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邊過客
-
2 # 巴里坤
其實,清朝入關之後,清朝的部隊人數遠遠沒有明朝的部隊人數多,明朝當時大部隊應該有將近200萬之多,而清軍人數少的很多,只有幾十萬。而且連武器裝備都不在一個層面上,明軍隊武器裝備要成熟先進厲害的多。
但是,當清軍入關之後,明軍投降了清軍,因為明軍當時連最起碼的溫飽都解決不了,還談何鬥志,明朝地大物博,財富遠大於東北一隅的滿清,但是明朝官府腐敗無能,剋扣士兵的糧餉,明朝士兵連一家的溫飽都解決不了。而且明朝官員對武官很鄙視,封賞也很吝嗇,將士們覺得毫無榮譽感。
而清軍就不同,他們軍糧充沛,鬥志強大,對降清的明軍各方面待遇都還不錯,他們無論什麼,都是論功行賞,誰的戰績多,戰功大,誰就會有豐厚的獎賞。所以,這給了明軍很大的鼓勵,激起了他們的鬥志,本來他們也是訓練有素的軍隊,這樣的制度,爆發了他們的潛力,所以,明軍在降請之後,變得很勇猛。
-
3 # 慕藩怪談
首先,說說明末背景:
明末財政極其困難,朝廷基本發不出軍餉,長年拖欠士兵軍餉。宣大總兵盧象升在給朝廷的信中說到他在宣府的情況:“每次點兵,許多人穿著單衣,有的人沒有褲子,還有的沒有鞋,我見了這種情況不禁潸然淚下。”而且這個奏摺中所描述的還是冬季,宣府還在中國的北方(今山西北部)。 陝西巡撫胡廷宴說:“現在的兵員都開始當街乞討。”
從萬曆三十八年到天啟七年,朝廷拖欠各鎮軍餉九百六十八萬五千兩銀。到崇禎後,更是士兵每年能領到三月軍餉就很不錯了。就這樣的薪資,士兵吃不飽穿不暖,還如何去應戰驍勇善戰的八旗軍。再加上後期軍官經常喝兵血,導致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寥寥無幾,再加上農民起義不斷,更是加重了明朝廷的財政負擔,讓本就艱難度日的明王朝更是雪上加霜。
第一點:其實這也是因為軍隊激勵機制變化導致的結果。原先在明朝服役的時候,將士們經常被朝廷剋扣餉銀,士兵們經常吃不飽穿不暖。讓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顯然是很難做到的。而他們投靠滿清之後,這些將士們從消極的“打工”狀態,搖身一變成為了“創業者”,只要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英勇,加官進爵都是有可能實現的。這就使得將士們格外賣命。
第二點:由於他們加入了滿清的陣營,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叛國者。這些原先明朝軍隊中的將領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只有透過軍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為自己在新王朝中贏得一席之地。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就必須賣力衝鋒,掙得軍功來博取上級的信任。比如吳三桂,降清後,極其賣力進攻“大順和南明”,甚至不惜用弓勒死永曆帝。
第三點:清朝是以武立國,清初剛剛入關往往對武將高看一眼,尤其是立過軍功的武將,往往會獲得更多的利益以及更高的地位。正因如此,很多綠營將領比之前表現的更積極,因為上朝是滿人官員永遠比漢人官員高一等,為了證明自己,漢人將軍非常賣力。只要你戰場上表現優異,並且不和八旗爭鋒,自然少不了的榮華富貴,河西漢將就是很好的例子。
-
4 #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就尷尬了,其實不是投降滿清後的明軍變猛了,而是他們所面對的主要對手戰力變差了。
事實上,在明朝末年,明軍的戰鬥力的差是相對於強悍的八旗軍而言的。明末時期,深陷雙線作戰的明軍,不得不在關外八旗軍和關內農民軍之間疲於奔命,最終耗盡元氣而亡。而在對陣關外八旗軍的戰鬥中,明軍似乎總是被動挨打。尤其是在野戰中,一旦碰上八旗軍,基本上就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但如果是在關內剿滅農民軍的戰場上,明軍的戰鬥表現就完全不一樣了。別看明末農民軍的數量十分龐大,往往數倍於明軍。但在大部分時間,明軍其實都佔據著戰場的主動權。
在明末官軍系統中,邊軍體系的戰鬥力是最強的,這當中尤其以這幾支軍隊最具戰鬥力:首先,最強最精銳的當屬鎮守山海關-寧遠一線的關寧鐵騎,這可是明末官軍的精華,是明朝唯一能與強悍的八旗軍硬抗的精銳部隊;其次,便是孫傳庭的秦兵,這是由明朝陝地邊軍身經百戰的老兵組成的部隊,是明朝對內鎮壓農民軍的主力;再來便是盧象升的天雄軍,全軍由是鄉親朋友、兄弟家人組成,極為團結,戰鬥意志也十分的強,活躍於鎮壓農民軍和抵抗八旗軍的戰鬥。明軍中除了這幾支精銳外,其餘的地方駐軍,尤其是南方的軍隊,戰鬥力都相當有限,還比不上李自成的農民軍主力。
而這三支最為強悍的明軍部隊,在面對更加強悍的八旗軍時,其實也是無法佔據優勢的。但要是與關內農民軍對戰,卻又具備壓倒性的優勢,往往以一敵幾,都尚能將農民軍擊潰。
比如盧象升的天雄軍,就曾以兩千兵力擊敗高迎祥的上萬重甲騎兵,在滁州城外,又一戰擊潰高迎祥主力,並將其殘部追出五十餘里。然而,盧象升最後卻在與八旗軍的交戰中,因援軍不發而力戰至死,壯烈殉國。
由此可見,按戰鬥力來排的話:八旗軍>明軍邊軍>農民軍>地方明軍。
明朝覆滅後,投降滿清的明軍主要都是戰力強悍的明朝邊軍,而他們的對手則是以農民軍舊部和南方明軍組成的南明軍隊。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農民軍)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此後,以吳三桂為首的明朝邊軍都紛紛選擇投降滿清。
如此一來,當時中國戰鬥力最強的八旗軍和明軍邊軍就聯合在一起了。而此時的南明軍隊,所能依靠的主要戰鬥力,其實都不過是被前兩者擊敗的大順軍舊部,而為數眾多的原明朝南方軍隊,基本上都是戰五渣。
因此,我們也就能看到投降滿清後的明軍,在滿清一統天下的過程中表現出相當出眾的表現。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統軍意志不一樣。明朝的時候軍隊被文官傾軋,有軍功有威望的都受到壓制,軍隊束手束腳,發揮不出該有的戰力,軍心不振。而滿清正是國勢上升期,朝氣蓬勃,軍隊、軍功是首要的,一切為軍事服務。加上投降的軍隊如果表現不好,會面臨生存危機,不賣死力不行。
然後,優渥程度不一樣。明朝衰敗,缺銀少糧,連肚子都吃不飽,還怎麼戰鬥。主要是明朝已經人心頓失,軍威持續受到打擊,軍隊得不到最大的支援。反觀在滿清,有吃有喝,有過責罰,有功則賞,軍隊意志得到完全貫徹。
最後,明朝軍隊看不到未來。中國改朝換代太多,“氣數已盡”思想普遍根植於人們心裡,擁護新朝,對建從龍之功並不是很抗拒。
這就是明朝軍隊投降後變得勇猛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明朝滅亡已成大勢,然後在滿清有吃有喝有賞有戰功拿,最主要的還是背後時刻有一把屠刀準備落下,不賣死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