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風起雲湧花謝花開
-
2 # 語境思維
相對論的邏輯錯誤是:否定相對靜止狀態,用相對參照系否定絕對參照系。
相對論的理念錯誤是:否定真空介質,用黎曼幾何空間否定真空場空間。
參照系的基本概念。定義:參照系是把某個物系作為質點,用來作為測量基準的座標原點。
選型:參照系作為測量基準,無論選什麼參照系,都是等效的。絕對參照系是最簡潔的。
區別:物理參照系≈數學座標系,參照系要保證可測量性;座標系不保證可測量性。
例如,數學中的奇點、連續函式、無窮小量、無窮大量,在物理學上,就無法測定。
絕對參照系vs相對參照系。絕對參照系,是相對靜止物系所做的參照系。絕對,是對任何相對靜止都成立。例如:
測算核外電子的運動速度,可把原子或原子核,作為絕對參照系。測量飛機的運動速度,可以將地球最為絕對參照系。
相對參照系,是絕對運動的參照系。愛因斯坦認為,參照系是運動的,不存在相對靜止,必須帶洛倫茲變換γ=1/√(1-v²/c²)。
母系統參照系vs子系統參照系。母系統所做的參照系,總是絕對參照系,不可能是相對參照系。
例如,測量電子速度,把原子作為全域性參照系。測量飛機速度,把地球作為全域性參照系。
地球系範圍內的任何測量值,諸如時間、長度、質量、能量、速度、電流、位移,都是絕對參量,與鐘慢尺縮效質增效應,毫無關係。
子系統所做的參照系,可作絕對參照系,也可做相對參照系。
例如:就氫原子模型而言,測量核外電子速度,由於質子震盪速度很慢,約v=500米/秒,把質子相對靜止的參照系,即絕對參照系。
也可把質子作為相對參照系,考慮洛倫茲變換γ=1/(1-v²/c²)≈1,相對論效應微乎其微。
隔離參照系vs隨行參照系與測量物件隔離的測量儀,叫隔離參照系,通常是絕對參照系,也可做相對參照系。
例如:交通監控的測速儀與被測量的汽車,是相互隔離的。由於測速儀固定安裝在地表上,就相當於以地球為參照系,即絕對參照系。
與測量物件合為一體的測量儀,叫隨行參照系,可以是相對參照系。例如:車載測速儀、車載電子鐘、衛星原子鐘。
必須指出:隨行參照系,沒有物理意義。因為,總可以找到或者換算到絕對參照系。
即便用隨行參照系,就微觀而言,例如,不可能在電子上安裝測量儀。就宏觀而言,同步衛星速度約3km/s,宇宙飛船速度17km/s,遠低於光速,洛倫茲變換因子γ≈1。
慣性參照系vs加速參照系。慣性參照系,是相對靜止的或測地線迴圈的參照系,也一定是絕對參照系。
自然界的所有天體與粒子的運動,都可以看作測地線迴圈運動。
加速參照系,是持續做加速運動或者持續減速運動的參照系,可以是相對參照系,即黎曼空間座標系。但總可找到測量物件的母系統。
例如:正在加速運動的宇宙飛船上的原子鐘。這對宇航員來說,所測引數可以換算到地球原子鐘的對應引數。
關於相對論的理念錯誤,僅用卡西米爾效應,即可證偽,不再贅述。
物理新視野,旨在建設性新思維,共同切磋物理/邏輯/雙語的疑難問題。
-
3 # 老者沙龍
相對論是對牛頓力學補充和提升,使得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為接下來人類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工具。
-
4 # 許強54134406
相對論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是人類從六根產生與六塵偶合產生的六識中的反映,只觀察到了世物的表相,非真實的內在本質!
-
5 # 元維
我是民間科學哲學土匪,謝謝邀請。首先,我看到網上有人說要推翻牛頓力學?我的回答是,你根本辦不到!因為牛頓力學與其它經典物理學理論之間,相互聯絡,自成體系。而且在技術應用領域,碩果累累,完美無缺,所以堪稱經典。而相對論與量子論,還有M理論等等,只能叫做瞎子摸象的理論,它的起點就錯了,或者說,研究方法根本就不對。無論你怎樣生搬硬套,量身打造,其結果,就是個不倫不類的四不像。因為現代物理學理論,都是另一個科學系統研究的問題,與近代物理學理論根本就不相容,也沒有可比性,必須開闢一個科學新紀元。否則,研究成果永遠在路上,有人說,今天的研究成果,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請問,這樣的長征還有追隨者嗎?這條不歸路,還需要國家投入多少巨資?真不如說是花著國家的錢,去遊山玩水,在休閒消費呢。兩千年前,古希臘科學家有這樣一種共識,要想研究未知的自然,必須先發現已知科學規律。知道了已知,也就知道了未知,如果不知道已知,就不要研究未知,因為沒有理論依據。所以,今天的種種科學實驗結果,都具有許多盲目性和不確定性,這已經成為了當代科學探索的通病。我身為民間科學哲學土匪,就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但是,不管前方出現的是官方正規軍?還是來自於民間的游擊隊?我通吃。因為土匪的本性就是單打獨鬥,孤軍奮戰,就是不入流。
-
6 # 檸檬草的芬芳
根據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物質真實速度比牛頓速度疊加公式要略小。如以光速測量,火車(速度u)上人(相對火車遠離速度v)遠離地面上的人的速度略小於v+u
由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計算知,實際超過光速的物體在地面人以光速為工具測量出來為光速。即真實速度可超光速,但測量出來仍是光速。相對論速度的扭曲性:真實速度2c測量出是c,真實速度3c測量出仍是c。這個時候只能說真實速度已差異,而測量結果沒變,那麼只能修改測量結果。實際,測量的扭曲性在於關聯了光速,由於光速不變的特殊性,不可向量疊加的扭曲性決定了不能以光速為參照去計算時間,速度等。非要以光速去測量時間與速度,勢必是扭曲的計算公式。而以非光速去測量時間與速度,一切便迴歸正常。大多是這類說法:牛頓力學是相對論的一個低光速特殊解。其實更合適的應該是反向說:狹義相對論實際是牛頓力學關聯光速的特殊解。由於光速不可向量疊加,違了牛頓力學,那麼,對力學量的測量便分為了兩類,若選擇以光速進行測量,便使用相對論公式,若選擇以非光速進行測量,便使用牛頓力學公式。為什麼愛因斯坦公式是對的?它是由牛頓力學及光速各向同性大小不變的特殊性純數學推理出來的,相對論的正確恰好反證了牛頓力學的正確性及反證了光速的違背常理。總的來講,實際相對論是牛頓力學在光速參與下的一個分支解。在光速參與下去驗證由數學推理而來的相對論,自然滿足相對論的各種光速在其中的公式了。但如果不用光速測量,才是更接近現實的力學值。
狹相的鐘慢是相對慢,即相互慢,是假慢;
廣相的鐘慢是絕對慢。
從微觀角度來看,絕對時間變慢——就是微觀粒子的運動(半衰期)變慢;相對時間變慢——就是微觀粒子的運動(半衰期)並沒有變慢,但在不同參考系觀測下,相對變慢。(產生現象:以我對你壽命(100年)的瞭解,從我的時鐘測量,100年後你應該死亡,但當時你還活著,你活著是因為我的測量值比真實值略大,你經歷了真正的時間99年因而沒有亡,我測量你的生命卻是100年,實際就是:你的本質時間無變化,我的測量出了問題,略大了)
雙生子佯謬:設定人半衰期100年,過時必亡。100年過去了航船歸來時,按照設定,大家應該一起剛好衰亡。但實際是你看我年輕了10歲,我看你也年輕了10歲,都為90歲。為什麼?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是相對的,是測量值,不是真實值。即真實是大家都過了90年,但各自測量對方的時間是100年。真實時間會略小於測量時間。這就是鐘慢效應。也叫時間膨脹。即鐘慢效應(覺得對方時間過得比較慢)的本質是時間膨脹(其實是自己測量的時間過快了)。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就我個人淺薄的知識而言,我感覺狹義相對論最突出的特點是在科學研究中引入了“換位思考”,用運動的眼光看同樣一直運動著的宇宙;而廣義相對論最重要思想是“等效原理”,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熟悉的事物。目前還不能說相對論完全正確,但它開創出來的認識世界的思路很新穎,值得人們去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