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鋒無斜
-
2 # 蒼胡頡
漢服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
漢服是以“華夏為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設計理念,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軒轅皇帝它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定型於周朝、興盛於明朝,經手繪紋飾、裁剪、縫製、熨燙等工藝,集獨特的染、織、繡於一身,形成以交領、右衽、繫帶為主要特點,以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等為基本形質特徵的服飾文化。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采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大致經歷了抽像、規範到寫實等幾個階段。商周以前的圖案,與原始的漢字一樣,比較簡煉、概括,抽像性強烈。周朝以後至唐宋時期,圖案日趨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紋樣佈局嚴密。明清時期,已注重於寫實手法,各種動物、植物,往往被刻畫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彷彿直接採擷於現實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處理,充分顯示了漢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是“華夏文明”“禮儀之邦”在服飾上的投射,呈現出中國風和東方美學。
從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開始,一直到清以前的漢民族服裝。雖歷經變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的特點始終未變。
漢服,它並非指漢朝時期的服飾,而是指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從更廣範的意義來講,漢服還囊括了唐裝、明清宮庭服飾的一些顯著特色。如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
一般我們把漢服成為“漢裝”、“華服”。在明朝末期之前,漢服十分盛行。用時間來統計,漢服在古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流行了四千多年,這個資料是十分龐大的。我們目前可考究的古歷史也就五千餘年,漢服的存在時間就佔據了八成。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漢服裡蘊涵著相當的文化內涵,受“儒、道、墨、法”等縱橫諸家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的影響充分在服飾裡體現出來。追求平和自然,與世無爭,寬厚仁愛的境界,塑造了“漢服”天人合一,飄逸灑脫的風格。“漢服”也體現出穿著者的寬大,隨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氣度。
漢服還透過華夏法系(禮法宗法)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北韓、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漢服是華夏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凝聚了數千年民族文化風貌,代表的不單單是服飾文化,更多的是華夏民族文化折射出的深重影子,更代表了華夏人民的偉大文明。
-
3 # 尋天涯
代表了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具有高度的研究價值。
先看歷史:
漢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
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還透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漢服”一詞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直接與漢朝重建的周禮服制體系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中國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
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逐漸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徵。從三皇五帝到明代這一段歷史時期,漢服文化透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
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不論是哪一種款式,都是優雅而文靜的,顏色多種多樣,加以相應的髮髻與配飾,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漢代裝扮。
按照時間順序我們先來看看漢服,近幾年漢服文化逐漸被九零後,零零後所接受,所喜歡,今日我們走進漢服,觀看曲裾和襦裙,裡面蘊含的內涵確實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漢代平民百姓穿著還是粗布麻衣,要看漢服文化我們還是得從皇宮貴族的服飾來欣賞。雖然我們可以從電視劇裡面的細節可以看出漢代的服飾大都十分複雜,但是所謂正衣冠,正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所包含的傳統。
而如今的日本的服飾從根本上也是模仿中國古代的漢服。裡面的精神也就是中國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如今傳承的漢服文化也就是不斷在傳承古代的文化精神,傳承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美好品德。漢代的國力使的服飾文化流傳外國,也被外國稱為天朝上國,紛紛跟風效仿,復興漢代的服飾其實也是在復興漢代以來強盛的中華文明。
那唐朝的唐裝了,大家都知道唐代開國皇帝其實帶有鮮卑族的血統,因此唐代的國風相比於漢代較為開放而不是那麼的傳統。服飾文化上主要以齊胸襦裙為主,所為齊胸襦裙體現的唐代文化就是大氣豪爽,一個以胖為美的王朝讓大家感受到的是豪放,其實也體現的是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少數民族文化在入駐中原地區之後不斷和中原原本地區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最後兩種文化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中華文化,也就是華夏文明。
唐代強大的力量足以和漢代匹敵,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正是這樣,如今身處外國的華人以及經營中國物品的街道被外華人稱為唐人街,身處外國漂泊的華人被稱為唐人。這就是中華燦爛的文化,也是傳承至今的唐裝漢服,雖說現在的唐裝漢服並不是每一位華人能買得起的,主要是因為繁瑣的製作工藝,但是一套唐裝或是漢服蘊含的是中國燦爛的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正是這樣,如今所說的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復興其實主要就是漢唐文化的復興。
封建社會的年代早已過去,如今中國早已步入新時代,但是漢唐的那種文化早已跟隨著服飾點滴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繁瑣的服飾裡面蘊含的也是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的高尚品德,如今穿上漢服和唐裝的青年男女們,在不斷宣揚服飾的同時更應該深入華夏文明服飾精神的深處,去挖掘,去傳承,這樣才能使中華文明從根本上真正的復興。
-
4 # 韋編三絕250
很多年輕人趕時髦,有些是真喜歡。我女11歲,對漢服如醉如痴,她主要是受身邊人和抖音影響,覺得很好看。我覺得這樣很好,可以透過此讓她瞭解漢文化,漢文化對中華民族的深遠影響,並讓她樹立遠大理想,讓漢文化傳播全世界。
-
5 # 中式文化解讀
作為生活在現在的人來說,看到有人穿漢服,並不會感覺奇怪,反而會眼前一亮,甚至會覺得,這個穿漢服的人,有一股“仙”氣兒。
為什麼呢?因為漢服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即使現在人很少穿漢服,偶爾看見穿漢服的人,你也不會覺得TA是異類(有可能還會覺得是不是附近有劇組),畢竟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我們可以不接受,但也沒必要嫌棄。
漢服穿起來,的確要比現在的服裝華美很多,但由於穿著漢服比較繁瑣,行動上會造成些許不便(比如上廁所,腦補一下那些步驟),因此大部分人還是選擇簡單的現代服飾。
現代生活中,漢服的復興,多來自於年輕人。他們有活力,不怕繁瑣,最重要的是,年輕人對古裝劇的熱愛,對影視明星們古裝扮相的追捧,也是可見一斑的。電視劇追求藝術效果,那必然也要貼合實際,對於服裝,就要有所考究,也不得不研究傳統漢服文化。這就給觀眾們帶來了對漢服最為直觀的感受。
漢服的歷史悠久,但到清政府時期,由於當權者的武力鎮壓式統治,使得漢服出現了斷層(講真,我覺得清朝的大褂,醜爆了)。那為什麼只有漢服才被複興?包括現在很多衣服,褲子,鞋子,都打上了復古標籤?這就要說審美了,華人的審美觀是獨特的,我們所追求的美,那是要從多方面去考核的,年輕人之所以選擇漢服作為文化復興的載體,說明漢服還是最符合華人審美的。
我支援大家穿漢服!走在街上,如果能看到三五成群穿著漢服的人,仙氣飄飄,那也是十分賞心悅目啊!
-
6 # 小時候的窗臺外
今天所謂的漢服文化,實質也就是部分人身著仿古非古服裝的行為,明顯受到日本cos的影響,內涵不足,膚淺有餘。
僅此而已。
回覆列表
在漢服蘊藏著中國古代的禮儀的文化,因為漢服穿的時候是分場合的,它反映的是儒家的人對於禮儀文化的信仰和尊崇,只不過是用服飾的形式把這種禮儀給無形化了,但是還是能夠讓人感受到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的魅力。中國的禮儀就潛藏在它的生命中。
漢服中蘊藏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因為漢服是一直傳播下來的,到了現在進行了一定的改良,但是這些漢服中還夾雜著一些中國的刺繡,夾雜著一些華人不變的文化,所以說在漢服中還蘊藏著中國刺繡美和中國對於刺繡文化的傳播,刺繡相對於來說是一種古老的文化,但是能夠透過漢服給表現出來。
漢服還蘊藏著中國文化中的官制文化,因為在中國,漢服有一些是給朝廷官員穿著的,然而這些漢服就蘊藏著中國古代的制度文化,蘊藏著中國的君臣尊卑,所以說他把中國古老的君臣文化也傳播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