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稱代詞 I “大寫”,大概是 13 世紀中期開始的。但是那時候的“大寫”,並不是真正的大寫。要知道,那時候可憐的歐洲還沒有印刷術,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寫的,所以以下描述請腦補手寫的樣子。在 11 世紀以前,字母 i 一般只寫作一個小豎線,上面沒有點,所以是這個樣子:ı那時候字母 j 還不存在。那時英語的“我”跟德語類似,是 ic,這裡面的 i 還是小寫的。12 世紀,口語中 c 這個發音脫落,拼寫也隨之去掉了 c,只剩下 i 了。13 世紀,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會把 ı 寫長一點,看起來有點像直的、上面沒有點的 j,大概是這個樣子(但是不彎):ȷ這些情況包括:
作為代詞單獨使用時(也就是表達“我”這個意思)作為羅馬數字使用連續出現 ı 時,把最後一個寫長一點單獨使用的 ı 寫長一點,是為了避免與標點符號混淆。連續的 ı 要把最後一個寫長一點,是為了避免跟其他字母混淆,比如 n 和 ıı,u 和 ıı,m 和 ııı。最後一個寫長一點,就成了這樣:ıȷ 和 ııȷ 。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手稿裡就有這種長 ı 。後來,人們以為這個長的 ı 就是大寫的 I,因為它們看起來實在是一樣一樣的啊……並不是只有人稱代詞“我”享受到了這個待遇,作為羅馬數字的 I 也享受到了類似待遇,所以文藝復興重視個人什麼的,呃……參見:capitalization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Why do we capitalize I?nytimes.com 的頁面
把人稱代詞 I “大寫”,大概是 13 世紀中期開始的。但是那時候的“大寫”,並不是真正的大寫。要知道,那時候可憐的歐洲還沒有印刷術,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寫的,所以以下描述請腦補手寫的樣子。在 11 世紀以前,字母 i 一般只寫作一個小豎線,上面沒有點,所以是這個樣子:ı那時候字母 j 還不存在。那時英語的“我”跟德語類似,是 ic,這裡面的 i 還是小寫的。12 世紀,口語中 c 這個發音脫落,拼寫也隨之去掉了 c,只剩下 i 了。13 世紀,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會把 ı 寫長一點,看起來有點像直的、上面沒有點的 j,大概是這個樣子(但是不彎):ȷ這些情況包括:
作為代詞單獨使用時(也就是表達“我”這個意思)作為羅馬數字使用連續出現 ı 時,把最後一個寫長一點單獨使用的 ı 寫長一點,是為了避免與標點符號混淆。連續的 ı 要把最後一個寫長一點,是為了避免跟其他字母混淆,比如 n 和 ıı,u 和 ıı,m 和 ııı。最後一個寫長一點,就成了這樣:ıȷ 和 ııȷ 。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手稿裡就有這種長 ı 。後來,人們以為這個長的 ı 就是大寫的 I,因為它們看起來實在是一樣一樣的啊……並不是只有人稱代詞“我”享受到了這個待遇,作為羅馬數字的 I 也享受到了類似待遇,所以文藝復興重視個人什麼的,呃……參見:capitalization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Why do we capitalize I?nytimes.com 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