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諸葛亮是病重而逝的。諸葛亮死前說的話:八月,諸葛亮病情日益惡化。司馬懿趁諸葛亮病重不能統軍,於是親自率軍襲擊蜀軍後方,斬五百餘人,獲牲口千餘頭,降者六百餘人。諸葛亮病重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軍前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李福與諸葛亮談話完畢,辭別而去,幾天之後又回來。諸葛亮說:“我知道您回來的意圖,近來你雖然整天與我交談,但有些事還沒有對你交待,所以你又回來聽取。你所要問的事蔣琬最適合。”李福連忙道歉說:“日前確實不曾詢問,等到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擔負國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請問蔣琬之後,誰又可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費禕可以繼任。“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誰可接任?諸葛亮沒有回答。同時,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去世。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擴充套件資料: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琅邪郡陽都人。諸葛亮曾隱居在南陽,劉備三顧茅廬時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對”,之後出山助劉備佔取荊、益兩州,最終導致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主管一切政務。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分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五次出兵北伐,病死於五丈原。諸葛亮是許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看《三國演義》或是京劇,大家都曉得,他身著八卦衣,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氣定神閒,謀劃出空城計或草船借箭這樣膾炙人口的妙計。但真正的諸葛亮不似京戲裡面的倜儻,也沒有《三國演義》裡的神機妙算。《三國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書,作者陳壽在《諸葛亮傳》後面加個跋,說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對人很忠實,對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願意為劉備肝腦塗地,而且他一輩子對人很寬厚,法律嚴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話“將略非其所長”,意思是說打仗並不是他的長處。這就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不一樣了。羅貫中在小說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蹟,但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是羅貫中所寫的諸葛亮,更不是京戲中的諸葛亮。諸葛亮當年在劉備三顧茅廬做“隆中對”的時候,已預見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不過魯肅也看出了這情勢。當時中原已經打了幾十年的內戰,而且劉備根本還沒進四川,連荊州都還沒拿到手,諸葛亮就可預見四川會屬於劉備,所以也有人懷疑“隆中對”的真實性。

  • 2 # 使用者2062070693800

      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

      記載 魏延斷後 姜維次之 若延不從 君便自發 是死前的命令李富來文諸葛亮誰來繼丞相的事情 諸葛亮第一個說的是蔣琬 然後是費衤

      定軍山位於勉縣縣城南5公里,武侯墓就位於此山腳下。定軍山因三國時期魏國與蜀國曾在此互相爭奪並留下眾多的歷史故事而聞名,當年蜀國老將黃忠於此斬殺夏侯淵、趙順,才使劉備平定了漢中,並在漢中稱了王,一舉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諸葛亮在他八年北伐的生涯中,始終以定軍山作為根據地,先後在定軍山推演八陣圖,教兵演武。但定軍山更為出名的,它還是一代賢相諸葛亮的埋骨之所。《三國志》卷五〈諸葛亮傳〉曾說: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民間傳說,說諸葛亮之所以要選擇定軍山作為他的安息之所,除此地是他最後八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外,更重要的是定軍山下地形複雜,山巒起伏,為藏龍臥虎之風水寶地。但這些畢竟只是傳說而已。武侯墓不遠即是馬超墓。馬超是三國時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位列關羽、張飛之後,名列第三,武藝高強,人稱“三國英雄數馬超”。與之相比,武侯墓顯得格外突出。最奇的是武侯墓旁那兩棵高大的桂樹,史稱“護墓雙桂”,位於墓的正面,恰像二名護衛守護著諸葛亮的墓。此樹高19米,直徑1米以上,據考證是三國時代所植。除遺命葬身定軍山外,據《三國志》,諸葛亮生前還曾給後主劉禪上表說: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等諸葛亮死後,一切果真如他所說的。訊息傳到成都,感動得後主劉禪在策文裡流著眼淚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及至景耀六年秋,魏鎮西將軍鍾會徵蜀,路經漢川,還專程前往拜祭諸葛亮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諸葛亮以才識和人品,甚至贏得了敵人對他的尊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學園有什麼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