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微笑迎吉祥
-
2 # 強哥在前進
糧票有很多種,有個別稀少的值錢,其他的一般,不過有收藏價值,畢竟是一個時代特有的產物,可以流傳下去。在未來的某年或許很值錢,但是現在不太可行。
-
3 # 嫣然笑175571944
糧票,布票還有工業劵,是一個歷史發展時間的見證,它體現了當時的計劃經濟,糧食的多少,有多少糧食發多少糧票,供應給工業和國防,政府人員的基本生,吃多少糧食,按你的具體工作內容,不勞動者不得食,讓所有人參加勞動,糧票套現在具體勞動場所勞動內容,動員全民勞動建設國家,糧食掌握在勞動人民手裡,也體現了當時的糧食緊缺。同一樣多的地,有了更多的人糧食多了,尤其是大米,不能不感謝袁隆平老師
-
4 # 北漂錢幣收藏
糧票作為一代人的記憶,不僅是當年人民吃飯的硬核,更有著收藏的價值,印刷精美,被很多收藏錢幣愛好者所青睞,糧票在當時尤為珍貴,肉票更是,分享收藏中的幾個。
-
5 # 大黃桃piupiupiupiu
糧票是一代人的回憶,但是實話實說,糧票在收藏品領域基本沒有什麼市場,重要的一點就是量太大,並且沒有統一的樣式,各省的糧票也都不一樣,這樣整個糧票市場就比較混亂很難梳理。但是,如果自己收藏還是很有價值和紀念意義的。
-
6 # 熠熠生輝yao
糧票的價值,我覺得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當時作為流通票據時的使用價值;二、現在作為觀賞、收藏的價值。既然是在歷史領域的問答,就我所知或經歷過的相關糧票的事,重點說第一種。
我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出生的,6、7歲時,父親帶我去吃小籠包,正吃得滿嘴流油呢,有位叔叔拿著幾張毛票,過來問父親是否有多餘的糧票,換二兩給他,他想買碗麵吃。父親摸了摸口袋,抱歉地搖頭。那位叔叔又問了幾個人,都沒有,他只有無奈地離開了。父親嘆了口氣,說“有錢無票,也沒辦法買吃的”。這是我對糧票,最初的印象。
及至我上了中學,每次打飯都要用到學校食堂的飯菜票,母親會給我準備好錢、糧票、油票、豆製品票、肉票,帶到學校,交給生活委員統一購買。這麼多票證,所以生活委員一般是由細心負責的女同學擔任。
糧票,是在中國特定經濟時期的購買糧食的憑證,使用了40年左右,仿照前蘇聯經驗,由政府施行、掌握的統購統銷米、面糧食的分配製度,即農民(生產隊)出產的糧食,統一交給政府糧站,政府根據總數量,留下備戰、備荒、支援等用途的糧食,再按人頭數,進行平均分配,屬於“計劃經濟”的產物。
這種分配,並非一成不變的。當豐年時,每個人的定額就高些;遇上1960-62年這樣的災年,定額就一減再減,甚至摻上雜糧。重勞力者,每月有40-50斤;輕勞力者,每用30-40斤;老幼再減一些。
國家、省、市乃至縣級,根據本區域實際情況,都發行糧票。流通性最好的,當然是全國糧票,也最稀罕,當時我父親出差去北京、西安等地,要由單位出面才能少量領取。各地的糧票,也分面額,10市斤、5市斤、2市斤、1市斤、5市兩、2市兩、1市兩,甚至半兩都有。
因為困難,政府對糧票的管控極其嚴格,一般家庭入不敷出,但也有些鋼廠職工、搬運工等重勞力者家庭有多餘,採購員、肉倌等從業人員,會有些額外渠道得到食物,這就有人動起了倒賣糧票、賺取差價的主意。這種行為,當時屬於投機倒把,尤其是公檢法不健全的動亂年代,罪名極重。我聽說過,杭州有個老伯,因生活困頓,私下幹些這勾當。某天被抓,交待今天倒賣了若干斤,又交待兩年前開始乾的,於是抓他的人直接把斤數X天數,根據沒考慮他不可能天天成交,得出一個鉅額數字,判了個重罪。
及至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春風泛起,城市市民的生活水準提高,食物來源非富起來,糧票的管控開始鬆動。而農村只有工分或現分口糧,於是一些郊區農民,走街串巷,用自家雞蛋換取居民手中多餘的糧票,再把糧票交給到城裡讀書的孩子。類似這樣的用途,各取所需。
現在的娃們,早已不知糧票、布票、油票等為何物,只需錢包充盈,更方便的是手機X付寶、銀聯App裡的數字飽滿,各種美食即可盡情品嚐。這是社會的進步、時代的進步、國家的進步,也是現代人的幸福!
-
7 # 使用者63396428038
以前糧票當然值錢了,50斤糧票買100個雞蛋。以前買雞蛋從來不用錢買,用糧票買,賣雞蛋販子賣糧票。50斤糧票能賣90元錢一120元
-
8 # 痴叟519
使用糧票的年代,每月發放的糧票不夠用。基本上都在當月就全部換成了糧食。家家無結餘。糧票停止使用後,大部分由糧局回收。所以很難判斷存世量。應有收藏價值。
回覆列表
糧票分有全國通用糧票、省市地方糧票和特定專用糧票。是中國計劃經濟的產物,為解決糧食困難的一種分配形式。雖然它早已退出了使用舞臺,但卻隱藏著辛酸、喜悅、無奈,是滿滿的回憶。糧票收藏意義極高,不能單純用投資賺錢的眼光看待。糧票大多現下都不怎麼值錢,但也有不少是珍稀品種,一票難求,價錢自然不會低,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