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努力,醜小鴨也會變成白天鵝的。”丹麥著名童話大王安徒生大概沒有想到,他的這篇童話二百年後還會在一個遠離他的祖國的國度——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勵志故事。家長、老師等各行各業的人,教育孩子鼓勵他人都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
但是,把“醜小鴨能變成白天鵝”作為一個勵志故事,只是一個隱喻。同為人,能否完成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這須作幾點區分。
一是基於天賦、資質上的,醜小鴨註定要變成白天鵝。
我們還熟知的一句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九十九的汗水。”這也是很有名的勵志名言。殊不知,愛迪生還有半句被忽略掉了:“恰恰這是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先天性的因素,後天不可抗拒,即便是童話故事中的醜小鴨,本就不是醜小鴨,是一隻天鵝蛋誤入了鴨子窠。所以,當日後有白天鵝的騰飛,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知安徒生在寫這個故事時有沒有對自身的一個期許,想必應該有。他出生貧困家庭,父親是
一個鞋匠,早就過世了。母親靠為人洗衣服過活,後改嫁,安徒生只好
與奶奶相依為命。他不被人看得起,幼小的心靈遭受到巨大的創傷。他最終成為童話大王,完成了
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夢想。而這固然與他的毅力、堅持、頑強的拼搏精神有關,但不可否認一點,他更有先天的稟賦。愛迪生也是如此,進校三個月就被老師當作“笨孩子”趕出。還有愛因斯坦,第三隻小板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笨,是老師不能看出,誤以為就是一隻醜小鴨。
二是基於後天的努力、奮鬥,
醜小鴨不一定能變成白天鵝。
天賦、資質上的當然只是前提,
後天不努力也是白搭,方仲永就是一典型的例子。馮友蘭、季羨林都認為天資﹢機遇﹢努力﹦成功,“天資”先天固有,後天可以“努力”,而這“機遇”可遇不可求。出身的不同,決定著“機遇”的多寡。
但是,關於“醜小鴨也能變成白天鵝”的
“成功學”的渲染登峰造極,已發展成
“一種毒藥”。
書籍鋪天蓋地,
馬路兩邊巨大的廣告牌上,也是笑吟吟的所謂“成功人士”,男士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女士濃妝豔抹燦若桃花。在今天結構已鎖定的社會狀態下,權力、財富壁壘森嚴,仍在神化“成功”、“個人奮鬥”和“競爭”,於是讓人們產生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以為透過“個人奮鬥”
和“競爭”,會背“窗前明月光”,就可以進入“精英”階層而獲得“成功”。在電視上新聞裡,各種選秀節目上不難看到。
學者盧麒元《新井田制》中講道:“
二十一世紀,中國開始形成新的井田制。以權力為縱,以資本為橫,社會資源被強制性分割完畢。並且,逐漸固化而僵化,以血統的方式世襲和傳承。中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開始全面壟斷社會資源了。工農子弟,很難再象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的代青年那樣,憑藉個人努力獲得人生的成功。”
醜小鴨”與“白天鵝”。
按加德納多元智慧理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東方不亮西方亮,這裡是醜小鴨那裡也許就是白天鵝。劉翔是跨欄的白天鵝,卻是籃球的醜小鴨;姚明是跨欄的醜小鴨,卻是籃球的白天鵝。
安徒生也是如此,他的志向是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都沒成功。他的稟賦是在寫作上的。
能夠尋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當然是件好事,但沒有了突破口,
基於平等的觀點,
白天鵝也沒什麼了不起,幹嘛非要成為它?是醜小鴨就是醜小鴨,怎麼了?也要有自己的尊嚴,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問題也正在這裡,房子是給富人蓋的,城市是給富人住的,衛生部成了老爺的衛生部。你窮,為什麼不回鄉下?你窮,為什麼要上學?不是窮人仇富,而是富人仇窮!如此這般,你還能有“尊嚴的勞動”,“體面的生活”嗎?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僅從這一面來看鳳姐、芙蓉姐姐,這是社會底層所發出的悲愴的吶喊,不僅為自己,也是為他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為過上美好生活的生活,我們有權利呼喊。
“只要你努力,醜小鴨也會變成白天鵝的。”丹麥著名童話大王安徒生大概沒有想到,他的這篇童話二百年後還會在一個遠離他的祖國的國度——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勵志故事。家長、老師等各行各業的人,教育孩子鼓勵他人都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
但是,把“醜小鴨能變成白天鵝”作為一個勵志故事,只是一個隱喻。同為人,能否完成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這須作幾點區分。
一是基於天賦、資質上的,醜小鴨註定要變成白天鵝。
我們還熟知的一句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九十九的汗水。”這也是很有名的勵志名言。殊不知,愛迪生還有半句被忽略掉了:“恰恰這是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先天性的因素,後天不可抗拒,即便是童話故事中的醜小鴨,本就不是醜小鴨,是一隻天鵝蛋誤入了鴨子窠。所以,當日後有白天鵝的騰飛,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知安徒生在寫這個故事時有沒有對自身的一個期許,想必應該有。他出生貧困家庭,父親是
一個鞋匠,早就過世了。母親靠為人洗衣服過活,後改嫁,安徒生只好
與奶奶相依為命。他不被人看得起,幼小的心靈遭受到巨大的創傷。他最終成為童話大王,完成了
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夢想。而這固然與他的毅力、堅持、頑強的拼搏精神有關,但不可否認一點,他更有先天的稟賦。愛迪生也是如此,進校三個月就被老師當作“笨孩子”趕出。還有愛因斯坦,第三隻小板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笨,是老師不能看出,誤以為就是一隻醜小鴨。
二是基於後天的努力、奮鬥,
醜小鴨不一定能變成白天鵝。
天賦、資質上的當然只是前提,
後天不努力也是白搭,方仲永就是一典型的例子。馮友蘭、季羨林都認為天資﹢機遇﹢努力﹦成功,“天資”先天固有,後天可以“努力”,而這“機遇”可遇不可求。出身的不同,決定著“機遇”的多寡。
但是,關於“醜小鴨也能變成白天鵝”的
“成功學”的渲染登峰造極,已發展成
“一種毒藥”。
書籍鋪天蓋地,
馬路兩邊巨大的廣告牌上,也是笑吟吟的所謂“成功人士”,男士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女士濃妝豔抹燦若桃花。在今天結構已鎖定的社會狀態下,權力、財富壁壘森嚴,仍在神化“成功”、“個人奮鬥”和“競爭”,於是讓人們產生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以為透過“個人奮鬥”
和“競爭”,會背“窗前明月光”,就可以進入“精英”階層而獲得“成功”。在電視上新聞裡,各種選秀節目上不難看到。
學者盧麒元《新井田制》中講道:“
二十一世紀,中國開始形成新的井田制。以權力為縱,以資本為橫,社會資源被強制性分割完畢。並且,逐漸固化而僵化,以血統的方式世襲和傳承。中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開始全面壟斷社會資源了。工農子弟,很難再象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的代青年那樣,憑藉個人努力獲得人生的成功。”
醜小鴨”與“白天鵝”。
按加德納多元智慧理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東方不亮西方亮,這裡是醜小鴨那裡也許就是白天鵝。劉翔是跨欄的白天鵝,卻是籃球的醜小鴨;姚明是跨欄的醜小鴨,卻是籃球的白天鵝。
安徒生也是如此,他的志向是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都沒成功。他的稟賦是在寫作上的。
能夠尋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當然是件好事,但沒有了突破口,
基於平等的觀點,
白天鵝也沒什麼了不起,幹嘛非要成為它?是醜小鴨就是醜小鴨,怎麼了?也要有自己的尊嚴,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問題也正在這裡,房子是給富人蓋的,城市是給富人住的,衛生部成了老爺的衛生部。你窮,為什麼不回鄉下?你窮,為什麼要上學?不是窮人仇富,而是富人仇窮!如此這般,你還能有“尊嚴的勞動”,“體面的生活”嗎?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僅從這一面來看鳳姐、芙蓉姐姐,這是社會底層所發出的悲愴的吶喊,不僅為自己,也是為他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為過上美好生活的生活,我們有權利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