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地講,目前絕大多數學前班和幼兒園只有2個絕對作用:
從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看,學前階段的兒童位於preoperation階段,試圖在這個階段進行小學教育僅僅是提前死記硬背一些需要在Concrete operational階段學習的東西,不僅無效,而且重複。超越這種無效重複是可能的,但是需要非常高階的心理學設計和方法,顯然這是目前幾乎所有幼教機構包括一些大牌都做不到的。
從現實角度看,學前班的作用是逼迫消費。就是說,如果90%的孩子都上學前班,小學老師就會改變他的課程進度來照顧這90%,那麼沒上學前班的孩子就會吃虧,這樣就逼迫所有有能力的家庭進行學前班消費。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許在學前進行算術和識字教育,學前班的作用就是破壞這種教育政策。
增加一條:
通常說學前班具有過渡的作用,即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這也是似是而非的偽命題。假設幼兒園為A,小學為B,學前班為C。從A到B是需要過渡的,但是這個過渡是免不掉的。C無非是讓過渡發生在C而不是B。那麼同樣道理,如果90%的孩子都上C,則沒有上C的孩子在B的過渡有可能出現問題,特別是B的老師不負責任的話。通常這個問題不是大問題,但是C會誇張這個問題,逼迫家長進行C消費。
科學地講,目前絕大多數學前班和幼兒園只有2個絕對作用:
看小孩,替家長省時間;提前教育,替家長騙自己。從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看,學前階段的兒童位於preoperation階段,試圖在這個階段進行小學教育僅僅是提前死記硬背一些需要在Concrete operational階段學習的東西,不僅無效,而且重複。超越這種無效重複是可能的,但是需要非常高階的心理學設計和方法,顯然這是目前幾乎所有幼教機構包括一些大牌都做不到的。
從現實角度看,學前班的作用是逼迫消費。就是說,如果90%的孩子都上學前班,小學老師就會改變他的課程進度來照顧這90%,那麼沒上學前班的孩子就會吃虧,這樣就逼迫所有有能力的家庭進行學前班消費。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許在學前進行算術和識字教育,學前班的作用就是破壞這種教育政策。
增加一條:
通常說學前班具有過渡的作用,即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這也是似是而非的偽命題。假設幼兒園為A,小學為B,學前班為C。從A到B是需要過渡的,但是這個過渡是免不掉的。C無非是讓過渡發生在C而不是B。那麼同樣道理,如果90%的孩子都上C,則沒有上C的孩子在B的過渡有可能出現問題,特別是B的老師不負責任的話。通常這個問題不是大問題,但是C會誇張這個問題,逼迫家長進行C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