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一世界

    第一部分

    凡是到過曲阜參觀遊覽的人,大都對孔廟裡的成化碑留有深刻的印象。

    曲阜作為孔子故里,有眾多的名勝古蹟,更有為數眾多的石碑。

    據統計,這裡有各種碑碣數千幢。這些石碑包括祀孔碑、謁孔碑、功德碑、蠲免差徭碑、“旌忠”“節孝”碑以及各種墓碑、題記等,這些碑碣除了大量的用漢文刻成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文字,如滿文、蒙古文字等。

    無論從年代跨度上,數量上,還是從歷史、藝術價值上,曲阜的石碑都堪與西安碑林相媲美。

    然而,孔廟的成化碑何以能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第二部分

    成化碑全稱《御製重修孔子廟碑》,立於明朝成化四年(1468),故通常稱為成化碑。

    1464年,明憲宗朱見深即位,逾年改元成化,即位之年便下令重修曲阜的闕里孔子廟,成化四年竣工,成化碑即立於此年。

    該石碑立於孔廟奎文閣院同文門前的東側,碑身與碑額通高6米有餘,碑身寬2. 2米,厚約0. 5米;刻有十分規整的26行正楷大字;碑額部分精雕細刻有盤龍旭日。

    碑身下有高1. 25米的龜趺(贔屓),雕刻也十分精細。

    第三部分

    成化碑的形制和書法固然引人注目,但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它的內容。

    碑文除了簡述修建孔廟的經過外,主要是對孔子之道的讚揚。

    碑文開頭即說:

    “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不然,則異端橫起,邪說紛作。綱常何自而正,倫理何自而明,天下萬物又豈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慼系焉,國家之治亂關焉。有天下者,誠不可一日無孔子之道也。”

    接著,碑文又對孔子之道進行闡述說:

    “蓋孔子之道,即堯、舜、禹、湯、文、武之道無載於六經者是已,孔子則從而明之,以詔後世耳。故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使天不生孔子,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後世何從而知之?將必昏昏冥冥無異於夢中,所謂萬古如長夜也。由此觀之,則天生孔子,實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者也。其功用之大,不但同乎天地而已。噫,盛矣哉!誠生民以來所未有者!”

    第四部分

    在先秦時期,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僅僅是諸子百家中的一派,孔子去世後,在孔子弟子和孔子後學的宣揚之下,儒家成了諸子學說中的“顯學”。

    到了西漢武帝時期,為了適應其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被定於一尊,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從此便與中國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

    東漢末年以來,道教產生,佛教傳入,從此,儒、佛、道的鬥爭與融合便貫穿了魏晉隋唐的社會歷史之中。

    然而,儒家思想畢竟適應了中國傳統的宗法農業社會,所以,總體來講,不論社會經歷了怎樣的艱難曲折,孔子和儒家的思想一直是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根本。

    宋明時期,理學產生,儒家之學被髮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唐代韓愈首倡的儒家“道統”說也得到更進一步的申說,孔子與政治的聯絡也自然更為密切。

    第五部分

    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注意利用孔子和儒學,開了明代尊孔的先河。

    正如成化碑碑文中所說:“迨我祖宗,益興學校,益隆祀典,以京師達於郡邑,無處無之。而在闕里者,尤加之意焉,故太祖高皇帝登極之初,即遣官致祭,為文以著其盛,而立碑焉。太宗文皇帝重修廟宇而一新之,亦為之以紀其實而立碑焉。”

    明初尊孔,不僅在天下提倡儒學,更對孔子後裔加以優渥,到孔子故里進行祭祀,其後,明代其他帝王也紛紛效仿。

    明憲宗即是如此,他“嗣位之日,躬詣太學,釋奠孔子。復因闕里之廟,歲久漸敝,而重修之”。工程完畢之後,自然也要立碑,向天下昭示其尊孔之意。

    對此,明憲宗自白道:“嗚呼!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其深仁厚澤,所以流被於天下後世者,信無窮也。為民之主者,將何以報之哉?故新其廟而尊崇之。尊崇之者,豈徒然哉?冀其道之存焉爾。使孔子之道常存而不泯,則綱常無不正,倫理無不明,而萬物亦無有不得其所者。行將措斯世於雍熙太和之域,而無異於唐虞三代之盛也。久安長治之術,端在於斯。”

    碑文最後說:“用是為文勒石,樹於廟庭,以昭我朝崇儒重道之意焉。”這樣,成化碑之立,其用意是昭昭然的。從這裡看出,曲阜孔子廟越修越大,也就像孔子思想歷久不衰那樣,是因為它與封建政治之間的緊密關聯,是因為“久安長治之術,端在於斯”。成化碑把尊崇孔子之道推到了極致,它充分道出了歷代封建王朝尊崇孔子的原因所在,說明了儒家思想與封建政治之間的關係,是歷代帝王尊孔的代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可選的話,貧窮的善人和富有的惡人你會做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