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燦燦公子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雍正的三項施政都失敗了嗎?
請注意,題目中已經點明,雍正的真實目的是穩定皇權。
即然是為了穩定皇權,那麼,只要穩定住了皇權,雍正還在乎這些措施失敗不失敗嗎?
好,剝開表層看實質,我們來看看雍正到底是想幹什麼?
一、開恩科,二、鑄新錢,三、選拔才俊充實府院衙門和各省府州縣。
還有更重要的第四項。四、明詔責令各省兩年內清理藩庫虧空,完不成革職、拿問、抄家。
雍正到底想幹什麼?
穩固皇權,當然是要收權了。收誰的權?收老傢伙們的權。怎麼個收法呢?
1.從根子上收――選拔才俊充實府院衙門和各省府州縣。
2.把基層的老傢伙們先幹掉――明詔責令各省兩年內清理藩庫虧空,完不成革職、拿問、抄家。
3.新人們進來――開恩科,選拔自己需要的,忠誠的幹部。
基層的老傢伙們要是不服氣,說清理藩庫的任務難以完成怎麼辦?
好辦,有個諾敏,隆科多中堂大人推薦的諾敏。
諾敏半年能完成的任務,你們這些渣渣兩年都完不成?
為什麼雍正這麼高興呢!️️️
雍正太高興了,“隆中堂,這個人你舉薦得好啊!”死死地把諾敏和隆科多綁在一起。
為什麼好?因為我不但揪住了那群地方官的辮子,我還揪住了你!
即然揪住了,我就要把你徹底架起來,明發全國各省,讓大家都看到。
那麼,大家認為,雍正相信諾敏半年之內就清理完成了藩庫虧空嗎?
大家不會忘記了吧,雍正當年是幹什麼的?他就是清理虧空出身的啊!
來,再看看隆科多大人的疑慮。山西來人拜謁,隆科多會見。
隆中堂覺得這事不可能辦成。
隆中堂認為:就是把你們殺了,你們一年之內也不可能把虧空藩庫的銀子填上。
當聖旨明發各省,本來沒有資格看此明詔的李衛也收到了一份,李衛的反應是“這事透著邪。”
那麼鄔先生什麼看法呢?諾敏半年清理完藩庫虧空,隆科多不信,李衛不信,鄔先生不信。
當年專門搞清欠虧空的雍正會信?田文鏡出現了,明白了吧?雍正根本就沒信。
孫嘉誠。
大家看看這個孫嘉誠是個什麼樣的人。小小的六品官,管到戶部頭上來了。膽子夠大嘛,有多大膽呢?見了皇上,他這樣說話。這可把大家都氣壞了。
孫嘉誠這種傢伙是很氣人,但他很適合幹一項工作,什麼工作呢?
御史言官。
這就是個大噴子嘛!
雍正雖然當眾斥責了孫嘉誠,還貶了他的官,但到了後面,卻迅速給了他個好工作。現在大家省悟了,鑄造新錢只是為了流通方便,好看不好看是扯淡的事,但是這個孫嘉誠太棒了,留著這個不要命的大噴子就是專門對付這群身居高位的老傢伙們,連皇帝都敢當面噴,他還怕誰?
後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這個孫嘉誠確實很猛,噴倒了一大幫人,最後還以命換命,把年大將軍也拉下馬。
再說這個恩科的事。老八胤禩舉薦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張廷玉嚇了一大跳,趕緊反擊。張廷玉知道老八不懷好意,趕緊把老三胤祉的門人李紱牽進來,以防萬一。
當然,到了後來,科考舞弊案發,張廷璐被處斬,張廷玉恨透了八爺胤禩,在最關鍵的八王議政逼宮的時刻,狠狠擺了胤禩一道。
而雍正透過科考,又網羅了一批新人,在朝堂上牽制住了八爺黨的勢力。
所以說,雍正並沒有輸。目的達到了才是實質。
酒桌上的菜餚都已經落了肚,誰還在乎掉在地上的筷子呢?
-
3 # 穿插游擊隊
雍正如何透過三步,消除了中央官僚裡能威脅到皇權的力量,實現了決策權的獨裁。
第一步,是打擊以兄弟為首的皇室宗親對手。宮崎市定說,中國式的獨裁皇帝是沒有兄弟的,只有臣子。在獨裁體制下,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必須以君臣關係為基礎。那麼,當年與雍正爭過皇位的人,顯然是君臣關係的潛在破壞者,要首先進行打擊。
剛才我們提到,康熙時期,皇八子胤禩受百官擁戴的情形,讓胤禛印象太深了,他登位後,當然會覺得這個兄弟是一個巨大威脅。儘管他封胤禩為親王,但胤禩在面對道賀的親友時,愁眉苦臉地說,這何喜之有呢,不知道哪天我的腦袋就沒了,說明他很明白自己的處境。
雍正四年,胤禩被削去宗籍身份,貶為平民,圈禁了起來。按宮崎市定的說法,他的罪名包括,不願意交出康熙賜給他的詔書、修康熙陵墓時監管不力、管理內務府時煽動屬員騷亂等等,但本質原因就是他的擁躉多,對皇位有威脅。
與此同時,雍正也打擊和胤禩交往過密的其他宗親。宗親,就是和我們源於一個祖先的親人。在清代的皇室宗親裡,有相當一部分人和胤禩交往很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蘇努。他屬於努爾哈赤長子褚英這一支,和胤禩是同輩,很快也被流放了。按馮爾康先生的說法,蘇努被流放兩個月後,雍正就釋出了《御製朋黨論》,這是一篇警告臣子不要結黨的文章,也被看作是聲討胤禩集團的檄文。所以可以想見,雍正是把蘇努看作了胤禩的主要幫手。他在打擊核心人物的時候,自然也要剪去他們的羽翼。
雍正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文字獄,就是呂留良案。因為呂留良的排滿思想,導致這一案件發生。但馮爾康先生認為,這個案件是為另一樁曾靜案做掩護的,實質上還是與打擊胤禩集團有關。曾靜是雍正時期的文人,也是呂留良的學生,他想勸說將軍嶽鍾琪造反,結果被告發,受到了雍正親自審理。曾靜曾說雍正有十大罪狀,其中就包括廣為流傳的弒父篡位、殺兄害弟。雍正追查之後,發現許多說辭都出自胤禩的家奴、太監之口。所以就藉此案對胤禩的殘餘勢力做了進一步的打擊,同時為自己辯白。因此說到底曾靜案還是政治鬥爭的延續,而呂留良案的文字獄只是一種表相而已。宮崎市定也認為,雍正時期的文字獄分兩種,其中一種就是與誹謗朝政尤其是雍正本人有關。當然,由此引發的雍正時期的其他文字獄又另當別論了。
我們再來看雍正實現決策權獨裁的第二步,就是打擊結黨的權臣。雍正繼位後,本來建立了一套由自己的親信組成的班底,其中很重要的兩個人是年羹堯和隆科多。但他們很快就恃寵而驕,結黨營私,嚴重侵犯了皇權。雖然雍正自己做皇子的時候也結黨,但登上皇位以後,對臣子結黨就特別警惕。所以,幾乎在打擊胤禩集團的同時,雍正也對這兩個權臣下手了。
年羹堯在雍正初期率兵平定了青海,功勞顯赫,也因為如此,他得到了非同尋常的信任。西部地區的人事安排,上到總督和巡撫,下到縣官這種低級別官員,所有的任用都聽他的。至於其他朝廷大事,雍正也會向年羹堯諮詢。比如有一次從進士裡選拔人才進翰林院,雍正就特意把入選名單發給年羹堯,讓他看看名次安排有什麼不妥。隆科多也是一樣,掌握了吏部的用人大權,因為他姓佟,所以人們稱他選出來的官員叫“佟選”,可見其勢力有多大。這樣一來,就導致年羹堯和隆科多越來越膨脹,開始收受賄賂,任用私人,排除異己。在雍正看來,這就是結成朋黨,干預朝政。當官的如果都聽年羹堯和隆科多的,誰還聽他這個皇帝的呢?所以結果就是,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兩大權臣的黨羽也一鬨而散。
接下來的第三步,雍正打擊了文官系統中的科甲朋黨。科甲就是科舉。在科舉考試中,考官和考生之間,形成師生關係,考生之間則是同學關係。進入官場以後,這些關係就成了他們維護官場利益的資源。宮崎市定認為,許多人藉助這種資源,變成了政治寡頭,力量大到能對抗皇帝的政策。比如康熙時期,皇帝屢次編纂圖書,都任用徐乾學擔任總編纂,徐乾學就安插自己的門生擔任編纂。書編好了以後,這些門生都會受賞、升官,有的人還被派到外地擔任科考的考官,這樣一來,又可藉助考試形成新的人脈。因為有利可圖,圍繞在徐乾學身邊的人就越來越多,他就成了一個寡頭。
作為獨裁皇帝,雍正肯定不會眼看著這種情形存在。直隸總督李紱曾經上書彈劾雍正的寵臣田文鏡,說他任用小人,打壓好官,導致有不法之事出現。雍正問田文鏡是怎麼回事,田文鏡說自己不是科舉出身,李紱是,所以李紱和一群有師生、同學關係的科甲文人拉幫結派,挑我的毛病。這一下就戳到了雍正的敏感神經,認為科甲朋黨的勢力抬頭,最終把李紱下獄。這是雍正時期一樁有名的案件,可以看出皇帝對科甲朋黨的戒備程度。
透過類似這樣的壓制,使得朝廷內很難再有一股集團型的文官力量,去對抗皇帝了。而文官一旦偃旗息鼓,那麼在中央就不會有任何人敢挑戰雍正的權威,國家重大事務的決策就徹底由皇帝說了算,雍正就此實現了對決策權的獨裁。
然而雍正畢竟是用壓制手段來控制中央政權的,尤其是文官集團對皇帝的做法並不真正買賬,當雍正推行自己的民生政策時,官員的不滿無形中導致了他們與民間利益之間的對立。在雍正去世後,乾隆認為父親對朝臣太過嚴苛,決定採取寬仁風格,並且廢掉雍正一些壓制官紳的政策,以獲得後者的支援。這就引起了這群官僚的反彈,那麼那些民生措施遭受的攻擊就可想而知。比如雍正要求舉人、貢生也要服徭役,就是從事各種勞動。但乾隆元年二月,皇帝就免去了這個政策。那麼這些徭役轉嫁給誰呢?只能是老百姓。所以可以說,雍正一時的勝利,最終仍然是由老百姓來買單。
好,以上就是回答內容,就是雍正透過打擊皇室宗親裡的對手,以及權臣和文官系統中的朋黨勢力,從上到下地消除了中央政府裡威脅皇權的所有力量,實現了決策權的獨裁。他推行民生政策的一大障礙被去掉了,但暫時的壓制也為後來的政策反彈埋下了伏筆。
相關內容
- 雍正王朝中,如何看待雍正繼位後穩固皇權的措施,卻又慘遭失敗?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對雍正登基提出哪些質疑?為什麼?
- 《雍正王朝》中雍正一登基就殺死了高福,如果鄔思道不走,和高福有關係的他會被殺嗎?
- 《雍正王朝》雍正登基當晚,十七阿哥去拜見的雍正,鄔思道不讓見是在保護十七阿哥?
- 為什麼雍正登基前是雍親王,以後清朝皇帝都是親王?
-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要殺雍正的十名御前侍衛,雍正政敵老九為何要下跪求情?
-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取得皇位後是否真的想殺鄔思道?對此你怎麼看?
- 《雍正王朝》雍正是否真正佔有了喬引娣?從哪裡可以看出?
- 《雍正王朝》中康熙和雍正分別為江夏鎮和諾敏賜匾,賜匾有什麼好處?
- 《雍正王朝》雍正皇帝登基後德楞泰為何不見了?
雍正繼位後,實施的三項措施都失敗了,我的理解是雍正故意的
本文從《雍正王朝》電視劇分析,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雍正繼承了康熙的皇位,但是面對複雜的局勢,雍正上任之處,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總結是3點:科舉取士,鑄造新幣,追討虧空。但是都失敗了。
這3個措施,對於朝廷和百姓來說,都是好事,卻為什麼失敗呢?有人說是雍正沒有考察人才,在用人方面出現偏差;有人說是雍正沒有看到實際情況,改革操之過急。我卻有另一番見解:這能理解為雍正故意的嗎?他是故意把八爺黨暴露在明處,讓他們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這樣就容易收拾把八爺黨一網打盡。不知道有沒有贊同我的觀點的。
對於科舉取士的解釋對於朝廷來說,可以選拔合格的人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實現做官的捷徑,尤其是天下的讀書人,利用科舉走向仕途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科舉的事,被張廷璐給搞砸了,出現了科舉舞弊案件,牽扯到八爺黨的人,讓八阿哥得罪讀書人,然後雍正殺了張廷璐,以此來樹立威信。
對於鑄造新幣的解釋雍正為了改變康熙事情錢幣不統一的問題,下旨要重新鑄造新幣,這個任務交給了八阿哥,造出的新幣是有問題的。孫嘉誠已經明確告訴雍正,新幣私自改變了銅鉛的比例,會導致不法官商的勾結行為,導致市場混亂,但是雍正還是鑄造了一批新幣,沒有懲罰八阿哥,倒是把孫嘉誠罵了一通。
對於追討國庫虧空的解釋雍正準備從山西開始追討國庫虧空,並且憑信八阿哥的一句話舉薦,就把諾敏派到山西任巡撫,在諾敏虛報追討庫銀的時候,也沒有派人去核實,直接就是賜給諾敏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
在諾敏案件暴露之後,雍正又撫卹諾敏家人,向全天下的人謝罪,以表達自己的的誠意,貌似只有八阿哥這個舉薦諾敏的人心存不良,讓天下人忌恨八阿哥。雖然雍正沒有處罰八阿哥,但是八阿哥卻陷入不忠不義的境地。
在當時,雍正剛剛登基,八阿哥對他很不服氣,而且在九子奪嫡時期,八爺黨的勢力就不容小覷,在朝廷中根基很牢固,而且八阿哥又有“八賢王”的美譽,雍正要故意把八阿哥的名聲搞臭,這樣才能徹底剷除他。
我的理解就是雍正繼位後的3項舉措都失敗了,是他故意這麼做的,有沒有大神認同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