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你猜297

    名字都是皇帝自己起的。糾正一下一樓的,公主是有名字的,只不過沒有流傳下來而已。清朝入關前有十來位公主都留下名字了。另外,名字都是孩子的名字絕對出生後起的。所以我們才會在史料中看到很多年又夭折的地皇子後面有這樣的記載“幾月(歲)殤,未命名”。另外,清朝入關以前起名字比較粗糙,都是簡單的滿文,比如“多爾袞”是“獾”,阿濟格是“小兒子”等等。剛入關的時候也還保持著這個特色,比如順治的長兒子“牛紐”。隨著皇帝漢文化提高,到順治後期,皇帝給孩子取名開始偏向漢文中吉利福氣的字眼,比如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純親王“隆禧”,當然康熙的名字是湯若望起的,所以有些例外。到了康熙朝,最初皇子的名字一度傾向一些深奧的漢古文過渡,比如太子的“保成”(出自“不如保已成之業”),當然也還殘存滿語的遺風,比如康熙夭折第四子“賽因察渾”。後來,隨著康熙文化水平的增高,他開始對自己的孩子的名字進行規範化處理。於是就確定了“胤”為固定的第二個字,“礻”為第三個字的偏旁。於是,長子保清改名“胤褆”,太子保成改做“胤礽”。自康熙之後的皇帝都沿用了這樣的起名規則。到乾隆的時候,他不但給自己的兒子取名,還為之後四代子孫確定了輩分為“永綿奕載”。到了道光,他又往後延續了八個字為“溥毓恆啟 燾閭增祺”,於是就成就了之後乃至今日愛新覺羅子孫的名字輩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蟾的傳說,大家都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