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可分為三個部分:單電池、管理系統保護和電池組。另外國際標準組織定義的IP(Ingress Protection)等級是衡量電池防塵防水效能的指標。IP等級第一個數字代表防塵等級,第二位數代表防水等級(具體可以參考天縱檢測之前對IP等級相關的介紹文章)。
目前我們可以查詢到的大多數電動車針對電池都達到了IP67這個級別,能夠保證電池在段時間內可在水中浸泡,並保證塵埃無法進入電池內部。另外,由於新能源車主要以電動機和電路系統組成,其中線纜接頭也做了防水處理,大多數車型也都能夠達到IPX5-IPX6的等級,這個級別可以防止飛濺、噴射水柱,基本能夠保障車輛在駕駛時遇到大雨、曬水車等多種情況。
目前新能源車涉水標準我們能找到有明確定義的標準是國標GB/T18383.3,在這個標準中,要求新能源車的涉水標準是水深10CM,車速20KM/h,可行駛距離500m,涉水時間為1.5min。
除以上國家標準外,其實地方也有新能源汽車的涉水試驗標準。例如上海市純電動汽車准入政策有強制性DB31T634-2012標準,該標準要求模擬車輛行駛中的涉水環境,純電動汽車水深15釐米,以30km/h以上的速度行駛,涉水總時間為10分鐘。然後在30釐米的水深中,以大於等於5km/h的速度進行前進、後退行駛,涉水總時間10分鐘。透過這個測試,可以進一步確保新能源汽車具有足夠的安全行駛能力。另北京也有定義電動汽車的地方標準,其的涉水規定是20CM。
此外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釋出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中,明確提供了新能源汽車單體動力電池和模組的安全指標及試驗方法。其中該試驗有方法要求,含鹽海水容易腐蝕產品,電芯產品在滿充電狀態下浸泡3.5%的NaCL(氯化鈉、模擬海水)溶液2小時,電池無起火、爆炸等現象。
根據以上標準查詢情況,考慮到標準其實有一定的保守性,是個底線要求。因此目前情況下,現在上市的新能源汽車相對安全的涉水深度是可以達到30CM的,在這個涉水高度下新能源車是可以安全行駛的。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可分為三個部分:單電池、管理系統保護和電池組。另外國際標準組織定義的IP(Ingress Protection)等級是衡量電池防塵防水效能的指標。IP等級第一個數字代表防塵等級,第二位數代表防水等級(具體可以參考天縱檢測之前對IP等級相關的介紹文章)。
目前我們可以查詢到的大多數電動車針對電池都達到了IP67這個級別,能夠保證電池在段時間內可在水中浸泡,並保證塵埃無法進入電池內部。另外,由於新能源車主要以電動機和電路系統組成,其中線纜接頭也做了防水處理,大多數車型也都能夠達到IPX5-IPX6的等級,這個級別可以防止飛濺、噴射水柱,基本能夠保障車輛在駕駛時遇到大雨、曬水車等多種情況。
目前新能源車涉水標準我們能找到有明確定義的標準是國標GB/T18383.3,在這個標準中,要求新能源車的涉水標準是水深10CM,車速20KM/h,可行駛距離500m,涉水時間為1.5min。
除以上國家標準外,其實地方也有新能源汽車的涉水試驗標準。例如上海市純電動汽車准入政策有強制性DB31T634-2012標準,該標準要求模擬車輛行駛中的涉水環境,純電動汽車水深15釐米,以30km/h以上的速度行駛,涉水總時間為10分鐘。然後在30釐米的水深中,以大於等於5km/h的速度進行前進、後退行駛,涉水總時間10分鐘。透過這個測試,可以進一步確保新能源汽車具有足夠的安全行駛能力。另北京也有定義電動汽車的地方標準,其的涉水規定是20CM。
此外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釋出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中,明確提供了新能源汽車單體動力電池和模組的安全指標及試驗方法。其中該試驗有方法要求,含鹽海水容易腐蝕產品,電芯產品在滿充電狀態下浸泡3.5%的NaCL(氯化鈉、模擬海水)溶液2小時,電池無起火、爆炸等現象。
根據以上標準查詢情況,考慮到標準其實有一定的保守性,是個底線要求。因此目前情況下,現在上市的新能源汽車相對安全的涉水深度是可以達到30CM的,在這個涉水高度下新能源車是可以安全行駛的。