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軻軻可可愛
-
2 # 在月亮上旅行
感謝邀請在重慶衛視的節目《謝謝你來了》中,主持人塗磊,採訪過一對殘疾人夫妻。 這對夫妻,命運很坎坷:丈夫楊曉軍,患有小兒麻痺,行動不便。因為身體原因,他一度戀愛受挫。 那時的他,生活中陰雲密佈,他消沉寂寞,彷彿被整個世界遺棄。 而遇見妻子蘇曉琳之後,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蘇曉琳患有罕見的“鏡面人”疾病,身體器官的位置和常人完全相反,並且脊柱扭曲,走路費力。但她天性樂觀,走到哪裡都會發出清脆的歡笑。 她總是陪在他身邊,用溫柔笑容,幽默話語,給他關注和鼓勵。 她的樂天心態,Sunny一樣照徹了他的日子,讓他漸漸變得開朗。她的溫暖情意,讓他的世界,不再灰暗消極。 於是,兩人很快相戀結婚。婚後,她懷孕了,雖然身體條件不適宜,卻冒死生下孩子。 現在,她帶著乖巧的5歲寶寶,辛勤持家,讓一家三口,生活得溫馨舒適。 所以,丈夫很是感激,特地走上《謝謝你來了》的舞臺,對妻子鄭重其事地說一句:“謝謝你。” 聽了他們的故事,塗磊對觀眾發問:“你們覺得,夫妻之間要不要說謝謝?” 有人回答,夫妻間已經很熟悉了,客套什麼呢。有人覺得,這麼說有點刻意。 但是,當你看到蘇曉琳聽了道謝之後,眼神晶瑩,笑靨如花的模樣;當你看到楊曉軍因為妻子開心,而露出欣喜的微笑;你就會知道,"謝謝你"這三個字,充滿了正向能量和溫暖意義。 你給我帶來幸福,我對此充滿感激。你因為我的感激而快樂,於是,這種快樂就讓我更幸福。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兩個人都會更歡喜。 積極心理學家Fredrickson等的研究顯示: 表達感謝,能使他人體驗到更多幸福感,這種積極情緒會不斷迴圈,產生螺旋上升的正面體驗,讓彼此關係更親密,增強生活滿意度。 “謝謝你”,是一句Sunny的表達,充滿了美妙的儀式感,洋溢著愛的魔力。 有了這句愛語,楊曉軍夫妻倆雖然在健康上有遺憾,但在情感上,卻是圓滿如意,恩愛甜蜜。 正如畢淑敏所言: “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語壓過雷鳴電閃。” 在生活中,愛意需要溝通,心意需要表達,暖意需要傳遞。 當你帶著由衷的愛,親口說出謝謝的時候,對方會覺得溫暖縈懷,欣慰無比。於是,兩人的感情就更融洽,相處就更愜意。 反之,如果忽略了感謝,夫妻之間, 感謝,是對愛人的溫柔反饋。 它表明,我注意到你的辛勞,認可了你的功績。 而缺乏感謝,則是一種漫不經心的忽視,讓夫妻間缺少你來我往的互動。 感情本來是雙人舞,卻變成了獨角戲,自然有人忿忿不平。 行為學家馮克等人指出,迴應(responsiveness),是衡量親密關係質量的重要指標,它是指個體關注、理解另一半後,反饋的行為或話語。 當你對愛人積極迴應,表達感謝時,對方的滿意度和安全感就顯著提升,夫妻感情,就被注入綿綿不絕的活力。 夫妻相處,要有感謝迴應,才能贏得恆久愛意。不感謝的伴侶,很容易出問題。 微博上有這麼一段話: 很多女生並不害怕結婚做家務,累點苦點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你的辛苦付出,在你丈夫看來完全應該,不理解不感激,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 丈夫不懂得妻子的付出,她就會委屈;不感謝她的努力,她就會壓抑。 辛苦沒關係,辛苦又心苦,卻會讓人身心俱疲,感覺婚姻毫無生趣。 好的婚姻裡,雙方都會表達感激,儲蓄愛意,讓愛的財富,不斷積聚、增值,雙方都會收穫幸福的紅利。 而不好的婚姻裡,經常有一方在消費愛,卻不回饋感激,長此以往,愛情就逃不掉虧損的結局。 。 感激別人,尊重他們的付出,並表達出來,這佔據了愛的一大半意義,可見其重要性。 但是,遺憾的是,生活中,我們對愛的表達,卻相當珍稀。 生活中,我們是多麼缺乏愛的傳遞,以至於一句真心感激,都變成了“人之將死,所以時間帶來離別,留下遺憾。若愛,現在就說吧,在忙碌的這個瞬間,在變成遺憾之前說出口。或許時間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是,愛過的記憶,所以,在更晚之前,戰勝羞澀表白心聲,向摯愛的TA。” 這輩子,也許我們給不了父母寶馬雕車,玉食錦衣。但是,我們能給他們不可或缺的感謝、彌足珍貴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天倫之樂。 親情,不止是心知肚明的默契,更是和盤托出的情意。 世事無常,瞬息萬變,和父母相處,向父母表達的每一刻,都值得珍重。 有首歌裡唱道: “想像你的白髮、皺紋,緊貼你的輪廓,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心有感謝,心存愛意,就要大聲說出來。趁現在,時間正好,父母尚在,趁一切都還來得及。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愛深而不提。 請不要忘記感謝父母,對他們說,我愛你;表示感謝,才會讓親情如意。 感謝,不僅能讓你滋養溫暖的情誼,更能讓你擁有健康的身體,調節和放鬆神經系統,從而釋放壓力,增進免疫力,讓身心健康。 既能愉人也能利己的事,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你可以寫一張感謝卡,為家人親手做頓飯,送一份致謝的小禮物,給心愛的人一個感激的擁抱……經常讓他們知道你的關切與在意。 歲月苦短,來日不居。眼前的人兒,請好好感激,好好愛!
-
3 # 心理諮詢師陳瓊
一種現象,多層考慮:
第一種情境:你們剛認識不久,彼此並不熟悉,出於社交禮儀,對方表達對你的謝意,這一點無可厚非,背後呈現出來的可能是對方的家教與修養,也是你欣賞的地方。
第二種情境:這個愛的人,指的是你愛他,還是他愛你?或者彼此相愛?這一點很重要。為什麼?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在人際交往中,用禮貌性的語言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表明他想用這種方式拉開和你的距離,無論是心理距離,還是社交距離,保持一個基本的人際邊界。如果在異性交往中,則表明了對方暫時不希望與你融合,至少在現階段不會和你發展成親密關係。
舉個例子,比如說:
一對情侶,如果剛剛戀愛,彼此還沒有那麼親密的時候,甚至在肢體接觸上都比較羞澀。那麼,我們讓對方給自己幫個忙,拿個東西,倒杯水,都會顯得比較客氣,因為我們需要在對方的眼中樹立自己良好的個人形象,以利於戀情往下發展。
然後,雙方的關係逐漸親密之後,可能你讓對方再給自己拿個東西,倒杯水,態度就顯得隨意多了,心裡上會覺得理所當然,因為他是我男/女朋友呀!這是他應該做的嘛。
再然後,因為生活上的一些瑣事,雙方吵架了,彼此冷戰,互不理睬。如果這個時候,你再讓對方給你倒杯水,你還會那麼隨意、那麼理所當然嗎?肯定不會!因為你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又一次被拉開了,那麼在交流時也會顯得比較疏遠。
最後,你們分手了,如果你有事情需要他幫忙,你一定會客客氣氣地向對方表示感謝,因為你們已經回到了各自的生活領域,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在人際交往中,雙方心理距離的遠近是透過語言和行為表達出來的。就像我們可以親暱的挽著伴侶的胳膊逛街一樣,你一定不會在馬路上隨便拉一個陌生的路人逛街,不是嗎?
-
4 # 啊落姑娘
我和他一樣,一般出去買東西或者辦什麼事情,從來謝謝二字不離口,畢竟這是為人處事的基本禮貌。不過我和他之間卻很少說謝謝,倒不是說對方為自己做事情覺得理所應當,而是覺得兩個人已經太熟了,說了謝謝反而覺得生疏。不過也有例外的,比如說,給對方準備了禮物或者小驚喜的時候,也會嘻嘻哈哈地道謝。當兩個靈魂真正契合,已經不分彼此,謝謝說出與否,都不重要了。
-
5 # 茉莉V情緣
問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有安全感還喜歡胡思亂想的小主。我猜得對不對?
1.人家有素質有修養,而且一直都是這樣,習慣,啥其他意思沒有。
2.人家想在喜歡的人面前表現得有禮貌,有素質,有風度。
4.人家還沒有徹底當你是自己人,覺得有必要禮貌禮貌。
可是不管哪種情況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啊,不要太敏感了,像你這麼敏感,患得患失很容易把別人推得越來越遠,因為這種感覺會讓人不舒服,覺得無所適從的。
-
6 # 海妮0902
打比方以我的感受來說:如果從認識他的那天起他一直都是這樣,那就是他的習慣問題,因為聽習慣了我也就不會有什麼感受,純粹當成是他的一種習慣。但是像我跟我老公之間從來不謝你謝我,平常互相喊名字都是連名帶姓的,他突然開始跟我說謝謝,那麼我會認為:一 他是不是做了什麼對不起我的事情,心虛所以突然變得有禮貌起來!二 還有個可能就是出於某種原因他開始把我當成外人疏遠起我了!對外人才會這麼客氣所以跟我說謝謝!
回覆列表
大概是禮貌卻略微生疏吧。就是那種吃麵包噎了一下的感覺,哪怕我知道謝謝是一種提現素養的基本禮貌用語還是會覺得他(她)在跟我客氣一樣的感覺,可能是如果足夠親密的時候追求就不再只是單純的舉案齊眉的了吧,我們都在追求一種相敬如賓的平衡狀態卻又不能接受這種平衡帶來的生疏感。換個角度想我們都是在用自己的道德素養去愛自己摯愛親近的人,想想也就還挺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