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澳古說歷史

    嘉慶當然怕。但卻並非是怕和珅手下的什麼黨羽,而是和珅本身的權勢,他被乾隆所賦予的權力。

    嘉慶元年,乾隆皇帝在當了六十年的皇帝后,終於實現了當年“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第此意向未宣示,眾亦不能深悉也。”的諾言,於正月宣佈將皇位傳位於十五子永琰。

    但是乾隆名為退位,但實卻並沒有放棄手中的皇權,“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這句話還是實實在在壓著嘉慶這位明面上的皇帝。

    而隨著乾隆的不放權,乾隆的寵臣和珅也是依然掌控著清朝的朝政大權,此時的和珅一人身兼文華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的職務,可謂是權勢滔天。

    此外,因乾隆的戀權,所以已是耄耋之年的乾隆依然還要堅持著每天上朝,藉機牢牢掌控住朝政大權。可是也正是因為此時的乾隆是眼花耳聾的時候,所以每次上朝的時候乾隆都要和珅站在身邊,他想向朝臣說的話,都需要和珅的傳達。

    因此當時和珅等同於“攝政王”,因滿朝文武上奏之事,雖名為乾隆做主,但因乾隆口齒不清,只有和珅一人聽的懂,所以實際上此時的朝政就完全由和珅一人做主,因此在當時清朝臣民都習慣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名為皇帝的嘉慶卻是絲毫沒有任何到底實權。

    所以說就是擁有這等權勢的和珅,嘉慶又怎能畏懼。為此,乾隆未駕崩前,嘉慶更是對和珅行百般討好之勢。當年,和珅在嘉慶登基之初,送他玉如意,嘉慶雖內心十分憎恨於和珅,但此時他卻不敢表露出來,他只能寫下《詠玉如意》數首來討好和珅,為此和珅在看到這幾首詩後,那是大言不慚的說道“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

    而後,嘉慶自認這般做法還不夠。之後,他還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的大禮。而後,又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無數。想想看,嘉慶都這般的討好和珅,這還不足以證明嘉慶懼怕和珅嗎?

    可是也正是嘉慶的這般做法,最終讓和珅卸下了自己的防範之心。在自認“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下,和珅還是敗給了懂得明哲保身,懂的隱忍的嘉慶。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駕崩,和珅在鬆懈的對待下,嘉慶最終擊潰了和珅,和珅被嘉慶下令自盡於府中。

  • 2 # Z先生評說歷史

    和珅就是一隻乾隆養肥了為自己兒子升級的“肥羊”,可以說和珅的所有舉動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嘉慶當然不怕。

    我們從王剛老師惟妙惟肖和入木三分的表演對和珅的這一清朝貪官形象有了直觀的瞭解,也應該明白和珅最後的下場是比較悽慘的。

    為什麼一個在乾隆時期權侵朝野的大臣到了嘉慶時期就瞬間土崩瓦解了呢?和珅“三千黨羽”的說法不甚準確。在乾隆年代,因為和珅深受乾隆的喜愛,所以他平步青雲做到了軍機大臣和大學士的高官,然後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情節,就是他利用手中的權勢大肆斂財、培植黨羽,成了一個貪汙腐敗的大貪官。然而,有多少黨羽我覺得並不多,因為這些當年在他的籠絡下聚集在一起的人都不是忠心跟他的,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當皇帝大人準備對他們的和大人動刀子的時候,是沒有人會堅定的站在他身後的,而且,三千黨羽實在是誇大的說法。“皇帝光環”的作用明顯。我們知道乾隆統治時期,清朝完成了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乾隆對中央集權的加強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其他人想要干預朝政,成長到可以擁兵自重的地步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困難,所以,和珅再怎麼位居高位,依然不過是皇家的奴才。乾隆寵愛和珅,但是他更愛自己的大清江山。上句話的意思就是,無論乾隆怎麼寵信和珅,都不會允許有人危害到自己後代的統治。所以,他很清楚和珅的所作所為,和珅的行為也都一直在乾隆的控制範圍內。之所以嘉慶時期可以乾淨利落的收拾掉和珅,也是乾隆有意而為之。

    所以說,嘉慶繼承了皇位,一直等到老爹死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拾掉和珅,實在只是一件“打怪升級”的小事,什麼和珅背後的三千黨羽完全是不夠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醜小鴨”真的會變成“白天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