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迷霄靈雪
-
2 # 張小帥說理財
但是都叫風險,但是風險發生的機率和造成的損失是有區別的。首先,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越高的標定收益也就會帶來更多的風險。所以在尋找投資的過程中,要理性的看待收益。但是,對於投資的品種的不同,那麼它造成的損益也不同,例如,債券類,由於是相對較強的兌付性,而公開發行的債券有發行主體評級,那麼,在注意債券收益的同時,可以考慮發行主體的評級高低,當然,評級越高,那麼債券的利率越低。而投資股票則和該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紅能力、資產負債等各類指標相關,需要多方面權衡考慮。但同時,股票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也就是買賣比較頻繁,所以會出現熱錢、大錢炒股的情況,急漲急跌,這也是股票的風險所在,同時也是它魅力的所在。而像我現在做的投資實體的私募基金,則和實體企業或者標的質量、創富能力,以及行業影響力等具有極大關係。例如投資與產業基金就相對於投資與創業企業的穩健,相對有明確可回溯的歷史經營業績和行業影響力,則更容易獲得穩健的收益,而創業企業由於其具備豐富的創意、獲客能力、資產爆發增長力、以及較低的融資成本,則非常容易獲得巨大成功,但是,這類企業沒有底層資產,或者資產存量不足,那麼在實際運作中會有期限長、容易破產等問題,但是如果成功則收益會出現超額增長。
所以,針對資產來講,一定選擇一個自己相對熟悉,或者相對容易接受的,否則,需要詳細的向客戶經理等諮詢。
另外,就是產品有沒有風險控制措施和管理能力,針對股票等公開交易的資產,由於本身已經是證券化的資產,因此沒有風控,更多的是自己的操作經驗,市場行情分析等,所以這個不存在管理能力。
而通常產品類也就是將資產管理起來的產品,多少都有風控和管理成分,但產品的管理參差不齊。有些產品風控完備,可以看到抵押、質押、擔保、流動支援、結構化設計等各類專業風控管理能力(內容比較複雜,不在問答中多說,有喜歡瞭解的可以私信,回頭我單獨寫篇文章介紹下)。而有些則經營的是投資主體的信用背書如國企、營收能力高的企業、過著產品管理人本身是大型企業等。但針對投資主體來看,無論品牌如何,真正為客戶著想的產品應該是具有風險處置能力的產品,因此,產品風控有無,豐富程度是最需要考慮的成分,然後才是發行方的品牌,針對產品,目前規定的要求是風險自擔,因此,真正面對風險時,無論品牌如何,能幫助客戶減少風險損失的還是風控管理。
從私募基金的定義“合格投資者”這樣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來,真正的投資者需要由一定的自我判斷力和一定的金融瞭解,然後可支配資產也是需要滿足要求,才能真正在選擇產品時能夠有著清醒的視角來選擇一個風險和收益適合自己的產品,另外產品的客戶經理的專業性和客觀程度也是很重要,他得幫你分析產品哪裡好,同時,也需要告訴你到底哪裡能夠引發風險,如果引發了,有沒有哪些措施能夠幫你完成產品兌付,避免風險的發生等。
回覆列表
我們在投資中遇到過的所有問題,其他前輩和投資大家們都已經遇到並總結過,不斷低成本試錯也是控制風險方式之一,不過這種辦法比較令人心痛;還有個方式是不斷學習。
所謂風險正是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不確定,不知道這筆投資是否會盈利,盈利多少;以此引申出對風險的認識。
不同投資者對風險理解不相同,年輕人或許認為一筆投資不能跑贏通貨膨脹就是虧損,而退休的老年人則可能把本金損失當成一種風險。在控制風險之前,需要先了解對自己而言哪一種投資屬於風險投資。
在對某一項投資進行風險測評時,既要考慮到投資收益率,同時也要對投資可能帶來的虧損做相應準備,自己對這筆投資可能產生的最差結果是不是可以接受。需要注意,風險比較高的投資標的為了吸引投資者通常會有良好的收益作為報酬,但不意味著高風險一定伴隨高收益。
對個人風險有整體認識後,針對想要投資標的,找出該投資可能產生的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分散投資可以良好控制風險。
比如,我們這代年輕人熱衷於買房,很少考慮過貸款對家庭開支和突發情況的影響,尤其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一旦出現一方父母生病,可能出現資金週轉不開。這主要由於家庭資金全部集中房產上,並且一旦房價下跌,家庭財富會大幅縮水。
規避風險,會導致投資過於小心謹慎,連同收益一併規避掉,所以控制風險更為貼切。風險不能規避,它不會因為你的投資與否而被消滅掉,可以對風險進行分散,減小壞風險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與負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