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此典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上面這段古文的大意是說,齊桓公等人迷失了方向,於是放馬領路,終於找到歸途。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老馬識途”典故的由來。說到“老馬識途”這個典故,很自然地讓我們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另外幾個典故,如:“老馬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馬識途”等。其實,它們都是“老馬識途”這個典故的翻新,因為這些典故都是用來比喻富有經驗、知曉是非的人。那麼,這個典故與軍事又有什麼聯絡呢·這個典故說的是公元前663年,齊國發兵討伐孤竹國(孤竹國位於今天的河北省盧龍縣南面)。當時,跟齊桓公出徵的還有大夫管仲——他不僅知識淵博,而且足智多謀。齊國軍隊討伐孤竹的這場戰爭,從春季開始,凱旋時已是冬天。由於齊軍不熟悉孤竹國的地理,加上風沙、濃霧遮天蔽日,齊軍在回師途中迷失了道路。當時指南針還沒問世,更談不上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如此惡劣的氣候,使齊軍根本無法分辨南北東西。管仲一看,如果這樣毫無目標地走下去,等糧草一盡,非得全軍覆沒不可。於是,他忙下令,將部隊集合起來,先紮下營,再想辦法。部隊集合後,管仲發現齊軍進入了一個地勢險要的山谷,今天我們管這種地方叫“迷谷”。他先派出幾支人馬,分頭去尋找出路。但是這個地方山高谷深,到處都是懸崖峭壁,派出去的人馬繞來繞去,就是找不到出口。齊桓公非常焦急,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時,管仲想了想,對齊桓公說:“我聽老人們講,動物識路,‘狗記三千’,‘貓記八百’,馬也許會有記路的本領,尤其是那些老馬。我們可以挑選幾匹,解開韁繩,看看這些老馬認不認得路。”齊桓公聽了覺得有道理,就讓管仲試試。管仲讓人挑選了幾匹老馬,卸去籠頭,解開韁繩,放它們自由行走。這幾匹老馬又飢又渴,獲得自由後就沒命地向“家”的方向跑。齊國的大軍緊緊地跟在這些老馬的後面。老馬果然識途,齊軍終於走出了“迷谷”。“老馬識途”這個典故,原意是說老馬認得出道路,今天多指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能把事情辦好。一個“老”字,包含著經驗和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果酸換膚祛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