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賽麥大弘
謝邀,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玄宗李隆基沒有思想準備,致使安祿山叛軍勢如破竹,迅速推進到潼關,唐玄宗瞎指揮致使哥舒翰身亡潼關失受。唐玄宗李隆基倉皇出逃,在馬嵬驛士兵發動兵變,處死楊國忠和楊玉懷。太子李亨出走靈州,組織官兵抵禦叛軍收復失地,唐玄宗李隆基繼續逃到四川。李亨在靈州登基是為肅宗,遙尊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確實,唐玄宗李隆基到後來昏庸無能 ,聽信小人讒言,特別是對李林莆偏聽偏信,政治腐敗,朝政混亂,沒有及時發現安祿山的陰謀,險些斷送了大唐帝國的基業,帝國由盛及衰。好在太子李亨及時出手結束了他的胡亂指揮。
-
3 # 鼎鼎的城
一當時隨著安史之亂的即將結束,皇權內部的矛盾凸顯出來了,李亨不只是代表了他一個人,在他手下的將軍,貴族,太監以及新階層集團都以李亨為首,一旦李亨招到廢除,則李亨集團的利益必會覆滅。出於利益的考慮。小李與老李肯定不會和諧收場。二,老李由於他的年老昏聵才導致這場不可收拾的塌天之禍,經比一亂,老李在民間聲望已經山河日下,昔日九五之尊落的倉惶逃跑,並且在馬嵬坡被手下將士逼迫的殺死了楊貴妃,也就是說就算老李能重新登上皇帝寶座,其手下的驕兵焊將們也會因為害怕報復而夜不能寐。三,中唐之後節度使制度已經成為尾大難掉之勢,中央日漸式微,為了維護中央統治貴族和皇族急需休養生息恢復實力,這時候穩定壓倒一切。為了穩定統治,統治集團內部必須進行交權,團結更多的人力和財力,才能以有限的資源維護唐王朝破財的統一,以圖他日再起。
-
4 # 伊耆角木
馬嵬之變後,李亨導演了一場“父老遮留”的事件,隨後與玄宗分道揚鑣,不久在靈武登基,玄宗就這樣糊里糊塗做了太上皇。李亨這麼做三點原因,第一,為了早日登基;第二,他不敢隨李隆基到蜀中;第三,為了唐朝能夠恢復江山。一一分析一下。
所謂“父老遮留”是這樣的,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破潼關,長安無險可守,玄宗出逃至馬嵬驛,禁軍將士譁變,殺楊國忠,並逼玄宗李隆基縊殺楊貴妃。終於制止了譁變,出發不遠,車駕被一群百姓攔住。老百姓表示長安是國都,又是歷代陵寢所在地,皇帝不能走。李隆基派太子李亨安撫百姓,自己先行。老百姓又表示願意追隨李亨打回長安,光復天下。李亨的兩個兒子和宦官李輔國也極力勸諫,最終,李亨向李隆基報稱要留下光復社稷。李隆基交給李亨兩千人馬,父子分道揚鑣。此後,李亨前往朔方靈武,一個月後在朔方軍的支援下登基稱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一般認為“父老遮留”就是李亨自導自演的一場戲。李亨為什麼要這麼做,原因如下:
首先就是為了自己早日登基。當時,李亨已經四十六歲,入主東宮十八年。一箇中年老太子,而父親玄宗雖然已經年過古稀,卻身體硬朗。如果跟隨李隆基入蜀,繼位勢必遙遙無期。根本不知道何時才能等到李隆基駕崩(後來事實也證明,李亨只比李隆基多活了十幾天,還是在李隆基晚年心情極不暢快的情況下)。如果隨李隆基入蜀,做皇帝只能無限延期,甚至可能根本等不到。
其次,李亨不敢入蜀。李隆基逃離長安,目的地是蜀中劍南道。那是楊國忠的主意。楊國忠之所以選擇劍南道,因為他做宰相時兼任劍南道節度使,蜀中官員多為楊國忠親信。而楊國忠與李亨素來有嚴重矛盾。當年,玄宗李隆基的第一個太子李瑛被時任玄宗寵妃武惠妃和宰相李林甫聯手進讒言,李隆基殺太子及其他二子。武惠妃、李林甫處心積慮要扶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做新太子,結果卻是李亨登位。李林甫為此絞盡腦汁謀害李亨,楊國忠又是李林甫一手提拔起來的,也一心想廢掉李亨,另立太子,多次策劃各種陷害李亨的陰謀。二人的矛盾人所共知。而馬嵬之變,軍士殺楊國忠事先李亨也知情(甚至有分析稱李亨是馬嵬之變的幕後主使)。故而,李亨害怕入蜀之後,會被楊國忠親信所害。
第三就是為國家社稷考慮了。如果說李亨純粹為了自己,也是不準確的,他的行為也確實有一定的公心在。玄宗之所以一心入蜀,因為蜀中物產豐富而道路崎嶇難行,易於堅守,敵軍難以攻入。但一樣道理,敵軍難以攻入,官軍也難以攻出去。到時候,唐朝可能就只能做偏安一隅的流亡政府了。中原廣大國土就完全留給叛軍了。克復兩京、光復社稷就成了空談。所以,為了唐朝社稷,李亨也不能跟玄宗入蜀。所以,李亨選擇了前往朔方,朔方軍一直是唐朝王牌部隊,加上李亨曾兼任朔方節度使,雖然只是遙領,從未到任。但朔方官員進京都要拜會李亨,也算熟悉。因此,最終李亨前往朔方,最終在靈武登基。
李亨到達靈武后,郭子儀、李光弼等朔方軍將領紛紛聚攏麾下,終於讓心向李唐的官員、百姓看到了希望。
-
5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李亨這太子本來也做得戰戰兢兢,朝中李林甫楊國忠要搞他,朝外安祿山要搞他,被迫離婚兩次,其中一次離的還是大房。他三個兄弟包括他二哥前任太子都是前車之鑑。
其實這還是次要的。當時最主要還是大局的需要。在玄宗入蜀後,需要這麼一個人領導軍民反攻,李亨是太子,最合適。正好也符合李亨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李亨為嘛要拒絕?
若是平行空間下李亨為了盡孝隨父入蜀,玄宗怕連太上皇都沒機會當了。
-
6 # 壯壯59620
玄宗在位已經很久了,也老了,該退休了!但,要不是安祿山一打過來,他能主動退休嗎!所以,安祿山這麼搗鼓,其實最應該暗喜的就是李亨,終於可以動手,把老爺子弄下來了。李亨奪權稱帝,沒必要探究原因,在權力面前,人人都是貪婪的,這是人類社會的共性所決定的。
-
7 # 正點歷史
大唐在唐玄宗繼位之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宗教,還是社會穩定、和平都得到了極大改善和提升。因此,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但就這麼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晚年的時候,貪戀美色,荒廢軍政,聽信讒言。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跑,李享趁機去奪權繼位。
唐玄宗晚年,大失民心、軍心唐玄宗在50多歲的時候,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並利用各種辦法將之納入後宮。被楊玉環迷的神魂顛倒,從此不理朝政,軍政長達10年。導致地方軍閥勢力逐漸擴大。一個父親搶了自己的兒媳婦,並不是一件光彩之事,因此,唐玄宗的威信受到了損害。而貪戀美色荒廢了軍政大事,導致了軍心、民心的喪失。加之,唐玄宗已經到了60多歲,已經晚年,雄風受損。
李享與唐玄宗的關係,很緊張李享本身身為太子,對於楊國忠兄妹二人禍國殃民、迷惑唐玄宗非常不滿。因此楊氏一族同太子一門有了很大的矛盾。而太子繼位本應天經地義之事,就受到了楊國忠二人的極力阻撓。
同時,在大唐皇帝與太子之間本身就用一定的嫌隙。皇帝怕太子推翻自己,太子怕皇帝廢了自己。唐玄宗和太子李享之間就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緊張關係。一直提防著李享繼位,李享也一直提防著被皇帝廢掉。加上唐玄宗年老對於太子的猜忌,又聽信楊氏兄妹二人,成為了太子李享繼位的最大阻撓。
唐玄宗逃跑,李享趁機奪權繼位安祿山被唐玄宗收為乾兒子,因此對於安祿山非常的信任。本來安祿山只是一個節度使,為了讓更好的抵禦外族,唐玄宗讓安祿山一次兼任了好幾處的節度使(也就是現在的總司令),於是安祿山就此做大,想自己當皇帝。唐玄宗本身並沒有提防著安祿山,加上中央軍已經休養生息100多年,毫無實戰經驗。因此在安祿山虎狼之師的攻擊之下,毫無抵抗力,唐玄宗倉促逃跑。
唐玄宗晚年的一些作為,早就讓朝堂裡很多人心聲不滿。加上安史之亂的爆發,讓整個大唐江山受到了動搖。唐玄宗逃跑的時候,封李享為兵馬大元帥,繼續抵擋叛軍。李享也非常厲害,不僅成功的抵擋住了叛軍,還進一步擴大平定一部分的叛軍。因此在朝堂裡大多數對唐玄宗不滿,迫切想另奉他主,李享身為太子,又有心繼位,此時又取得極大戰功的條件。李享被順勢推上了帝位。
安史之亂讓唐玄宗驚惶不已,為何李亨還要皇位?受到唐玄宗晚年軍心、民心盡失,一心帶著“貴妃”逃跑,不作為的情況。已經破敗的山河,皇家必須要給民眾一個交代,給朝廷一個交代。李享作為太子,不僅成功地抵擋了叛軍,又有雄才大略,年輕氣盛。受到了眾大臣的推舉成為了繼承皇位不二人選。李享的繼位不僅對朝廷、對大臣、對民眾都用了交代,還穩定了政局,平定了叛軍。
-
8 # 未鳴讀史
早期的唐玄宗頗有作為,任用賢臣,整頓吏治,提倡儉樸節約,嚴禁奢侈之風,開創了史上難得一見的“開元盛世。”
但是在後期他驕傲了,開始不理朝政,任由奸臣在朝廷胡作非為,自己寵幸安祿山,寵愛楊貴妃,在後宮盡情享樂。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驚慌失措六神無主,匆匆忙忙逃出長安。同時也讓他的威信掃地,聲望一落千丈。最終羽林軍在馬嵬坡發動兵變,逼得唐玄宗不得不殺了丞相楊國忠和楊貴妃,馬嵬坡兵變表面上是針對楊家兄妹,實際上是軍方實力派對唐玄宗不滿,也顯示了唐玄宗已經對軍隊和朝廷不能很好的掌控。
太子李亨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切,(他在朝中倍受唐玄宗的打壓,此時如果繼續跟著唐玄宗到四川,肯定還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他決定趁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另起爐灶,於是李亨和唐玄宗在馬嵬坡分道揚鑣,帶領二千軍馬直奔靈武。
李亨到達靈武后,在大臣和邊將們的擁戴下,在靈武城頭隆重宣佈繼皇帝位,改元“”至德。”
太子李亨靈武登基的訊息傳來,各地的軍心民心為之振奮,唐王朝終於又有了主心骨,李亨靈武登基為唐軍迅速收復兩京,最終平定安史之亂打下了堅實的政治、軍事和民意基礎。
所以說,如果李亨跟著唐玄宗到四川,無論如何是不能平定安史之亂的,唐王朝在人心盡失的局面下, 最多在四川再苟延殘喘幾年罷了。
-
9 # 人文之光
一、靈武之變
唐玄宗在位末年,唐朝邊將安祿山在經過長達若干年的經營後,發動旨在推翻唐朝的軍事叛亂。而叛軍所到之處,幾乎都沒遭到唐朝政府軍隊的有效抵禦。而在安祿山大軍抵達洛陽之前,對於安祿山叛亂的訊息,唐玄宗一直沒有相信,甚至認為是有人惡意中傷。
而當唐玄宗確認安祿山謀反以後,想組織武裝抵抗,也已經晚了,安祿山大軍先是攻破洛陽,緊接著攻破潼關,兵鋒直指長安。
唐玄宗沒了主意,急忙帶著一群大臣逃到四川,至於到了四川以後何去何從,唐玄宗心裡也沒有計劃。
而與此同時,太子李亨在部分大臣的擁戴下,和唐玄宗分道揚鑣,而後李亨前往靈武,在部分邊將、大臣支援下,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而後開始組織力量,抵抗安祿山叛軍。
而攻破長安的安祿山大軍,軍隊銳氣也遠非起兵之初可以相比,逐漸的,安祿山開始出現頹敗狀況。
二、假設歷史
而假設當初李亨沒有和玄宗皇帝分道揚鑣,而是選擇和唐玄宗一起進入蜀地,那麼,唐朝歷史很可能走向另一個方向,那就是唐朝朝廷沒能及時組織力量抵禦安祿山,而安祿山佔據長安以後,逐漸招降除了巴蜀以外的其餘地方勢力,從而建立一個新的政權。
而唐玄宗則充其量能在巴蜀維持其小朝廷,唐朝淪為割據政權,最終,在未來的某一天,被來自中原的王朝消滅。
三、結語
靈武之變在歷史上,只是一個偶然,只是李亨的一念之差,但是,偏偏李亨的一念之差,直接影響了唐朝歷史的走向,讓唐朝至少在名義上以大一統的狀態,繼續延續了上百年的歷史。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安祿山攻破潼關,李隆基才從溫柔鄉里醒來。在楊國忠的建議下,於天寶十五年六月十八日,唐玄宗帶著楊玉環,楊國忠逃出宮去,等到大臣們上朝時,都不知皇帝去哪了? 唐玄宗一行到了 馬嵬坡,太子李亨和龍武將軍陳玄禮發動兵變,將楊國忠殺死,逼迫唐玄宗將楊貴妃正法。唐玄宗無奈,高力士將楊貴妃勒死! 接著,李亨便帶人北上靈武,留下年邁的唐玄宗去四川了。 李亨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到了靈武,三天後,李亨就登基繼位了,史稱唐肅宗。唐玄宗在四川得到訊息,只好將傳國寶玉和冊書派人送到靈武。 算是願意傳位,其中的無奈,只有唐玄宗懂得。李亨這樣落井下石,也是有他的理由的。本來李亨的太子位也是後來才冊封的,唐玄宗之前已經賜死了三個皇子,這讓李亨整日裡心驚肉跳的,正好借安史之亂之計,直接登基繼位。是的唐玄宗遠在四川也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