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嶗山楊
-
2 # 離人心上秋夢
1、《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譯文: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
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裡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裡有的是安適悠閒。久困於樊籠裡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2、《歸園田居(其二)》
魏晉: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譯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裡難聞到車馬聲響。白天裡經常地關閉柴門,獨處在空室中不生雜想。偏遠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撥開草叢不時互相來往。
相見時不談論世俗之事,只說道桑麻的生長情況。我種植的桑麻不斷長高,我開墾的土地日益增廣。常擔心嚴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3、《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譯文:南山下田野裡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剷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溼我衣。身上衣沾溼了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4、《歸園田居(其四)》
魏晉:陶淵明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譯文:離山澤去做官已經很久,現在又返林野嚐到歡娛。且攜著我的兒女侄子們,撥開那亂草木尋訪廢墟。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間,依稀地可認出往日舊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遺蹟,桑和竹殘存著枯朽幹株。我打聽在這裡打柴的人:過去的居住者都到哪裡?這裡的打柴人便對我說:都死光了沒有留下後裔。三十年就改變朝市面貌,這句話可真是一點不虛!人一生就好似虛幻變化,到最終都不免歸於空無。
5、《歸園田居(其五)》
魏晉: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譯文:我懷著悵恨情拄杖回家,崎嶇的小路上長滿荊榛。山洞裡的流水又清又淺,可用來洗我足振奮精神。濾一濾我那新釀造的酒,殺一隻小雞兒招待近鄰。日落後房屋裡已經昏暗,沒明燭也只好點燃柴薪。歡樂時都怨恨夜間大短,不覺中又看到旭日照臨。
6、《歸園田居(其六)》
魏晉:陶淵明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
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
歸人望煙火,稚子候簷隙。
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
但願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譯文:在東邊高地上種植禾苗,禾苗生長茂盛遍佈田野。雖然勞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釀濁酒還滿可解乏。傍晚時分駕著車子回來,山路也漸漸地變得幽暗。
望著前村已是裊裊炊煙,孩子們在家門等我回家。要問我這樣做是為什麼?人的一生總要從事勞作。我只希望桑麻農事興旺,蠶事之月紡績事務順遂。我不求聞達心願就這樣,望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7、《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8、《雜詩》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9、《讀山海經·其一》
魏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譯文:孟夏的時節草木茂盛,綠樹圍繞著我的房屋。眾鳥快樂地好像有所寄託,我也喜愛我的茅廬。耕種過之後,我時常返回來讀我喜愛的書。居住在僻靜的村巷中遠離喧囂,即使是老朋友駕車探望也掉頭回去。
(我)歡快地飲酌春酒,採摘園中的蔬菜。 細雨從東方而來,夾雜著清爽的風。泛讀著《周王傳》,瀏覽著《山海經圖》。(在)俯仰之間縱覽宇宙,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快樂呢?
10、《詠荊軻》
魏晉: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譯文:燕國太子喜歡收養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他到處招集有本領的人,這一年年底募得了荊卿。君子重義氣為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個個同仇敵愾怒髮衝冠,勇猛之氣似要衝斷帽纓。
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漸離擊築築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雲。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翻完地圖忽地現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可惜呀!只可惜劍術欠佳,奇功偉績終於未能完成。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激勵後人。
回覆列表
陶淵明的六首好詩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的的代表作之一,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詩的開頭四句很耐人回味,身處鬧市,卻沒有被車馬的喧囂所打擾,這是因為“心遠”,內心的寧靜,有著出世的念想,這不正印證了古人所說的“大隱隱於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古名句,它寫出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熱愛自然的情趣,尤其是這個“見”字凸顯了詩人無意之舉,無意間,山入眼簾,蘇軾對此句曾說道:“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
《雜詩·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的《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這首詩具有很強的哲學性。詩的前四句感嘆人生之無常,像是路上的塵土,隨風飄轉,透露著無奈,這種心境與當時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聯,當時戰亂頻繁,人們流離失所,生命無常。 中間四句寫詩人在艱難的環境中,尋找生活的歡樂。 最後四句我們常常用來做格言,勉勵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是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 描繪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子,可卻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歸,儘管勞作很辛苦,但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心情很是愉快。
《形影神三首》
序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悽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誠願遊昆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酒雲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覆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形影神三首》這三首詩可能對不少人來說很陌生,但是對我們讀懂陶淵明有著重要的幫助。這三首詩透過形影神三者的對話,探討了人生的哲學。清代文學家方東樹曾說道:“《形影神》三詩,用《莊子》之理,見人生賢愚、貴賤、窮通、壽夭、莫非天定,人當委運任化,無為欣戚喜懼於其中,以作庸人無益之擾,即有意於醉酒立善,皆非達道之然。”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是渺小的,許多事情你無法掌控,沒有什麼好怕的,也沒有什麼可以憂愁的,一切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