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8月,英國皇家沃裡克郡步兵團開赴法國,蒙哥馬利所在的第1營剛抵達前線,遠處密集的槍炮聲不絕入耳,所有人的人都緊張了起來。蒙哥馬利的心頭也不由得怦怦直跳,但作為一名軍官,他以嚴肅而響亮的口令掩蓋自己的慌張。
按照部署,蒙哥馬利的營向德國駐守的山頭髮起進攻,讓他疑惑的是,既沒有戰前偵察,又沒有火力掩護,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但容不得他多想,拔出指揮刀帶領本排開始衝鋒,子彈“嗖、嗖”迎面飛來,一些士兵中彈倒下,但部隊沒有亂。
蒙哥馬利一個趔趄,被自己腰間懸掛的刀鞘絆倒,指揮刀也飛了出去,等其爬起時,周圍躺滿了屍體,他的排就活了他一個。他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但後續部隊已跟上,蒙哥馬利繼續引領士兵衝鋒。在他看來,軍官必須衝在前面,生死有命吧。
儘管攻上了山頭,但在德軍的炮火轟擊下,英軍又被趕回了出發地,並被迫撤退。沿途橫七豎八的人與馬匹屍體,丟得滿地的輜重、武器,讓人觸目驚心。蒙哥馬利第一次經歷了戰鬥洗禮,見識了戰爭的殘酷,他不再害怕死亡,但敬畏戰場。
由於連長負傷,蒙哥馬利成了代理連長,手下有2名軍官和250名士兵。塹壕戰的日子很艱苦,蹲在陰冷、潮溼的塹壕裡,攻也不出去,撤退也無命令,雙方倒也相安無事。但對他來說,反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整天想著“孬點”尋找樂趣。
要麼琢磨如何抓個俘虜瞭解敵情,要麼組織狙擊手殺傷敢露頭的德軍,甚至進行反偷襲。別的連隊“死氣沉沉”,但蒙哥馬利的連隊朝氣蓬勃,有使不完的精力。上級對他既不能批評,打擊士氣,又不能鼓勵“胡鬧”,招致對手更猛烈的炮擊。
閒暇之餘,蒙哥馬利的樂趣就是給家人寫信,不僅介紹戰鬥的殘酷,以及自己在塹壕裡的艱難,但字裡行間並沒有抱怨和厭煩,反而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因為戰爭讓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從排長成為代理連長,這是他最中意的事情。
1914年10月的第一次伊珀爾戰役,協約國軍隊同德軍進行了一場大廝殺,猶如人間地獄。德軍有十幾萬人陣亡,聯軍損失更大,居然有25萬人死傷,蒙哥馬利的連隊傷亡127人,佔全連的一半,而他就其中之一,甚至差點被“活埋”。
原來,按照命令,蒙哥馬利的連隊組織強攻,他拿著指揮刀拼命地向前衝,最先衝進對方的戰壕,但裡面滿是德國兵。要命的是,一名德軍正半蹲著身子向他瞄準,而蒙哥馬利幾乎是本能地衝上去,連踢帶踹並俘虜了這名德軍。
他為什麼不用刀和槍呢?要知道,蒙哥馬利的刺殺格鬥在軍隊比賽中,曾得過優勝獎。其實,這都是緊張惹的禍,突然地面對生死,哪裡有時間考慮用刀還是用槍,就剩下本能了。更關鍵的是,第一次面對面、近距離的殺人,他多少有些心虛。
但接下來,他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一個子彈擊中了他的胸膛,蒙哥馬利兩眼一黑,栽倒在地。更悲催的是,“躺著也能中槍”,左膝被流彈擊中。直到天黑戰鬥結束,部隊打掃戰場時,才發現奄奄一息的蒙哥馬利,他被立刻送到戰地醫院。
醫生看了看他的傷口部位,淡淡地說了句:“這人救不活,埋了吧”。儘管因失血過多,處於半昏迷狀態,但強烈的求生欲,讓蒙哥馬利睜開眼睛,被護理員看到,驚呼:“等一下,我們不能埋葬一個尚有知覺的人”。蒙哥馬利重回人間。
等他醒來時,才知道被轉運回國了。儘管肺部創傷是永久的,但蒙哥馬利還是很慶幸自己撿了條命,併為自己能夠經受住戰鬥考驗而自豪。養傷期間,他一面關注傷後的歐洲戰局,一面開始認真思考自己在這場戰役中的得與失。
為什麼一到戰場,學過的軍事理論和指揮藝術,全部拋在腦後;只顧猛衝,不會權變,更不懂得儲存實力?原因只有一個,對軍事理論研究不夠深,更沒有自己的心得,以至於危急時刻不能當機立斷,所謂的“書到用時方恨少”。
但讓蒙哥馬利滿意的是,因為身先士卒,英勇頑強,獲得了一枚優異服務勳章;痊癒後,陸軍部考慮他有傷,決定留在國內任職,擔任步兵第112旅參謀長,這時他才27歲。蒙哥馬利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職業軍人,並開始步步高昇。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蒙哥馬利傳》
1914年8月,英國皇家沃裡克郡步兵團開赴法國,蒙哥馬利所在的第1營剛抵達前線,遠處密集的槍炮聲不絕入耳,所有人的人都緊張了起來。蒙哥馬利的心頭也不由得怦怦直跳,但作為一名軍官,他以嚴肅而響亮的口令掩蓋自己的慌張。
按照部署,蒙哥馬利的營向德國駐守的山頭髮起進攻,讓他疑惑的是,既沒有戰前偵察,又沒有火力掩護,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但容不得他多想,拔出指揮刀帶領本排開始衝鋒,子彈“嗖、嗖”迎面飛來,一些士兵中彈倒下,但部隊沒有亂。
蒙哥馬利一個趔趄,被自己腰間懸掛的刀鞘絆倒,指揮刀也飛了出去,等其爬起時,周圍躺滿了屍體,他的排就活了他一個。他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但後續部隊已跟上,蒙哥馬利繼續引領士兵衝鋒。在他看來,軍官必須衝在前面,生死有命吧。
儘管攻上了山頭,但在德軍的炮火轟擊下,英軍又被趕回了出發地,並被迫撤退。沿途橫七豎八的人與馬匹屍體,丟得滿地的輜重、武器,讓人觸目驚心。蒙哥馬利第一次經歷了戰鬥洗禮,見識了戰爭的殘酷,他不再害怕死亡,但敬畏戰場。
由於連長負傷,蒙哥馬利成了代理連長,手下有2名軍官和250名士兵。塹壕戰的日子很艱苦,蹲在陰冷、潮溼的塹壕裡,攻也不出去,撤退也無命令,雙方倒也相安無事。但對他來說,反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整天想著“孬點”尋找樂趣。
要麼琢磨如何抓個俘虜瞭解敵情,要麼組織狙擊手殺傷敢露頭的德軍,甚至進行反偷襲。別的連隊“死氣沉沉”,但蒙哥馬利的連隊朝氣蓬勃,有使不完的精力。上級對他既不能批評,打擊士氣,又不能鼓勵“胡鬧”,招致對手更猛烈的炮擊。
閒暇之餘,蒙哥馬利的樂趣就是給家人寫信,不僅介紹戰鬥的殘酷,以及自己在塹壕裡的艱難,但字裡行間並沒有抱怨和厭煩,反而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因為戰爭讓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從排長成為代理連長,這是他最中意的事情。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1914年10月的第一次伊珀爾戰役,協約國軍隊同德軍進行了一場大廝殺,猶如人間地獄。德軍有十幾萬人陣亡,聯軍損失更大,居然有25萬人死傷,蒙哥馬利的連隊傷亡127人,佔全連的一半,而他就其中之一,甚至差點被“活埋”。
原來,按照命令,蒙哥馬利的連隊組織強攻,他拿著指揮刀拼命地向前衝,最先衝進對方的戰壕,但裡面滿是德國兵。要命的是,一名德軍正半蹲著身子向他瞄準,而蒙哥馬利幾乎是本能地衝上去,連踢帶踹並俘虜了這名德軍。
他為什麼不用刀和槍呢?要知道,蒙哥馬利的刺殺格鬥在軍隊比賽中,曾得過優勝獎。其實,這都是緊張惹的禍,突然地面對生死,哪裡有時間考慮用刀還是用槍,就剩下本能了。更關鍵的是,第一次面對面、近距離的殺人,他多少有些心虛。
但接下來,他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一個子彈擊中了他的胸膛,蒙哥馬利兩眼一黑,栽倒在地。更悲催的是,“躺著也能中槍”,左膝被流彈擊中。直到天黑戰鬥結束,部隊打掃戰場時,才發現奄奄一息的蒙哥馬利,他被立刻送到戰地醫院。
醫生看了看他的傷口部位,淡淡地說了句:“這人救不活,埋了吧”。儘管因失血過多,處於半昏迷狀態,但強烈的求生欲,讓蒙哥馬利睜開眼睛,被護理員看到,驚呼:“等一下,我們不能埋葬一個尚有知覺的人”。蒙哥馬利重回人間。
等他醒來時,才知道被轉運回國了。儘管肺部創傷是永久的,但蒙哥馬利還是很慶幸自己撿了條命,併為自己能夠經受住戰鬥考驗而自豪。養傷期間,他一面關注傷後的歐洲戰局,一面開始認真思考自己在這場戰役中的得與失。
為什麼一到戰場,學過的軍事理論和指揮藝術,全部拋在腦後;只顧猛衝,不會權變,更不懂得儲存實力?原因只有一個,對軍事理論研究不夠深,更沒有自己的心得,以至於危急時刻不能當機立斷,所謂的“書到用時方恨少”。
但讓蒙哥馬利滿意的是,因為身先士卒,英勇頑強,獲得了一枚優異服務勳章;痊癒後,陸軍部考慮他有傷,決定留在國內任職,擔任步兵第112旅參謀長,這時他才27歲。蒙哥馬利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職業軍人,並開始步步高昇。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蒙哥馬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