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隱千山照暮雪
-
2 # 開眼明目
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一成不變的。同時這也是信佛的基本條件之一。
從前,我們遭遇了挫折就哭泣,等著人來詢問關心。
現在,我們遇到挫折不做聲,咬著牙扛過去。
從前,對不喜歡的人冷嘲熱諷鄙視挖苦。
現在,對不喜歡的人輕聲輕語柔聲拒絕。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修行。
磨平了稜角,改變了心境。
從思想的幼稚到成熟的處事。
從慾望單一到糾結取嘉。
經歷了喜怒哀樂,嘗透了苦辣酸甜。
我們,出生時都是一張潔淨的白紙,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的大染缸裡,
被染上了繽紛色彩,
變成了曾經討厭的模樣。
有的人變得好了,不再小肚雞腸懟天懟地,
有的人變得壞了,陰奉陽違假眉三道。
不知道何時改變的,
更不知道每個人都經歷了什麼。
我們僅僅知道,
很多改變,不是心甘情願。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一成不變的。
感情會,思想會,年紀也會。
但,不管我們變成了什麼樣子,
都是為了保護自己。
別再來欺騙,別再來傷害。
“燭火熄滅之刻,心燈點燃之時”
-
3 # 曲水流觴856
完全認同。每個人每天都在變,隨著環境、閱歷以及自身認知的變化而進行的改變,象身體的新陳代謝一樣,一刻都沒有停止過。這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漸變。
“改變一個人很難”也沒說錯。從字面上看,所謂“改變一個人”,指的是試圖透過自己施加影響,朝自己設定的方向去改變另一個人。這個不容易,至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許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象邪教或者傳銷一樣,把改變物件置於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環境,進行高強度的洗腦轟炸。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生命的每時每刻,細胞都在更新換代,大概一定的週期,你就算沒有任何學習,你的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已經迭代了。所以,這樣的變化是有科學依據和物質基礎的。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人的心臟是最重要的,古代的護心鏡,心脈已斷,哀莫大於心死,都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從西醫的角度,則不然,認為腦是最重要的,也是記憶的中心,而且人的死亡也是以腦死亡為準。兩者有共通,我記得不久前看到個新聞,西方移植心臟手術成功,存活者也能擁有部分捐贈者記憶(更多的是對捐贈者熟悉親人的情緒感應等)。回到問題本身,變與不變本就是一個哲學問題,就像運動與靜止一樣,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東西,萬事萬物都處在運動之中一樣。沒有絕對不變的,都處於變化之中,但是有兩個中樞,腦和心,他們分別包含著人的情感和物理記憶(兩者交叉),說難改變是針對這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