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
2 # 30歲大叔
當然可以了,三攝比單反多了兩個鏡頭,畫素要比大部分單反都要高,處理器更是領先單反不知道幾十年,屏顯又不是一個世紀的產物。
還有什麼?對了,單反都是國外的,華為是中國產,不是我亂說,你敢說華為不好?
還有,小聲點(影響成像的關鍵因素:感測器面積,單反的還不到華為的100倍)
-
3 # 穿越75018441
對於沒有基本單反使用經驗的使用者,p20直出的照片一般會好於單反,而且易用。
對於有豐富單反經驗的使用者,再配上幾隻定焦牛頭,再加上適當後期,p20肯定沒法比。
即使對於有豐富單反經驗,且對畫質有一定要求的使用者,由於手機的易用性,部分場景P20應該也可以替代單反。
-
4 # 黃老邪158940686
怎麼可能。晶片那麼小,鏡頭更不用說…如果手機攝影超單反,估計還得廾年,到時相機也進步了。不過你追我趕對攝影愛好者來說是福音。
-
5 # Nik陳一
底大壓死人,底差這麼多,不用說鏡頭的加持了,對於單反來說是差了很多,但是對於用卡片機的使用者來說,平時隨便照照,還是手機來的划算。
-
6 # never51
不是所有人都會用單反,也不是所有人都隨時帶著單反。我一個從來美用過單反的人隨手掏出手機排拍的照片能趕上你用單反調半天引數的50%,我覺得就足夠了
-
7 # 看球人
抗衡單反?這根本不可能!
首先,相機是光學原件,手機上那微小的相機元件拍攝出來的照片怎麼可能會比更加龐大,更加複雜的單反強呢?
其次,它們的感光元件大小差距太大。
華為的感光元件是1/1.7的。它只是中高階卡片機的大小。其拍照實力實際上也不比那些中高階卡片機強多少,幾乎完全不如2/3的高階卡片機。而低端的的單反相機也是4/3的感光元件,其畫質遠勝於手機。
-
8 # 晴時多雲
從硬體來說,受cmos尺寸大小的限制,手機是沒法和單反相比的,手機拍的照片和單反相機拍的照片拿在電腦上放大看,你就會感覺到兩者的差距,手機的噪點更多,單反的畫質更好。
還有就是高感和低感的區別上,一些欠曝和過曝的場景,後期的時候,只要不是毀滅性的,單反的RAW格式可以輕鬆拉回,這方面手機也是沒法和單反比的。
-
9 # 雷科技
華為徠卡三攝理論引數強?我們來看看引數到底是怎樣。
CMOS面積:1/1.7英寸,最多卡片機大小
對焦點數量:不詳
最高ISO:102400(後期升級才能達到,目前是51200)
光圈:F1.8(還是主攝的光圈,副攝分別是F1.6和F2.4)
鏡頭鏡組:未註明,但據說是和徠卡共同研發
畫素:4000萬,但預設是1000萬畫素
如果從手機陣營裡面看,華為P20 Pro的相機引數確實很強,畢竟沒幾臺手機的感測器面積達到1/1.7英寸,也沒有幾臺手機的畫素最高達到4000萬。但是,如果用華為P20 Pro和相機比的話,光是引數上看還真是如“嬰兒般”小兒科。不說別的,光是感測器面積僅有1/1.7英寸,就註定華為P20 Pro無法在絕對畫質上勝過相機。
華為P20 Pro最了不起的地方其實是軟體演算法,其中利用多幀合成演算法來提升暗光表現的做法非常值得其他手機廠商和相機廠商學習。而且結果也十分出色,利用華為P20 Pro的夜景模式拍出來的照片,曝光控制非常棒,畫面中基本沒有出現任何欠曝和過曝的情況,效果和相機拍攝數十張照片然後HDR堆疊差不多。
事實上就是,目前的數碼單反相機,雖然畫素最低才1600萬左右,其他引數也不好看,但就這一塊APS-C畫幅的感測器,在絕對畫質上就足以將化為P20 Pro壓死。當然如果相機搭配的鏡頭實在是很垃圾,那麼華為P20 Pro還是能夠在觀感上更勝一籌。但如果照片一放大比較,就能夠明顯看出華為P20 Pro的細節差得多了。
如果真要說華為P20 Pro能夠抗衡部分單反,那麼挑戰一下二十幾年前的膠片單反可能還有機會。
-
10 # 築夢文化
這好比問兩輪電動車能抗衡汽車一樣。有的方面足以抗衡,有有些方面差的太遠。單又各有所長。
首先作為5000元分手機。要pk單反。就要價格適當。
5000元單反,需要包含一臺單反機身,3個鏡頭(套頭),加一臺千元機電話。
第一戰。畫素(畢竟老百姓也就知道個畫素)
這個價位單反最高2400萬畫素,p20 4000萬。晴朗天氣比細節數毛,p20完勝。
第二戰,鏡頭。
p20有三個定焦鏡頭,俗話說定焦無弱旅,單反這個個價位要滿足3個焦段也就準能使用一個三倍變焦的套頭了。肯定是不如手機的。但是如果換成3個焦段的定焦頭,價格肯定超標了。
第三戰。便攜性。
單反目前江河日下的一個原因之一就是過於笨重。微單雖然也好不哪去,至少朝著輕薄方向發展了。這一戰不用說。單反完敗。
第四戰,光圈快門感光度。
雖然表面上p20略勝一籌。但是自己剖析你會發現這些專業引數單反還得絕對領先。只是一般使用沒那麼明顯罷了。單反勝。
第五戰,感光元件
p20最大 1/1.7英寸。在手機和一般卡片數碼相機裡面都屬於名列前茅,大,很大非常大了。有多大。市面上有有一類準單反相機,也叫長焦相機,除了不能換鏡頭,外觀長的和單反幾乎一模一樣,也是傻大黑粗的。他們使用感光原件一般都是1/2.33英寸,也就是說還沒有手機大。好有些更大的影片攝像機也只有1/3英寸,更小。這麼比較,你就會發現p20有點大的嚇人。可是一提到單反。最大的優勢就是這裡了。人家可是有著幾英寸的大小。就算是apsc畫幅的,也比p20大了幾十倍。那麼這個大有啥用?
主要有以下幾個。
1,真實背景虛化,p20透過演算法模仿。有差距,但不那麼明顯了。
2,夜景表現,p20透過多攝像頭合成,和四合一畫素,也可以一較高下,但是直接PK,肯定還是有差距。
3,顏色寬容度,p20只能用hdr彌補也有差距
不要以為相機大的一定就好。單反那麼大個,能有眼睛這麼小清晰?也就是說手機的底子和鏡頭技術達到人眼標準時,小東西於秒殺所有單反。只是可惜,畢竟單反和手機都是同一時代的產物。不可能有那麼多差距。所以,你鏡頭好,底子大。我就用多鏡頭,多底子來戰。好比是你單核nb 我打不贏。我就雙核,三核。類似的道理。
第六戰,操作便捷性。
不用比,單反完勝。手機只是能照相。自由度太低了。這就是專業裝置的優勢。
第七戰,影片拍攝。畫質已經是不分伯中了。但是單反有變焦鏡頭還能連續改變焦距。綜合比較,還是單反完勝。
總之。各有所長吧。誰也秒不了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手機照相功能出現,乾死了不計其數的數碼相機廠家。目前,只有佳能,索尼,尼康,賓得,在單反領域苟延殘喘。也僅僅在專業攝像領域保留一席之地。
可以說,老百姓日常拍照。手機比單反好用太多了。或者說手機拍照的效果比那些非攝影師拍攝出來的單反照片好的太多。
但是,婚紗攝影,廣告攝影,星空拍攝等專業領域,手機完全不夠看。連入門都不行。沒有可比性。
還是那句話,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術業有專攻。誰也秒不了誰。
回覆列表
畫質上是不可能抗衡單反的。
華為最新的P20Pro理論效能很強是相對其他手機而言的,其1/1.7的CMOS應該在手機裡面是屬於比較大的了(之前諾基亞有一款1/1.5的),因此可以把畫素點做的稍微大一些、有利於對光的收集。
但是看一下下面的圖你就知道了,1/1.7英寸的CMOS在專業單反相機面前真的就是渣渣,別說跟全畫幅、中畫幅這種怪物比了,就是跟所謂的“殘幅”相比,感光面積都不是一個量級的,這怎麼比?
手機拍照應該發揮便攜性和高算力的特長。手機想跟單反有一拼,唯一的道路就是拼直出畫質。運用手機晶片的高算力,把直出的顏色做的討喜一些,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方便地在社交媒體發出可堪一看的照片就可以了,其他的東西不要奢求。
在這方面,華為的AI拍照和徠卡調色應該是一條相對正確的路,至少在修圖之前,因為社交媒體往往要壓縮照片,所以專業單反的畫質的優勢就不是那麼明顯了。而且最新的P20Pro上還有所謂的AIS,也就是AI參與的影象穩定,手持6s拍出來的照片也可以不糊片——這實在是很驚人。
最後放一張我自己用P20Pro拍的照片,這是完全手持狀態下拍攝的(4s還是6s的長曝光),時間是凌晨,光源是前方大概五十米開外的一排路燈,其他沒有任何光源。這個效果至少我覺得是滿意的。
↑我自己用P20 Pro排出來的夜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