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里一了

    謝邀,歷史是自帶節奏的,沒聽說一個蠻族接受了先進文化就迅速強大起來的例子,因為文化需要一個漫長的吸收過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的美洲就可以作為一個例子。唐朝所面臨的國際形勢,要從三國的時候說起,大漢的分裂衰微,給了周邊蠻族做大的機會,許多蠻族作為僱傭軍加入到中原戰場。兩晉南北朝的三百餘年,是一個多種文化衝突交融的時代。隋唐的崛起,有自身文化的優勢,更有各種勢力分化的原因。唐朝的強盛,一邊擠壓了蠻族的生存空間,一邊也教會了蠻族抱團取暖,如五代十國後形成的大遼,至於日本,因有海峽天然的屏隔,有了學習消化的時間,算是一個特例。而大遼的一國兩制,是五代十國的分裂,給了他抱團取暖的時機。因此,版圖格局的變化,物理學的力學原理更為直接。

  • 2 # 旭照荷塘

    中國歷史上,周邊的遊牧民族一直非常強大。

    比我們更強大的時候,他們就會入住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並打斷中國的文明程序,比如元清;沒有我們強大的時候,要麼相安無事,要麼會因進攻我們敗走中亞、西亞和歐洲等地,並打斷歐洲等地的文明程序。

    近代的工業革命沒有出現在中國,而是出現在歐洲,就與滿族打敗宋朝而沒有敗走歐洲有關,他們成功地使華夏文明走向衰敗,並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

    匈奴人和突厥人侵略歐洲,就因漢唐強大將其擊敗,使其逃遁後,經中亞進入歐洲。明朝強盛時期,蒙古大軍也在周邊建立了多個政權,並使較為文明的原住民對其俯首稱臣。

    反之,宋明衰弱時,蒙滿崛起,入主中原,使華夏文明進入長時間的“冬眼期”。

  • 3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東突厥的強大,源於隋末混亂;吐谷渾、回紇後期小部落的強大和唐朝關係不大;回紇強盛,源於唐朝文化輻射;吐蕃強大,源於自身兵制和唐朝和親。

    一、東突厥的強大,源於隋朝末年的混亂

    突厥汗國的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久遠,在北齊天保三年,也就是公元552年正式建立。

    而突厥成立之後,沒有幾日便已經成為了北方遊牧民族當中最強大的勢力。這一點主要源於北方遊牧民族的特性,和當年成吉思汗統一大北方,金戈鐵馬間橫跨歐亞大陸一個道理,這個時候的突厥勢力呈現鼎盛狀態。

    而在隋唐戰役的過程中,伴隨著隋朝的勢力消亡和唐朝的勢力崛起,給突厥很大的緩息之機。而隋朝不能夠及時有效的控制突厥的勢力,也給突厥南下帶來了很好的機遇。

    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唐朝建立之初,突厥的總人口已經達到百萬有餘,而且所擄掠的子民、控制的區域達到了小巔峰。

    突厥接連不斷的入侵,終於惹惱了唐朝,並且在公元629年的時候派遣兩路大軍分兵出擊。而在公元630年的時候,徹底擊潰東突厥的全部勢力,東突厥自此消亡。

    東突厥的文化演變

    儘管東突厥已經消亡了,但東突厥留下來的人口依然是不穩定因素。李世民為了控制這一部分人口,將他們統統安置在長安街。這樣,一來可以直接管控,二來對於突厥本土也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這是唐朝第一次採取安置措施來控制直轄土地的手段,也是李世民執政的一大突破。這些人在之前或者是將軍或者是謀臣,然後給予對應的官銜兒,五品以上的人數就已經超越百人,四品三品以上的人數也非常可觀。

    李世民的民族政策緩解雙方矛盾,控制更多領域,短時間內恢復唐朝的繁華,並且抵禦了北方的蠻夷。

    二、薛延陀的強大,源於唐朝滅掉突厥

    突厥沒有了,整個北方出現了空白,儘管李世民及時的控制了大北方,但因為唐朝的綜合國力受限,因為唐朝計程車兵無法染指北方的北方。剛到北方又出現了一部分小勢力,

    而這一部分勢力就是非常著名的薛延陀。

    薛延陀鼎盛的時候,北方諸多部落都是由他直接控制的。有任何一個部落膽敢反抗薛延陀,直接率兵鎮壓。

    但是也正是因為薛延陀採取的高危高壓的壓制措施,給了唐朝很大機遇,不久之後唐太宗起兵滅之,並且異常順利。

    三、回紇的強大,源於唐朝向外大量輸送先進文化

    在唐太宗李世民控制東突厥的時候,就源源不斷的向東突厥輸送種子、農作物、耕種物等等。

    除了最簡單的耕種作物外,唐太宗李世民傳誦最多的就是文化。

    而根據突厥方面的文獻記錄,在東突厥末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政治制度的轉變,從原先的奴隸主制度慢慢的向封建社會過渡。也正是因為政治制度的大範圍轉化,讓突厥腹背受敵,不但面臨唐朝的滅頂之災,自身內部還出現了階級分化。

    在東突厥即將滅亡之前,有著另一個部落,這個部落就是著名的回紇。而當東突厥徹底泯滅,回紇佔據主導地位的時候,他繼承了整個唐朝對於東突厥的文化輸送。

    巧妙的文化輸送

    唐朝對於突厥的文化輸送非常巧妙,並不是直接把所有對應的書籍給他們,而是把對應的物資給他們。

    唐朝開啟了以物易物的方式,在邊境關口開放通商口岸與突厥進行物資交換,突厥給唐朝優良的戰馬,而唐朝給突厥糧食衣物等物品。

    當這些糧食、種子、衣服等物品傳到突厥時,突厥的制度、突厥的思想就已經在慢慢發生變化。

    這也為後來的回紇崛起,奠定了一定基礎。

    四、唐朝周邊小勢力崛起,源於回紇的衰敗

    唐朝慢慢意識到,回紇崛起對於唐朝產生的重大影響。而回紇也知道了唐朝的鼎盛以及自己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於是雙方之間形成一個默契,回紇不主動找唐朝的麻煩,而唐朝對於物資文化等方面時時刻刻的資助回紇。

    雙方之間的友好互助終於在一次戰役的時候得到了展現,而這次戰役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的蝴蝶效應

    在玄武門之變前,整個唐朝的軍事力量分成了三角,李淵擁有大頭、李世民和李建成擁有小頭,這三方面的軍事勢力互成掎角之勢,雙方之間誰也不讓誰。

    但是玄武門之變後,因為李建成的去世,李淵被囚禁,所有的權力通通集中在李世民的手中。這是一件好的事情也是一件壞的事情,因為壞就壞在原先的部分將領可能享有一部分的自主權利或者擁有某些好處,突然之間換了個主子,之前的好處就沒有了。

    一時之間四方混亂不已,而在這些叛亂的過程中,患難見真情,回紇積極主動的幫助唐朝應對困難,並且積極主動的配合唐朝。

    安史之亂的衍生效應

    唐朝的中後期也發生了一次戰役,這次戰役直接讓唐朝從鼎盛變成了中等勢力狀態,而這次戰役就是安史之亂。

    相比較而言,回紇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唐朝,積極主動的幫助唐朝渡過安史之亂,是唐朝帝國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

    再後來,唐朝和回紇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先後有三個公主嫁給了回紇,並且關係異常密切。

    只不過在公元840年的時候出現了一次小變故。

    回紇的徹底破碎

    公元840年,回紇因為種種原因被黠戛斯攻破。而這個時候回紇只能進行大面積的遷徙,再遷徙的過程中回紇沒有了領頭羊,東南西北4個方向,處處都能夠見到回紇的人。

    也正是在此刻開始,整個唐朝所面臨的小部落、小氏族一下子數量驟增,因為回紇的消亡導致了這些部落再也無人牽制。

    而唐朝礙於吐蕃本身的勢力,再加上一些政治因素,便同意了這個請求,這就是著名的文成公主和親記。

    文成公主入吐蕃帶來了諸多的詩詞歌賦,帶來了諸多的戰馬,兵器,紡織品,瑪瑙,修飾品以及諸多的糧食農作物。

    唐朝的這一次大輸血,對於吐蕃的強盛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吐蕃的強大

    唐朝的文化灌輸與吐蕃有著密切的聯絡。

    但對於除文化之外,除農作物經濟之外的強盛則是源於吐蕃的兵制。

    吐蕃類似於咱們的春秋戰國時期,是全民皆兵的狀態。只要有戰情,可以在短時間之內集結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因為吐蕃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軍事力量,為後期的強盛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土谷渾的強大,源於吐蕃的支援對。

    土谷渾的前身一直延伸到兩晉時期,只不過在兩晉時期,土谷渾是異常低調的。

    因為吐谷渾周邊的勢力繁雜,更重要的是吐谷渾本身的能力不強。

    而在唐朝初期的時候吐谷渾異常高調,並且唐朝先後對它進行了多次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吐谷渾從來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有著強大的吐蕃。

    在公元634年的時候,唐朝終於徹底擊潰吐谷渾,並且讓土谷渾變成了親唐勢力。再後來,吐谷渾被吐蕃所吞併。

    歷史啟示錄

    整個唐朝的文化、經濟、政治等諸多方面進行了高歌猛進的發展,而在這系列的發展過程中也進行了大量的文化傳輸。

    這些文化無論是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對於周邊的小國家小部落起到的作用都是無法言喻的。

    只不過一個部落的崛起,一個部落的衍變,儘管與文化有著密切聯絡,可在封建王朝與軍事的聯絡要更大一些(特指蠻夷之地)。

    而唐朝周邊的這些蠻族迅速強大,更多的情況是因為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外界勢力干擾。

  • 4 # 時間穿越者

    不是,唐朝建立時,周邊國家就很強大,不過唐朝的技術相對先進。事實上唐朝在李世民當了皇帝若干年之後,中國才成為老大。之前都是唐朝被揍,送錢的歷史

  • 5 # 冷兵器研究所

    如果你覺得契丹很強的話,那就錯了。

    阿保機當年兩次趁李存勖和後梁撕逼的時候,背刺李存勖,都被打的灰頭土臉。。。德光在後晉主帥基本是S廢物 的情況下,差點君王死社稷,靠騎駱駝逃命。。。不是一般的悲劇啊!

    後唐的契丹雙方的第一次大規模衝突發生在公元917年,邊境軍人們不滿後唐統治,起兵造反,可惜心高手低,很快遭遇後唐鎮壓,為避免失敗,這些反軍乾脆找上了契丹人,引其大軍南下。《舊五代史》稱耶律阿保機此次親率30萬大軍而來,包圍了北方重鎮幽州。當然所謂的30萬騎,最多幾萬。 聽聞後院失火的訊息,李存勖等後唐高層大吃一驚,是時唐軍正與梁軍在黃河沿線大戰,根本沒有多少兵力回援,當時後唐即便舉國也就10萬左右軍隊,其中騎兵只有1萬,史書雖然記載最後回援的有7萬餘人,但實際可能也就一兩萬人,騎兵可能只有3000左右 後唐主力是步兵,為避免行軍中被契丹騎兵突襲,一路沿著山澗行軍到了幽州附近。在距離幽州六十里時,後唐軍已經和契丹遭遇。 “契丹行山上,晉兵行澗下,每至谷口,契丹輒邀之,嗣源父子力戰,乃得進。至山口,契丹以萬餘騎遮其前,將士失色。嗣源以百餘騎先進,免冑揚鞭,胡語謂契丹曰:“汝無故犯我疆場,晉王命我將百萬眾直抵西樓,滅汝種族!”因躍馬奮楇,三入其陳,斬契丹酋長一人。後軍齊進,契丹兵卻,晉兵始得出。”

    之後“李存審命步兵伐木為鹿角,人持一枝,止則成寨。契丹騎環寨而過,寨中發萬弩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馬死傷塞路。” 後唐又勝一場 最後在幽州城下, “將至幽州,契丹列陳待之。存審命步兵陳於其後,戒勿動,先令羸兵曳柴然草而進,煙塵蔽天,契丹莫測其多少。因鼓譟合戰,存審乃趣後陳起乘之,契丹大敗,席捲其眾自北山去,委棄車帳鎧仗羊馬滿野,晉兵追之,俘斬萬計。” 契丹第一次被刷人頭。

    之後到望城大戰,又親率1000騎兵猛衝契丹軍。因為衝的太過,李存勖一度被困敵陣中,眼看就要戰死,幸虧其手下大將帶著300騎兵衝殺,將他救了出來。李存勖剛一脫險,狠勁又發,不管自己剛剛差點戰死,重新整隊朝契丹人發動了衝鋒。契丹軍被這連續三波衝鋒打的潰不成軍,狼狽的往北奔逃。 (“戊戌,晉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戰,晉王以親軍千騎先進,遇奚酋禿餒五千騎,為其所圍。晉王力戰,出入數四,自午至申不解。李嗣昭聞之,引三百騎橫擊之,虜退,王乃得出。因縱兵奮擊,契丹大敗,逐北至易州。”) 更倒黴的是逃亡途中天降大雪,已被重創的契丹大軍飢寒交迫,死者不計其數。 看到跟隨自己作戰多年的精銳士卒損失如此慘重,再回想自己剛剛南下時的雄心壯志,阿保機不由的舉手指天,悲哀的說道“天未令我至此。”

    宋朝弱別怪唐朝輸出什麼文化,五代軍閥隨便打契丹,宋朝粉絲圍唐救宋幹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慢慢的近義詞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