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童童話三農
-
2 # 枚子vlog
因為他們放不下自家的土地荒了,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來了,農村的老人不想用兒女的錢過日子,過去他們習慣了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家人,包括自己,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過這樣的每一天,所以他們的身體都比那些不勞作的同齡人要好一點。我們做子女的都勸他們不要去田裡勞作了,可能他們真的放不下自己的莊稼,這就是大部分農村老人的真實的想法,,
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所以我們在外工作的,再忙,逢年過節都想盡辦法回去多看看自己的、家人、爺爺奶奶,多一份思念,有錢沒錢,一家人開開心心是最好的,一家人和諧團結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日子。
我覺得這是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希望的。大家覺得是這樣的嗎?
-
3 # 萵苣的生活
其實這種現象在當下農村並不少見,也是讓我等年輕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下面從我所見的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農村老人故事裡,來體會一二吧。
我鄰居,一個遲休十多年鄉村公辦教師,一生教學就在幾個鄰村打轉,因此家裡農活從未丟棄。他的最大特點就是每年收小麥必須要自己親手收割、打曬。後來實行機械化操作,孩子們都不讓他這樣幹,結果那年農忙時他整整在家害了一個多月病。從第二年家裡人沒辦法只好用收割機收小麥時在地裡給他留幾壟麥子讓他自己收割,從此很少害病。現在七十多歲了,走路風風火火一點不顯老,堪稱奇人。
鄰村一老頭,生性木訥,一輩子在農村種地不溫不火,很多他們同齡的人都不認識他。最近幾年他兒子在市裡邊開了個裝修公司,掙了不少錢。於是便不想讓他老父親再種地,他父親不同意,他就把全家的耕地交由別人耕種。他父親因沒事幹整日躺在床上,致使褥瘡發作,又治療不及時感染全身終將命喪。從不讓種地到老頭死亡前後不過三個多月。聞者多說其人不會亨福。
老母親今年已整八十歲,雖然患病多年已經無法種地。但她總是把農事記得比家人誰都清楚。幾時種菜幾時種瓜,不管你種與不種總要嘮叨。有一年我家小麥收成很差,全家才收了六百多斤。她寧願去麵粉廠買麵粉也執意不吃我給她磨的麵粉。問原因,她說害怕我的四口人不夠吃(那時我分家另過)。
記得我母親當年給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家中有糧,心裡不慌”。在他(他)這個年齡的人們很多都經歷過吃不飽飯的日子,有的還經過戰爭、逃荒。沒有糧食或害怕沒有糧食的印象深入骨髓。
對於年輕人來說,今天沒糧食了明天買點回來就行。對於七八十歲的老人來說,擁有糧食比擁有錢財重要的多的多。
也許這會是那些雖然家庭條件還行,七八十歲的老農民還拼命種地的原因之一吧。
-
4 # 陽光普照166411927
這種老人,有福不知享!有活自己幹,勤勞是農民本性!農民就得幹活,一直幹到死,農民苦,農民累!做壞了身體活受罪!
-
5 # 廣結善緣148923423
話說六十年代,鬧大饑荒,人們飢寒交迫,城裡人也難逃一劫。王氏哥三,名曰:福喜、福祿、福財,三兄弟在同一個幾百人的廠子上班,大哥福喜雖沒有文化,但能說會道,善交際,混了一個工會主席差事,二弟、三弟普通工人。
六二年,為解決吃飯問題,農村可以大開荒,兄弟三人心眼挺活,丟掉鐵飯碗,攜嬌妻到我村組插對落戶,開始了農民的生活。
先說大哥福喜,在工廠大小是個脫產幹部,農民泥一把水一把的他哪裡受得了,於是幹農活避重就輕,乾點輕巧活,後來還當了幾天辦事隊長……解體後,孩子們長大,他乾脆當上老頭,打牌、打麻將、喝酒成了他的愛好,此時,他骨痩如柴,弱不禁風,一天白天還在玩牌,晚飯後突發疾病死亡,年齡不到六十歲。
再說二哥福祿,在廠裡是個普通工人,按理說也能當好農民,可是務農年齡晚,鏟田刨壟也很不適應 ,鄉親們照顧他,讓他給鐵匠打下手,整天叮叮噹噹忙個不停,還不錯,一直幹到解體。原本是工人,後又是二鐵匠,對種地不但沒興趣,而且也是外行,他好象失業一樣,低著頭,貓著腰,兩隻手,袖裡抄,精神漸漸頹廢,人蒼老了許多……東北這旮塔天氣是冷些,但也不至於象二鐵匠那樣,端午節前早晨從來不出門,更不要說下田勞動了。
不知是因為二鐵匠的嬌氣,還是因為他沒有農村人起早貪晚的勞動幹勁兒,不久染病地下安息,享年還沒有七十歲。
看官忍住,再看老三福財吧:
別看老三語不驚人,貌不出眾,中等身材,磨架子骨。也許當過兵又當工人的磨鍊,能吃苦耐勞,到農村不久,趕車、扶犁、幹農活樣樣行家裡手,在生產隊裡當組長、隊長,無論幹什麼活,他都是打頭的。
土地承包後,老三幹勁倍增,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最讓人羨慕的是老人家的身子骨,如今已八十三歲,還種地,走路步伐矯健,經常徒步幾里趕集……
人們經常問,你家不缺錢,您為什麼還種地呢?他的回答是:“幹活,幹活,只有幹,才能更好的活著!”
-
6 # 使用者602157023502941
以上說的是勤快老先生,一天不幹活著急,。懶老頭60多點就讓孩子養活。勤快人閒不著但手裡有錢,收的糧糶後就是錢,孩子給錢也行不給也行,往往勤快人家孩子也勤快,這是家風。信不有這樣家爺是土匪,小偷,奸女犯,吸大煙,賭。毛主席年代都法辦過,現在總有孫子繼承派出所掛號。這叫家鳳。
回覆列表
有一種東西叫習慣,有一種東西叫信仰,有一種東西叫懷舊。
有一種東西叫習慣。七八十歲的農村人,可以說從小到大再到老,一直生活在農村,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一輩子都在種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幾十年的光陰,這幾十年的事情使農民伯伯們養成了種地的習慣。而這種習慣與自己家裡錢多錢少無關,哪怕經濟條件很好,哪怕自己年事已高,種地也必將陪伴農民的一生,直到他們離開這個世界。
有一種東西叫信仰。農民非嚴格意義上可以稱之為一種職業,種地是農民的一份工作。對於老一輩的農村人來說,種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每天早晨起床,如果不做點兒與種地相關的東西,總覺得生活缺少點什麼。如果農民不種地,還怎麼叫農民?那意義何在呢?因此對於農民來說,種地經過代代相傳,經過日日耕耘,種地已經成為農民骨子裡的一種信仰。
有一種東西叫懷舊。經歷過上世紀60年代大饑荒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糧食是多麼的寶貴,別說白麵饅頭,就是樹皮都是香的。沒有經歷過飢餓的人,是不會體會到那種痛苦的死亡的感覺。所以即使現在生活條件都非常好了,家裡的老人也經常會種地,也會把糧食囤起來。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因為餓怕了,因為怕萬一再有災年,60年代的大饑荒至今記憶猶新……
因此在農村,即使農民都已經七八十歲了,哪怕家裡經濟條件很好,還是會拼命種地的,不然總覺得生活少了點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