厚,懂得如何震懾日本人日本人習慣了訛詐弱者,如果對手錶現強硬,他們就不敢作亂,但如果對手錶現出了怯弱的姿態,那麼日本人就會亮出自己的獠牙。
張作霖深知日本人的毛病,他知道日本人一直想除掉他,但卻不敢直接動武,只會不斷的挑釁,並尋找他的弱點。
因此張作霖拿出了一副隨時可以和日本人開戰的姿態,這樣的表現確實震懾住了日本人。
如此一來,日本人反而認為還無法和張作霖開戰,他們只能伺機除掉這個心腹大患,最後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而繼任者張學良無能而且窩囊,毫無廉恥的賣掉了中國的東北地區。
我在這裡不得不提及一下這個另類的“賣國賊”張學良。
當時的日本關東軍總共不到兩萬人,而張學良麾下擁兵三十多萬,那時候日本人都沒想到張學良竟然一槍未放就逃出了東北。
要知道當時只不過是八百日軍對張學良進行試探性攻擊,他們將戰報發回去後,日本方面根本不敢相信,張學良竟然能幹出這樣的事情。
最後日本人高高興興的佔領了中國富饒的東北地區。
日本人還曾企圖訛詐蘇聯,但卻被蘇聯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張作霖知道日本人的脾性,蘇聯人同樣也知道,他們都知道該如何對付日本人。
在1939年5月,野心無限膨脹的日本關東軍想要對蘇聯動手,但他們卻不敢直接開戰,因此他們只敢進行小規模的挑釁。
當時四萬多關東軍進攻蘇聯控制的外蒙古,他們選擇的時機也很好,此時的蘇聯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清洗,其軍隊內部有數位高階將領被斯大林處死,而日本人就在這時候向蘇聯露出了獠牙。
斯大林怎麼不知道日本人的野心,因此他緊急下達軍令,讓朱可夫統帥六個旅,共計七萬人的機械化部隊迎戰日本關東軍,最後日本關東軍慘敗,近兩萬日軍戰死。
這讓日本人徹底的被蘇聯打服了,即使後來德軍進攻到莫斯科,在蘇聯最虛弱的時刻,日本人也沒敢再對蘇聯動手。
日本人不敢對強者動手縱觀近代的日本歷史,他們的勝仗都是趁著對方最虛弱的時候下手,如果對手一旦展現出勢均力敵的力量,日本人反而會變得怯弱無比。
張作霖很清楚日本人想要對付他,但他也知道日本人不敢直接動手,因為他手中掌握的兵力遠遠超過在北韓駐紮的日本兵力。
而且張作霖對待日本人的挑釁並不是毫無辦法,他在佔據東北之後,對日本人表現的態度極為強硬,並且部署了重兵與日軍對峙。
1925年,郭松齡起兵反抗張作霖,結果日本人提議可以幫助張作霖鎮壓反叛軍隊,但他必須割讓土地,並允許日本人在東北出入自由。
張作霖對這樣的賣國條約當然沒有答應,他曾說到:
絕對不能同意日本人提出的要求,免得東三省父老罵我是賣國賊。其實張作霖對待日本人的辦法已經很不錯了,日本人就像是一頭潛伏的餓狼,只有你拿出隨時奉陪的態度,最好是徹底將日本人打服,日本人才能表現的像狗一樣的忠心。
就像是蘇聯對待日本的做法,亦或者美國馴服日本的方法。
-
5 # 任馳贏天下
張作霖為了維持自己的勢力範圍,與日本人也是費勁了周旋,張作霖心知肚明,日本人的野心和目的就是要侵佔東北,而且恰恰自己還需要日本人的扶持,所以張作霖是即不敢得罪日本人,又不想讓日本人的陰謀實現。
你想啊!張作霖是東北王,東三省的主人,他能讓日本人得逞嗎,絕不可能,可是表面上看張作霖虛張聲勢的,其實也就是給日本人看的,日本人心裡也清楚 ,想佔領東北必須先過張作霖這關,所以日本人是處心積慮的想盡一切辦法,拉攏買通張作霖,可是張作霖畢竟是老奸巨猾,又是綠林好漢出身,怎麼可能對日本人俯首稱臣。
所以張作霖在和日本人周旋的問題上,也是很棘手,但是,張作霖心裡明白,絕不會做對不起東北三省父老鄉親的事,所以他後來拒不履行日本人讓他簽訂的各項賣國條約,張作霖也因此徹底得罪了日本人。
日本人見張作霖敬酒不吃吃罰酒,乾脆利索一點,既然不為我所用,那就一個字“殺”。不久,震驚中外的瀋陽皇姑屯事件爆發,大帥張作霖命喪皇姑屯。日本人想要害死張作霖的計劃得逞。可惜一代梟雄張作霖狡猾了一輩子,最終沒有算計過日本人。
那麼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了,張作霖明知道日本人要對他下手,為什麼不早有防備,難道就一點辦法沒有嗎?
不是沒有戒備,張作霖早已安排好了在回奉天的鐵路沿線安排了重兵把守,而且對於自己的行程也做了周密佈署,可謂是天衣無縫。可萬萬沒想到張大帥還是被炸死了。
張作霖的死,一句話就是太疏忽大意啦!他沒想到的是日本人會這麼快就對他下手,也沒想到日本人會在皇姑屯埋下了炸藥,利用這種卑鄙的手段對他下手。我想張作霖是死不瞑目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張作霖要是想到會有這一步,那還不早就把小日本頭子一槍給斃了啊!
日本人這是看張作霖這個朋友交不上了,所以先下手為強,硬拼不行就來陰的,所以對張作霖實施了暗殺計劃。如果日本人公開對張作霖反抗,那就憑張作霖的暴脾氣那早就打起來了。所以日本人狡猾的很,先張作霖一步,讓張作霖死不瞑目。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卑鄙無恥做法。更有趣的事,日本人居然還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張作霖的葬禮現場上。
張作霖如果不死的話,日本侵略者是休想踏進東北半步。日本鬼子親手製造的九一八這段恥辱的侵華歷史也必將改寫。
回覆列表
當時在東三省,張作霖的勢力絕對是佔主流地位,東北王的稱號是名副其實的。日本人想要在北方滲透,必須過張這一關。
而張與日本人合作,其實也有自己的考慮。一來,可以藉助日本的力量讓自己的勢力更上一層,並往關內滲透。另一方面,張認為自己勢力強大,一旦達成目標後,便可卸磨殺驢,把日本人乾死。
於是,日本人對張作霖的印象主要是奸詐,不可靠,最終決定了皇姑嶺事件的實施。
有野史曾說,早在張上火車前就知曉了日本人的行動,但是仍然一意孤行,具體原因想必早已難以知曉。吾等後人只能以事度之。
首先,張一直輕視日本人,覺得他們掀不起什麼大浪,況且自己實力雄厚,掌控全域性,因此,即使知道他們要行刺,也不大會很重視。
其次,張大概也沒想到日本人會炸火車。以傳統中國歷史來看,行刺暗殺無非刀槍,絕無炸火車的可能。因此,張可能失算了。
最後,以張的性格,想必會有所部署,最好是能受點輕傷,又不至於致命,這樣就更有理由對日本人進行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